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裂之後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安德里亞斯‧胡伊森(Andreas Huyssen) 出版社: 麥田 副标题: 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 译者:王曉玨/宋偉杰 出版年: 20100422 页数: 416 頁 定价: NT480 装帧: 平装 丛书: 麥田人文 ISBN: 9789861736303
内容简介 · · · · · ·「大分裂」意指,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高雅藝術和大眾文化間存在必然且不可逾越的界線。現代主義將大眾文化形塑為他者,並加以排斥,藉此建構自我,但後現代主義則嘗試在高雅藝術的形式與大眾文化的範疇間進行協商。本書反對將後現代主義對立於現代主義的化約式二元論區分,而指出,高雅藝術和大眾文化間的分裂,比起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之間的歷史分裂,更為關鍵。 本書所集結的各個章節,是作者寫於一九七○年代後期到一九八○年代初期的作品,當時,在美國和西歐,現代主義的終結以及後現代的興起,占據了眾多學科知識分子的想像。本書固然有力地錨定於當時的歷史時刻,它所提出的美學問題和文化政治問題,直至今日仍舊意義深刻,這些問題包括時間進程中現代主義本身的命運,高雅藝術和大眾文化的關係,後殖民與全球化語境裡文化研究的政治,文化傳播與創造中技術和媒體的作用。 在《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
「大分裂」意指,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高雅藝術和大眾文化間存在必然且不可逾越的界線。現代主義將大眾文化形塑為他者,並加以排斥,藉此建構自我,但後現代主義則嘗試在高雅藝術的形式與大眾文化的範疇間進行協商。本書反對將後現代主義對立於現代主義的化約式二元論區分,而指出,高雅藝術和大眾文化間的分裂,比起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之間的歷史分裂,更為關鍵。 本書所集結的各個章節,是作者寫於一九七○年代後期到一九八○年代初期的作品,當時,在美國和西歐,現代主義的終結以及後現代的興起,占據了眾多學科知識分子的想像。本書固然有力地錨定於當時的歷史時刻,它所提出的美學問題和文化政治問題,直至今日仍舊意義深刻,這些問題包括時間進程中現代主義本身的命運,高雅藝術和大眾文化的關係,後殖民與全球化語境裡文化研究的政治,文化傳播與創造中技術和媒體的作用。 在《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一書裡,安德里亞斯.胡伊森嘗試駁斥有關現代和後現代的簡單化的、線性的編年書寫,他反對把二者看作進步的時間軸線上相互分離的兩個階段。此書討論的與其說是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間的分裂,不如說是高雅藝術與大眾文化之間的一種分裂。本書從後現代的視角出發,嘗試挑戰高雅藝術與大眾文化、政治、日常生活之間必然存在分裂這一觀點。作者雖在最後一篇文章中才詳細闡發了有關後現代的立場,但這一立場間接形成於書中的各個章節,按年代順序依次考察了一九二○年代歐洲的歷史前衛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文學、美國波普藝術、一九七○年代的國際前衛派展覽、以及一九八○年代初期美國的後現代主義論爭。 【好評推薦】 《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是一本才華橫溢、令人振奮的著作,胡伊森以淵博的學識、新穎的洞見、清晰的語言,探索了時下廣受關注的議題:大眾文化、後現代主義、電影和文學理論。尤為讓人折服的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強烈的歷史意識與社會意識,同時,又對具體作品和現象提出如此鉅細靡遺、生氣勃勃的回應。這是一部理論探討與闡釋研究的力作。——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 法國學者(李歐塔、布希亞)宣揚後現代主義,認為它激進地決裂於現代主義的過去;德國學者(哈伯瑪斯)譴責後現代主義,認為它清洗了現代主義的理性主義事業;而胡伊森則提出了第三種看法:他將後現代主義視為歷史先鋒派所開啟的多種規畫的延續,且條分縷析了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之間共存、敵對和互補的關係,並指出了這一複雜的關係對現在和將來的意義。毋庸置疑,他的論述擲地有聲,發人深思。在這些文章中,可看見一名傑出的批評家如何思考當代文化的核心問題。 ──羅莎琳德.克勞絲(Rosalind Krauss),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
内容严谨
值得一看
打通了界限
又买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