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時代與主體建構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張慧瑜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 副标题: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出版年: 2014-1-28 页数: 316 定价: NT$3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262206 内容简介 · · · · · ·自2008年以來,在中國崛起與金融危機的雙重背景之中,誰才是定義中國「大眾文化」的社會主體?新世紀之交,「新中產」及「農民工」這兩個社會主體,同時在中國大眾文化的書寫中被突顯:前者被認為是「橄欖型社會」的中堅力量以及民主化的推動者,而後者則是在社會想像中佔據邊緣位置的弱勢群體及「差異性」存在。如果說「新中產」是中國經濟崛起過程中的獲益階層,那麼農民工/新工人就是九O年代以來,支撐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的廉價勞動力;前者以消費者的身份成為消費社會的「主人」,後者則隱藏在消費主義舞臺背後,是不可見的全球化時代的生產者。這兩個社會群體都是中國社會轉型和經濟改革中出現的「新人」,他們如何被突顯,又是如何佔據了各自舉足輕重的位置?本書從多個在電視節目、雜誌、報紙上「火紅」的現象切入,深入探討大眾傳媒如何把「新中產」/「公民」想像為社會主體、把「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想... 作者简介 · · · · · ·張慧瑜,1980年生於山東鄆城。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供職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中外影視文化研究、媒介批評與大眾文化史。出版專著《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文化魅影:中國電視劇文化研究》、《歷史魅影:中國電影文化研究》、《當代中國的文化想像與社會重構》、《打開鏽住的記憶:影視文化與歷史想像》、《視覺現代性:20世紀中國的主體呈現》等。近些年在《讀書》、《開放時代》、《文藝研究》、《電影藝術》、《人民日報》、《南風窗》、《二十一世紀》(香港)、《臺灣社會研究季刊》(臺灣)等發表論文、評論若干。曾獲2016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九屆“學會獎”著作類(專著)一等獎、2014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理論評論獎論文三等獎、第一屆華語電影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擔任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 目录 · · · · · ·目 錄序言 第一節 “崛起”中國 第二節 主體位置的置換 第三節 危機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 第一章 “愛的奉獻”的霸權效應、公民社會的想像及批判的位置 · · · · · ·() 目 錄 序言 第一節 “崛起”中國 第二節 主體位置的置換 第三節 危機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 第一章 “愛的奉獻”的霸權效應、公民社會的想像及批判的位置 ——關於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的文化解讀 第一節 “愛的奉獻”的霸權效應 第二節 公民社會及其“公民想像” 第三節 批判的位置,甚或尷尬 第二章 遮蔽與突顯:作為社會修辭的“農民工” 第一節 “農民/工”的知識譜系 第二節 關於“民工潮”的三種轉喻 第三節 外來妹、打工文學與流浪之歌 第四節 “階級兄弟”、弱勢群體與底層想像 第五節 “民工劇”的文化位置 第六節 “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第七節 “視而不見”的主體 第三章 社會“主體”的想像與“體制化”規訓 第一節 央視的新聞再現 第二節 社會的“主體”與“客體” 第三節 “反”體制的想像與體制的重建 第四節 主持人/中間人的位置與國家/體制的三重角色 第四章 “拳頭”、“誰”與“冒犯者” ——當下公民與公民社會話語的意識形態功能 第一節 “公民之年”和“中產之殤” 第二節 “拳頭”的故事 第三節 這個“誰”是“誰”? 第四節 公民韓寒=冒犯者=意見領袖=模範公民=反體制者 第五節 “我們”與“官方說法”的合謀 第五章 房產之痛、市場隱喻與國家的位置 第一節 “房產之痛”與“市場經濟”的雙重想像 第二節 國有/民營、人治/法治、體制/職業化的二元爭論 第三節 “推手”、“罪惡之源”和“拯救者” 第六章 “進不來”,“回不去” ——蝸居、蟻族與“中國工人”的“N連跳” 第一節 “遲到”的命名 第二節 為何“進不來”,為何“回不去”? 第三節 一個“老”故事 第七章 舊瓶裝新酒:從“學習雷鋒好榜樣”到“法治的力量” 第一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第二節 舊瓶如何裝新酒:意識形態的分裂與整合 第三節 以法治的名義:“法治人物”的“除魔術” 第八章 “見證奇跡的時刻”:草根達人的顯形術與屌絲的逆襲 第一節 “我是草根,我怕誰”:草根的“顯形” 第二節 網路紅人的迷思:芙蓉姐姐成名記 第三節 草根與體制:從“人民藝術家”到“草根藝人” 第四節 草根的文化功能:從“傻根”到“許三多” 第五節 “見證奇跡的時刻”:被凝視的草根達人 第六節 屌絲逆襲:誰是“幸運”之星 第九章 與“孔夫子”和解:主流文化的重建與裂隙 第一節 “孔夫子”的文化“軟著陸” 第二節 “新國博”的重修 第三節 “發現你的心靈” 第四節 與“孔夫子”的政治和解 第五節 孔夫子的幽靈 第十章 “舌尖”上的視覺“鄉愁” 第一節 “文化中國”的想像 第二節 舌尖上的“秘密” 第三節 “美食家”的登場 第四節 “幻象”的功能 後記 參考文獻 · · · · · · () |
很不一样的体验
朋友的介绍购买了
怎么说呢,感觉这本书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
结合当下分析得也通俗明了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