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选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朱钦运/曹梦琰/编著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 出版年: 2017-6-1 页数: 251 定价: 34.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0869063
内容简介 · · · · · ·编选导言 在《中国新诗编年史》(2013)中,作者刘福春将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发表的胡适、沈尹默和刘半农的一共9首白话诗,视为新诗诞生的明确标志。这种认定,主要基于那批作品在语言和形式两方面所做出的革新,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潮流效应,有着整体性的视野。另一种方案则选择了胡适于1917年2月发表的那8首诗,作为汉语新诗的起点:一则是因为它的时间更早,且作品已形成规模;二则是因为胡适本人对白话诗确立的鼓与呼、对新的文学观念的倡导,以及由此而开的一派风气,称得上是新诗早期得以挟“改良”浪潮和“革命”风雷健壮成长的一大缘起。 在大多数当代诗人眼里,后一种方案的认定似乎更易被接受。因为早一点“适逢其会”总是激动人心的,哪怕只早那么一年半载:汉语新诗已届百年了,而我们赶上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是,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这个象征性的纪念事件到底意味着什么...
编选导言 在《中国新诗编年史》(2013)中,作者刘福春将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发表的胡适、沈尹默和刘半农的一共9首白话诗,视为新诗诞生的明确标志。这种认定,主要基于那批作品在语言和形式两方面所做出的革新,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潮流效应,有着整体性的视野。另一种方案则选择了胡适于1917年2月发表的那8首诗,作为汉语新诗的起点:一则是因为它的时间更早,且作品已形成规模;二则是因为胡适本人对白话诗确立的鼓与呼、对新的文学观念的倡导,以及由此而开的一派风气,称得上是新诗早期得以挟“改良”浪潮和“革命”风雷健壮成长的一大缘起。 在大多数当代诗人眼里,后一种方案的认定似乎更易被接受。因为早一点“适逢其会”总是激动人心的,哪怕只早那么一年半载:汉语新诗已届百年了,而我们赶上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是,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这个象征性的纪念事件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恐怕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大家还沉浸在谈论诗的“意境”、“抒情”和“唯美”的氛围里,对诗的认知还建立在唐诗和宋词所施加的印象之上,中小学的课本里选取的汉语新诗并不多,而老师们的讲解似乎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吸引力。白话诗也好,新诗也好,(汉语)现代诗歌也好,这个东西的不同名称,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与其深入阐发、玄言以示,不如干脆借助于具体的作品,将之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通过对具体篇目的阅读与感知来说明。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对这一百年来汉语新诗的选择与导读,来为读者诸君呈现出它较为真实全面的面貌。但是,本书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现代诗人们于1917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写下的诗作,截断众流,取了百年中的整整一半时间段,作为作品选编的上下限,而放弃了文学专业学科里通常以1949年的政治节点作为分别“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分界线的方法。我们这样做的理由是,政治气候的分野与文学风气的分野往往并不重合,部分1940年代即开始现代诗创作生涯的诗人们,在“十年浩劫”前,依然有延续既往文学路线的创作,譬如近年来在学界愈发显得重要的朱英诞和吴兴华。另一方面,在1966年前,虽迭经共和国初期的诸项“运动”,汉语现代诗的元气却未全部散尽,尚能于时代“主流”的声音之外,默存一段专注于语言、技艺、世道、人心、情感或态度的“心史”。至于1966年之后,“文革”中的“潜在写作”,以及“文革”结束后,基于文化启蒙思潮而兴起的新诗潮运动(遑论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的汉语新诗),则非本书所能笼括,当交给丛书中的另一种,即《当代诗歌选》,来担当重任了。 和生机勃勃的当代诗歌现场不同,本书所指的“现代诗歌”,皆已走入历史,足以定论;而它们的作者,基本已作了古人(天佑诗国,郑敏先生及几位台湾诗人尚健在,只是年事已高)。