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修订新版)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刘锡诚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12 页数: 996 定价: 1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5995871 内容简介 · · · · · ·《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套装上下册)》是我国第一部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作者以唯物史观的学术立场,对百年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作了细致的梳理和独特的审视,全面细致地描绘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的历史图景。《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套装上下册)》有三大创新点。第一,把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滥觞,定在晚清末年,即在晚清的改良派和革命派这两股势力从政体上和文化上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情况下肇始,而在“五四”运动爆发及其以后,汇入了文学革命的洪流中去,成为文学革命的一翼的。第二,作者从流派的视角来统帅百年民间文艺学史,认为在百年学术史上,呈现为两大思潮:一是以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文学价值观为引导和宗旨的文学研究和价值评判体系;一是以西方人类学派的价值观和学术理念为引导的民俗研究和价值评价体系。这两种思潮几乎是并行地或错落地向前发展,既有对抗,又有吸收。百... 作者简介 · · · · · ·刘锡诚 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文系。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华通讯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职。历任《人民文学》评论组组长、《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驻会副主席。1997年退休。退休前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社会职务:历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副会长。现兼任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民间文化论坛》特约主编。 目录 · · · · · ·绪论……………………………………………………………………… 1第一节“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作为概念………………………1 第二节 民间文艺学流派的消长………………………………………7 第三节 学科与国情……………………………………………………9 第四节 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12 第一章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滥觞期(1900—1918)… ……………… 17 · · · · · ·() 绪论……………………………………………………………………… 1 第一节“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作为概念………………………1 第二节 民间文艺学流派的消长………………………………………7 第三节 学科与国情……………………………………………………9 第四节 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12 第一章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滥觞期(1900—1918)… ……………… 17 第一节 神话学:现代民间文艺学的第一页…………………………17 第二节 梁启超: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19 第三节 “求新声于异邦”……………………………………………22 (一)[ 俄 ]格奥尔吉耶夫斯基《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 …23 (二)[日]白河次郎、国府种德《支那文明史》………………24 (三)[日]高山林次郎《世界文明史》和《西洋文明史》……28 (四)[日]萨幼实编译本《东洋文明史》………………………31 第四节 蒋观云《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31 第五节 夏曾佑:进化论的神话观……………………………………35 第六节 鲁迅的神话观…………………………………………………40 (一)神话的发生发展和消亡………………………………………42 (二)神话的幻想……………………………………………………46 (三)神话与文学的关系……………………………………………49 (四)中国古神话仅存片断问题……………………………………53 (五)诗人为神话之仇敌……………………………………………54 (六)结语……………………………………………………………57 第七节 周作人早期民间文学研究……………………………………57 (一)神话传说研究的利器…………………………………………58 (二)以类型理论和比较方法研究本土故事………………………64 (三)抨击占验旧说 阐发儿歌新见………………………………71 第八节 孙毓修的童话故事论…………………………………………73 第九节 梅光迪:文学革命自当从民间文学入手……………………76 第二章 歌谣运动的兴衰(1918—1926)… ………………………… 78 第一节 北大歌谣研究会与启蒙运动…………………………………79 (一)在启蒙运动中诞生……………………………………………80 (二)歌谣研究会派的历史贡献……………………………………85 (三)思想分歧未果而终……………………………………………89 第二节 刘半农:歌谣运动的首倡者…………………………………98 (一)歌谣运动的开台锣鼓…………………………………………99 (二)比较研究的提出………………………………………………100 (三)中国民歌史上第一次科学采集………………………………102 (四)在法国期间的歌谣情结………………………………………104 第三节 周作人20年代的民间文学理论………………………………105 (一)修改刘半农拟订的搜集方针…………………………………105 (二)提出歌谣分类方案……………………………………………111 (三)对五行志派的批评……………………………………………113 (四)发起“歌谣与方言”的讨论…………………………………115 (五)为神话的辩护…………………………………………………117 (六)矛盾的立场与不确定的价值判断……………………………119 第四节 胡愈之与胡寄尘………………………………………………122 (一)胡愈之与《妇女杂志》………………………………………122 (二)胡寄尘与《小说世界》………………………………………128 第五节 董作宾:乡土研究的先驱……………………………………132 (一)“母题”的引入和比较研究的实践…………………………133 (二)家乡歌谣学应时而生…………………………………………138 (三)考订与考订者…………………………………………………141 (四)综合研究模式的尝试…………………………………………146 (五)余绪……………………………………………………………149 第六节 乡土研究派的其他学者………………………………………150 (一)白启明:“歌谣迷”…………………………………………151 (二)刘经菴:从歌谣研究妇女问题………………………………160 (三)孙少仙:城市歌谣的特点与变迁……………………………165 (四)张四维:歌谣代表了时代的民众的精神……………………168 (五)台静农:淮南歌谣研究………………………………………169 (六)钟敬文:歌谣传说研究………………………………………176 (七)寿生:歌谣研究要重视实地调查……………………………184 第七节 顾颉刚的吴歌研究……………………………………………188 (一)搜集与编订……………………………………………………189 (二)歌谣的变异性——一个实证的结论…………………………192 (三)历史民俗视角…………………………………………………194 (四)歌谣乡土研究的典范…………………………………………195 (五)吴歌之“名”与“实”………………………………………197 (六)吴歌史研究:风格与特点……………………………………197 (七)结语……………………………………………………………201 第八节 孟姜女故事研究………………………………………………201 (一)研究的原委……………………………………………………202 (二)研究的成果……………………………………………………204 (三)转变:历史的考察……………………………………………207 (四)辐射式传播:地理的考察……………………………………211 (五)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用传说的眼光看传说………………216 第九节 胡适: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219 (一)比较研究法……………………………………………………220 (二)“双重的文学”观……………………………………………227 (三)关于古代的故事诗……………………………………………230 (四)历史演进法与古史传说的研究………………………………233 (五)滚雪球与箭垛式………………………………………………235 第十节 《歌谣》停刊…………………………………………………238 第十一节 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241 (一)“古史辨”派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学术渊源…………………241 (二)层累的神话观…………………………………………………246 (三)历史演进法……………………………………………………251 (四)神话的人化与历史化…………………………………………254 (五)结… 语…………………………………………………………262 第十二节杨宽:神话分化说……………………………………………265 (一)“分化融合说”的提出和内容………………………………265 (二)器物创制与推原神话…………………………………………269 (三)研究方法及其渊源……………………………………………270 第十三节 茅盾的神话研究……………………………………………271 (一)神话研究的历程………………………………………………271 (二)中国神话的演变:历史化与仙人化…………………………276 (三)中国神话的再造………………………………………………280 (四)神话时代的宇宙观……………………………………………284 (五)结语……………………………………………………………286 第三章 学术转型时期(1927—1937)… …………………………… 289 第一节 中研院史语所民间文艺组……………………………………289 (一)组建……………………………………………………………289 (二)收获时却遭遣散………………………………………………294 (三)最后的遗产:绥远采风………………………………………297 第二节 民族学调查中的民间文学……………………………………299 (一)《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300 (二)《湘西苗族调查报告》………………………………………303 (三)《广西瑶歌记音》……………………………………………308 第三节 人类学派及其成就……………………………………………311 (一)人类学派神话学的传入………………………………………312 (二)文学研究会及其《小说月报》和《文学周报》……………317 (三)郑振铎的民间文学研究………………………………………319 (四)许地山的民间文学观…………………………………………328 (五)徐蔚南与《民间文学》………………………………………332 (六)谢六逸的《神话学ABC》……………………………………335 (七)黄石的《神话研究》…………………………………………339 (八)林惠祥的比较神话研究………………………………………342 (九)人类学派神话学说在中国的本土化…………………………344 (十)人类学派的历史贡献与局限…………………………………346 第四节 民俗学派的崛起(上)——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348 (一)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与《民间文艺》…………………………348 (二)《民俗》周刊…………………………………………………354 (三)民俗学者群的民间文学研究…………………………………358 (四)罗香林《粤东之风》…………………………………………364 (五)贡献与局限……………………………………………………367 第五节 民俗学派的崛起(下)——杭州中国民俗学会……………369 (一)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369 (二)钟敬文的民间文学学术思想…………………………………384 (三)娄子匡对民间文学事业的贡献………………………………395 (四)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的溃散……………………………………402 第六节 民间文学理论的建设…………………………………………404 (一)陈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404 (二)杨荫深《中国民间文学概说》………………………………405 (三)王显恩《中国民间文艺》……………………………………408 第七节 陈梦家的神话研究……………………………………………409 第八节 《歌谣》周刊的再起…………………………………………412 (一)《复刊词》——新的纲领……………………………………412 (二)梁实秋的“浪漫趋势”论……………………………………415 (三)一个缺乏深度和新意的时代…………………………………416 第四章 战火烽烟中的学科建设(1937—1949)… ………………… 419 第一节 沦陷区北平的民间文学研究…………………………………419 (一)《歌谣》的停刊与学界的分化………………………………419 (二)沦陷后的民间文学研究………………………………………421 第二节 上海、香港、北平:俗文学派的崛起………………………423 (一)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的问世……………………………423 (二)赵景深的故事研究……………………………………………427 (三)阿英、冯沅君…………………………………………………431 (四)黄芝岗、叶德均………………………………………………437 (五)孤岛时期上海的民间文学出版………………………………438 第三节 社会—民族学派………………………………………………442 (一)南溪:中央研究院系统的学者………………………………444 (二)昆明:边疆研究群体…………………………………………445 (三)贵阳:吴泽霖与社会学家们…………………………………448 (四)社会—民族学派的贡献与局限………………………………454 第四节 大西南的民间文学采录………………………………………455 (一)刘兆吉的《西南采风录》……………………………………455 (二)光未然和袁家骅的《阿细的先鸡》…………………………460 (三)陈国钧的《贵州苗夷歌谣》…………………………………465 (四)张亚雄的《花儿集》…………………………………………467 第五节 中国民俗学会复会……………………………………………468 (一)当地学人于飞与樊 …………………………………………468 (二)中国民俗学会的复会…………………………………………471 (三)《风物志集刊》………………………………………………473 (四)顾颉刚与《文史杂志》………………………………………476 (五)罗香林的《中夏系统中之百越》……………………………476 (六)报纸副刊、文艺刊物与民间文学研究………………………477 (七)《说文月刊》的学术贡献……………………………………477 (八)成都:期刊与研究……………………………………………478 第六节 神话的考古和史学研究………………………………………480 (一)常任侠:神话考古与图像研究………………………………480 (二)徐旭生:三大集团说和古史神话系统………………………484 第七节 闻一多的民间文学研究………………………………………487 (一)民歌研究:寻找丢失了的真意………………………………487 (二)神话研究………………………………………………………492 (三)对闻一多神话研究的批评……………………………………496 第八节 朱自清的歌谣研究……………………………………………497 (一)把歌谣故事纳入现代学术……………………………………497 (二)歌谣研究………………………………………………………500 (三)西南联大与《西南采风录》序………………………………506 (四)歌谣与新诗……………………………………………………508 (五)与俗文学派的姻缘……………………………………………512 第九节 薛汕与柳州《民风》…………………………………………513 (一)柳州:《民风》双周刊………………………………………514 (二)重庆:《金沙江上情歌》……………………………………518 第十节 程憬的神话研究………………………………………………522 (一)遗稿《中国古代神话研究》…………………………………523 (二)《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在神话学史上的地位………………527 (三)“古史辨”派神话观的延伸…………………………………529 (四)重建中国神话体系的努力……………………………………530 (五)《山海经》乃古巫觋之宝典…………………………………532 (六)谶纬与神话的关系……………………………………………534 第十一节 孙作云的神话研究…………………………………………536 (一)神话研究的历程………………………………………………536 (二)跨学科多元综合研究…………………………………………537 (三)图像神话学的探讨……………………………………………540 (四)训诂考据和图腾主义…………………………………………543 (五)“凿破混沌之功”与“行之太过”…………………………547 第十二节 胜利后的北平民间文学界…………………………………548 (一)《华北日报·俗文学》………………………………………548 (二)重启歌谣和神话研究…………………………………………549 (三)寥落的民间文学出版物………………………………………552 第十三节 胜利后的上海民间文学界…………………………………552 (一)民间文学出版的复苏…………………………………………552 (二)丁英和上海民歌社……………………………………………554 (三)李白英和中国民俗学社………………………………………557 (四)文艺界对民间文学的关注……………………………………558 第十四节 香港的民间文艺活动………………………………………560 (一)钟敬文与方言文学……………………………………………560 (二)收获期的薛汕…………………………………………………561 第十五节 解放区的民间文学搜集研究………………………………571 (一)柯仲平、林山和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572 (二)周文和陕甘宁边区大众读物社………………………………578 (三)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584 (四)晋冀鲁豫和晋绥边区…………………………………………586 (五)东北解放区……………………………………………………587 (六)董均伦、钱毅及其他…………………………………………591 (七)改造旧秧歌旧说书……………………………………………595 (八)解放区的民间文学研究………………………………………597 第十六节 何其芳的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599 (一)开设民间文学课编订陕北民歌选……………………………599 (二)民间文学观……………………………………………………603 (三)民族形式论争与民间文学问题………………………………609 第十七节 1937—1949年民间文学运动的特点………………………613 (一)民族精神的体现………………………………………………614 (二)有组织的科学调查……………………………………………615 (三)多学科、多学派、多角度研究………………………………615 (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被空前强调……………………………619 第五章 共和国“十七年”的民间文学搜集研究 ( 1949—1966)…… 621 第一节 群团时代………………………………………………………621 (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成立与“文艺研究”范式的 确立……………………………………………………………622 (二)《民间文艺集刊》……………………………………………630 (三)《民间文学》月刊……………………………………………632 (四)民间文学丛书…………………………………………………636 第二节 调查采录………………………………………………………640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民委系统的搜集采录………………640 (二)沿海地区诸省市的搜集采录…………………………………643 (三)西南中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老区的搜集采录…………………648 (四)英雄史诗及西部地区的搜集采录……………………………653 (五)东北三省的搜集采录…………………………………………655 (六)汉族民间叙事诗的新发现……………………………………656 (七)古文献中民间文学作品的辑录………………………………658 第三节 民间文学理论的主导思潮……………………………………658 (一)阶级斗争格局下的民间文学理论……………………………658 (二)民间文学界的几次大讨论……………………………………663 第四节 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开拓…………………………………667 (一)理论研究概述…………………………………………………667 (二)丁山的古代神话研究…………………………………………675 (三)钟敬文的民间文学研究及“民俗学派”的沉浮……………677 (四)《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出版与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 批判……………………………………………………………688 (五)何其芳:反“主流论”的中坚………………………………693 (六)毛星:对文学史模式的颠覆…………………………………708 (七)贾芝的《民间文学论集》……………………………………713 (八)天鹰的歌谣论著………………………………………………716 (九)孙作云:神话研究的开拓……………………………………718 第六章 新时期的民间文学理论建设(1976—1999)… …………… 726 第一节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727 (一)给“孟姜女冤案”、《格萨尔》等平反……………………728 (二)对新民歌运动的评价和反思…………………………………731 (三)对“改旧编新”的批评………………………………………732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考察与采录………………………………………733 (一)第一阶段(1978—1983)……………………………………733 (二)第二阶段(1984—1987)……………………………………764 (三)第三阶段(1988—1999)……………………………………783 第三节 重要民间文学成果览胜………………………………………785 (一)第一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评奖(1979—1982) 获奖作品………………………………………………………785 (二)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评奖(1983—1988) 获奖作品………………………………………………………787 (三)《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 《中国谚语集成》……………………………………………788 (四)《中华民族故事大系》………………………………………790 (五)《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791 (六)《中国民间故事精品文库》…………………………………798 (七)《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798 (八)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799 (九)蒙古族史诗《江格尔》………………………………………800 (十)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800 (十一)赫哲族史诗《伊玛堪》……………………………………801 (十二)贵州民间文学资料…………………………………………801 第四节 故事家和故事村………………………………………………805 (一)故事家…………………………………………………………805 (二)故事村…………………………………………………………808 第五节 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上)………………………………810 (一)学科建设概述…………………………………………………810 (二)民间文学概论的建设…………………………………………815 (三)学术会议………………………………………………………816 (四)学术期刊的繁荣………………………………………………828 第六节 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下)………………………………830 (一)对学术史的再认识(上)……………………………………830 (二)对学术史的再认识(下)……………………………………837 (三)比较研究………………………………………………………839 (四)田野调查与参与观察…………………………………………842 (五)多学科研究……………………………………………………848 第七节 神话研究………………………………………………………850 (一)袁珂:典籍神话考释与广义神话论…………………………850 (二)创世神话研究…………………………………………………852 (三)古典神话流变研究……………………………………………860 (四)洪水神话的重构或还原………………………………………862 (五)新文化史学派…………………………………………………868 (六)神话之文学研究………………………………………………874 (七)少数民族神话研究……………………………………………876 (八)神话思维研究…………………………………………………880 (九)问题与倾向……………………………………………………881 第八节 传说故事研究…………………………………………………883 (一)故事学的建构…………………………………………………885 (二)传说研究………………………………………………………904 第九节 史诗和叙事诗研究……………………………………………927 (一)史诗研究………………………………………………………927 (二)民间叙事诗研究………………………………………………946 (三)简短的小结……………………………………………………958 附录 百年民间文学理论著作要目索引……………………………… 962 原版跋…………………………………………………………………… 991 增订本后记……………………………………………………………… 995 · · · · · · () |
很好。挺不错的。
可能我道行比较浅,一时半会还真的无法消化
作者视角观点都是很独特,现在只看了一部分,相信不会辜负自己的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