社会学引论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德] 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林荣远 出版年: 2016-1 页数: 340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学译丛·学术经典系列 ISBN: 9787300220802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对“共同体”和“社会”这对概念作了详细的论述,深入地探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全面地阐述社会学的各种概念范畴。本书也针对1887年《共同体与社会》出版以来德国社会学界在有关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的争论,对一些与社会学有关,特别是与他本人的论述有关的争论课题进一步加以拓展和深入分析。严格地说,想了解滕尼斯关于社会学的构想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界有关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的辩论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一本书。
作者简介 · · · · · ·费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ȍnnies,1855—1936)。他于 1855 年 7 日 26 日出生于当时属于丹麦王国的施莱兹维希州(即后来德国的石勒苏益格州)的一个小城豪巴尔格(属于奥尔登沃尔特附近的里普教区),他的父母均是农民世家,生活比较富裕,他们为七个子女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之后,他们全家迁往胡苏姆。滕尼斯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1872年,有一段很短的时期,他在斯特拉斯堡学习,同年他换了一所大学读书,稍后,又先后在耶拿、莱比锡、波恩、柏林和图宾根等许多城市的大学读书,他所学的内容很丰富,有古典哲学、哲学、神学、教会史、语言学、考古学和艺术史,他的博士论文是考古学学习研究的成果。1875 年,年仅 20 岁的滕尼斯在杜宾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在以后的岁月里,滕尼斯从事哲学研究,他对古典哲学感兴趣。他和佛里德利希·保罗多年来...
费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ȍnnies,1855—1936)。他于 1855 年 7 日 26 日出生于当时属于丹麦王国的施莱兹维希州(即后来德国的石勒苏益格州)的一个小城豪巴尔格(属于奥尔登沃尔特附近的里普教区),他的父母均是农民世家,生活比较富裕,他们为七个子女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之后,他们全家迁往胡苏姆。滕尼斯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1872年,有一段很短的时期,他在斯特拉斯堡学习,同年他换了一所大学读书,稍后,又先后在耶拿、莱比锡、波恩、柏林和图宾根等许多城市的大学读书,他所学的内容很丰富,有古典哲学、哲学、神学、教会史、语言学、考古学和艺术史,他的博士论文是考古学学习研究的成果。1875 年,年仅 20 岁的滕尼斯在杜宾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在以后的岁月里,滕尼斯从事哲学研究,他对古典哲学感兴趣。他和佛里德利希·保罗多年来建立了书信往来关系,在他的鼓舞下,滕尼斯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1878年赴英国研究霍布斯,对霍布斯的生平和著作有重要发现。1881 年,他以研究霍布斯哲学成果受聘于基尔大学哲学系执教。 1881 年他在哲学系工作时撰文《社区与社会》(亦译《共同体与社会》),提出了“社区”与“社会”的重要概念。对霍布斯的国家学说的研究使他对法学史和法律哲学问题的研究产生了兴趣。首先是研究实质性问题,这也是他写作《社区与社会》的渊源之一。该书于 1887 年第一次印刷,1912 年再版,至 1935 年重印达八次之多。这本书使他获得了很大的声誉。其在社会学上的贡献最主要的是用二分法的概念,从人类结合的现实中,抽象地概括出共同体与社会这两种类型。本书的基本思想和概念,至今对于社会学仍然有很深刻的影响,是社会学的经典文献。在此书中,滕尼斯以“共同体”与“社会”的着名区分,为后世社会学家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思考范式。像费孝通先生对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分,于滕尼斯对于“共同体”和“社会”的区分,也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传承关系。现在人们常常不加区别地交替使用“共同体”和“社会”这两个概念,但在滕尼斯的着作中,“共同体”与“社会”二者之间则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1904年,滕尼斯参加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召开的文学和科学大会,作了关于社会结构的当前问题的报告。1909年任基尔大学政治经济学副教授,1913年升为教授。1916年辞去教职。1921年获汉堡大学法学荣誉博士,1927年成为波恩大学政治学荣誉博士。1933年被纳粹政权解职。他是德国社会学会和霍布斯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曾任这两个学会的会长。1933年8月辞去德国社会学会会长职务。1936年4月11日卒于基尔。 主要著作有:《社区(共同体)与社会》(1887)、《托马斯·霍布斯》(1889)、《关于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1893)、《托马斯·霍布斯的生平和学说》(1896)、《刑法改革》(1905)、《社会学的本质》(1907)、《社会问题的发展》(1907)、《风俗》(1909)、《高等学校改革和社会学》(1920)、《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1921)、《舆论的批评》(1922)、《社会学的研究和批评》(1925~1929)、《进步和社会发展》(1926)、《所有制》(1926)、《围绕反社会主义非常法的斗争》(1929)、《社会学导论》(1931)、《近代精神》(1935)等。
目录 · · · · · ·第一卷 基本概念 主 题 第二卷 社会的各种本质实体或形态 第一章 普遍的特征 第二章 社会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社会的整体 · · · · · ·() 第一卷 基本概念 主 题 第二卷 社会的各种本质实体或形态 第一章 普遍的特征 第二章 社会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社会的整体 第四章 社会的联合体 第三卷 各种社会价值 第一章 经济价值 第二章 各种政治价值 第三章 各种伦理的社会价值 第四卷 社会的各种准则 第一章 普遍的象征 第二章 秩序 第三章 法 第四章 道德观念 第五卷 社会关系的形态 第一章 特性—概念对子 第二章 各种因素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章 经济因素 第四章 政治因素 第五章 精神思想因素 第六卷 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 · · · · · · ()
|
可谓字字珠玑
很有趣的笔触
认真看
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