不过无论如何,对这些诗人及他们的作品,都算经过了时光的淘洗,走出了人事的纷扰,而能更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所以,在编选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被现代文学史家及学者们所事后认可的一些“流派”(当代诗人们自我认定和声称的“流派”不足为据,但沉淀下来的文学史认定足资参考),从中遴选出影响力大的代表性诗人,并兼顾部分并不入任何“流派”的优秀的诗人。 于是,在本书中,诸位能读到白话诗时期的“尝试派”诗人作品,能读到1920年代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或“湖畔诗群”诸人的诗。接下来,还有活跃于1930年代的“新月派”、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的早期象征诗、以《现代》杂志为园地的“现代派”以及“革命”立场浓郁的“七月派”。随后是将汉语现代诗推向一个高峰的西南联大诗人群,“中国新诗”群(包括被称为“九叶派”的九位诗人),以及“现代派”后期在“沦陷区”的孑遗。收尾的则是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随之赴台而在台赓续现代派传统的部分诗人。 相比于一般的现代诗歌选本,本书选入了几位“抗战”时代的“沦陷区诗人”,他们或心怀故国、感时伤事,或于时代的主流抒情之外开拓另一番内心天地,都值得读者诸君加以关注。除了选择了几位台湾诗人的作品外,对在1949年后旅居美国的诗人艾山以及他创作于1960年代的诗作的选择,也是本书的别出心裁之举,或可聊备一格,展现现代诗歌的多元格局。 全书选取了近百位诗人,人均一首作品,不以入选数量定诗人的文学史地位,而旨在一种较为全面的呈现。诗作的目录排布,以作者的生年为序, 既与整个丛书体例一致,亦算是应和了吾国惯有的“齿序”传统。另有两个例外:1、由于才学、视野有限,两位“沦陷区”诗人的生卒年未查询详实,故将之列于最后;2、作为汉语现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并不受“齿序”的限制,而依然将之列于卷首。特此说明。 排除汉语古典诗词及其美学带给你的影响,抛开一切先见,开始诸君的阅读旅程吧。至于不当之言、疏漏之处,文责在我,恳请海内外方家教正。 编著者 于2017年2月,沪上
作者简介 · · · · · ·编著者简介 朱钦运,哲学博士。诗人,青年批评家,兼事随笔写作。以茱萸为笔名,出版诗文、批评、编选集近十种,发表诗学研究论文多篇。曾赴日本东京大学访学。曾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华语诗歌创作及翻译奖金。现供职于苏州大学文学院,从事新诗史、当代诗及比较诗学诸领域的研究。 曹梦琰,文学博士,现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录 · · · · · ·目 录 依照作者生年排序 胡适情况特殊,列为第一 胡 适《鸽子》 刘大白《邮吻》 鲁 迅《我的失恋》 · · · · · ·() 目 录 依照作者生年排序 胡适情况特殊,列为第一 胡 适《鸽子》 刘大白《邮吻》 鲁 迅《我的失恋》 沈尹默《三弦》 周作人《小河》 刘半农《情歌》 蓬 子《秋歌》 郭沫若《心灯》 徐玉诺《问鞋匠》 陆志韦《黑夜》 刘延陵《水手》 康白情《江南》 徐志摩《西窗》 方令孺《灵奇》 朱自清《歌声》 王独清《我从cafe中出来……》 田 汉《竹叶》 闻一多《口供》 俞平伯《墙头》 李金发《弃妇》 穆木天《雨后》 冰 心《玫瑰的荫下》 刘梦苇《雪夜》 废 名《理发店》 冯乃超《古瓶赋》 胡 风《夕阳之歌》 汪静之《不曾知道》 潘漠华《稻香》 饶孟侃《春游》 沈从文《残冬》 于赓虞《漂泊之春天》 梁宗岱《晚祷》 胡也频《欲雨的天色》 冯雪峰《花影》 朱 湘《采莲曲》 林徽因《古城春景》 冯 至《十四行集之六》 戴望舒《寻梦者》 孙大雨《决绝》 臧克家《洋车夫》 施蛰存《银鱼》 汪铭竹《停电夜》 曹葆华《无题草之八》 蹇先艾《春晓》 金克木《旅人》 苏金伞《雪夜》 邵洵美《序曲》 朱大枬《大风歌》 阿 垅《无题》 方玮德《海上的声音》 吴组缃《游河》 沈宝基《默坐》 刘荣恩《春雨黄昏的街道》 艾 青《我爱这土地》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 林 庚《春天的心》 殷 夫《我们初次相见》 侯汝华《水手》 南 星《节日》 陈梦家《桥》 鸥外鸥《三十年代上海的一隅》 孙毓棠《渔夫》 何其芳《预言》 李广田《唢呐》 覃子豪《画廊》 辛 笛《刈禾女之歌》 艾 山《石榴篇》 路易士《烦哀的日子》 朱英诞《落叶》 吴奔星《偶感》 徐 迟《京胡》 赵瑞蕻《无题》 杨周翰《山景》 王佐良《1948年圣诞》 田 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成 弦《北京(一)》 黄 雨《生命》 杭约赫《启示》 陈敬容《珠和觅珠人》 穆 旦《智慧之歌》 杜运燮《滇缅公路》 郑 敏《金黄的稻束》 唐 湜《偷穗头的姑娘》 唐 祈《严肃的时辰》 彭燕郊《黎明》 罗寄一《诗》 吴兴华《绝句(选三首)》 袁可嘉《空》 孙道临《春山》 曾 卓《流浪人》 牛 汉《山城和鹰》 余光中《双人床》 蓉 子《碎镜》 洛 夫《烟之外》 商 禽《秋》 郑愁予《乡愁》 闻 青《墓和远》 顾 视《陌生的夜》 · · · · · · ()
|
相当发人深省
还没有看,不错
可能我道行比较浅,一时半会还真的无法消化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