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集劇場經營者、演員、導演、劇作家身份於一身的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最受歡迎的劇場作品之一。書中並附導讀,以及台大外文系與戲劇系彭鏡禧教授的評析。
◎《莎姆雷特》如今已是屏風表演班經典定目劇之一,【狂笑版】為第三度重演所訂制的新版名。二○○○年八月於台北新舞臺首演,共計演出18場次,吸引19,550名觀賞人次。
◎《莎姆雷特》為改編自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的一齣戲中戲,但卻不依原《哈》劇的場景順序呈現(更加入許多當代台灣的生活與文化情境),因此書中附錄莎士比亞原著《哈姆雷特》分場結構大綱,詳述故事梗概、事件流動,俾便讀者在改編與原著之間參照閱讀──但在此必須提醒未曾親睹《哈》劇的讀者,想要藉此表或《莎》劇「順便」了解《哈》劇,恐怕僅屬徒勞。
◎表演團體或戲劇相關科系若欲以《莎姆雷特》為學習劇本創作或練習演出劇本,本書即是最完整清楚的參照工具...
◎本書為集劇場經營者、演員、導演、劇作家身份於一身的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最受歡迎的劇場作品之一。書中並附導讀,以及台大外文系與戲劇系彭鏡禧教授的評析。
◎《莎姆雷特》如今已是屏風表演班經典定目劇之一,【狂笑版】為第三度重演所訂制的新版名。二○○○年八月於台北新舞臺首演,共計演出18場次,吸引19,550名觀賞人次。
◎《莎姆雷特》為改編自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的一齣戲中戲,但卻不依原《哈》劇的場景順序呈現(更加入許多當代台灣的生活與文化情境),因此書中附錄莎士比亞原著《哈姆雷特》分場結構大綱,詳述故事梗概、事件流動,俾便讀者在改編與原著之間參照閱讀──但在此必須提醒未曾親睹《哈》劇的讀者,想要藉此表或《莎》劇「順便」了解《哈》劇,恐怕僅屬徒勞。
◎表演團體或戲劇相關科系若欲以《莎姆雷特》為學習劇本創作或練習演出劇本,本書即是最完整清楚的參照工具與媒介。
總是狀況百出的「風屏劇團」又回來了!
這次,他們還能理直氣壯地說「We shall return!」嗎?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大人啊!請您善待這班戲子伶人,不可怠慢,
因為他們是這時代的縮影。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2:2
劇中演員排演的是莎士比亞的劇情、翻譯語言、「高貴人物」的感情﹔但我們卻看到一批「凡夫俗子」的生活、語言和內心世界。李國修巧妙的把兩齣劇碼並置、對立、顛倒,演出現代人的悲(喜?)劇。──彭鏡禧
莎士比亞太偉大,我不能與他相比;我唯一勝過他的一點就是--我活著!──李國修
若說莎士比亞和他的劇作《哈姆雷特》(Hamlet)是跨越東西方過去未來時空的「經典」的代名詞;那麼李國修、屏風劇團乃至於《莎姆雷特》卻可能是數個世代台灣人們的集體記憶。在這部劇作中,李國修實驗、示範的,不僅是顛覆、拆解與重構經典的魔術般喜劇場面調度技法;亦是一種動機──是對「戲如人生」或「人生如戲」悲喜絞纏情境的傾聽、理解與對話,更是對這過程裡荒謬失控與孤絕空落之覺悟的,彌縫與演練。
就結果來看,《莎姆雷特》終於成功地(?)改編了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成為一齣充滿驚奇與幽默效果的戲中戲(或:戲中戲中戲?)──但更可說是參與本劇的演員們經歷種種意外→失控→危機處理→意外→失控→危機處理→意外→失控……諸般情境的情緒起落循環之戲劇與人生難以區隔分辨的即興真實演出。
由李修國領軍的「風屏劇團」,在經歷前作《萬里長城》的演出挫敗後,又重回舞台。風屏劇團這次企圖推出以莎翁的四大悲劇經典《「莎」姆雷特》,並邀請了影劇各界老將新秀加入,期望一雪前恥。
然而由於演員明爭暗奪演出角色、互相勾心鬥角設計彼此,使得許多看似巧合的意外,不論起因是演員間的私人嫌隙、感情糾紛甚至債務煩惱等等,一直造成排演中斷、演出進行受干擾,甚至使得演員們如哈姆雷特王子一樣,近乎崩潰瘋狂!
風屏劇團在混亂中一路咬牙苦撐,終於到了最後關頭!但場面仍然無可挽救地開始失控…
“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身份的问题,人类永远不可能平等。”
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感觉不出文化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