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32年出生於千里達,後因父親工作的關係全家移民英國。1950年進入牛津大學就讀英國文學系,1954年開始寫作,一生未從事其他行業。1957年他出版首次創作《神秘的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本書與隔年的出版的《艾薇拉投票記》,皆可見他早年幽默諷刺的風格,他對家鄉千里達的不滿、對人性的針貶,都在故事裡的小人物中展現。1959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米格爾大街》(Miguel Street)出版,其後聲名大噪,並獲得毛姆獎(S. Maugham Prize)。1961年出版以父親為原型撰寫的《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其「移民創傷」(colonial trauma)與「認同錯置」(dislocation of i...
V.S.奈波爾(V. S. Naipaul)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32年出生於千里達,後因父親工作的關係全家移民英國。1950年進入牛津大學就讀英國文學系,1954年開始寫作,一生未從事其他行業。1957年他出版首次創作《神秘的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本書與隔年的出版的《艾薇拉投票記》,皆可見他早年幽默諷刺的風格,他對家鄉千里達的不滿、對人性的針貶,都在故事裡的小人物中展現。1959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米格爾大街》(Miguel Street)出版,其後聲名大噪,並獲得毛姆獎(S. Maugham Prize)。1961年出版以父親為原型撰寫的《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其「移民創傷」(colonial trauma)與「認同錯置」(dislocation of identity)的敘述,帶有濃烈的後殖民小說風格。
1961年奈波爾開始周遊列國,足跡遍及印度、南美、非洲、中東、美國和馬來西亞,期間著作包括《史東先生與他的騎士夥伴》(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模仿者》(The Mimic Men)、《島上的旗幟》(A Flag on the Island)、《黃金國的失落》(The Loss of El Dorado)都是他此時期的代表作,《中間地帶:五個社會的印象》(The Middle Passage: Impressions of Five Societies)則是他非常重要的旅行文學,與上述小說形成批判宗主國對殖民地的破壞。1971年,他以《在自由的國度》榮獲布克獎;後又出版《游擊隊員》、《大河灣》、《抵達之謎》和《世間之路》,並以《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和《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組合成「印度三部曲」。1981年,他出版《在信徒的國度:回教之旅》, 1995年旅居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超越信仰》即為他在這四個國家的所見所聞。1990年,受英國女王封為勳位爵士。1993年,他成為「大衛.柯恩英國文學獎」的第一位得獎人。2001年奈波爾摘下諾貝爾文學獎。
一如既往地 好看
看以后要不要多看几遍,慢慢嚼。
很有趣
给别人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