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解语)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悃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注释]
①太阳,太阴:太阳,完全公开。太阴,极为隐秘。全句意为,在完全公开的行动里面可能潜藏着极为隐秘的计谋。
②陈:南北朝时期陈朝。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开皇九年(589年).为隋所灭。
[佯又]
一般来讲,军事防御体系周密时,其警觉性反而容易懈怠,司空见惯了的东西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诡秘的计谋往往就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边,而不是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光天化日之下的事物里边可能就潜藏着最为机密的计谋。(按语)秘密筹划的计谋要付诸实施,就不能在秘密处进行。半夜偷东西,在僻静的小巷杀人,这是愚蠢之人的粗俗行为,不是谋士所应该做的事情。例如,开皇九年隋朝攻伐南朝陈国的战役就是运用“瞒天过海”计谋的典范。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奉命统领江防,他经常调防沿江部队,调防前,部队全部赴历阳(治所在今
安徽和县)集中,并且大张旗帜,营帐蔽野,大造声势以惊动陈国。陈国果真以为隋将大举进攻,于是调发全国士卒兵马,准备迎战。后来发现,隋朝只是军队调防,便只好遣散军队。这样反反复复,陈国对隋朝在历阳大列兵马便习以为常,不作戒备。后来,贺若弼挥师渡江,陈国军队未曾发觉,隋军乘势攻拔南徐州。
[赏析]
本计计名源自一个传说。据《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30万大军直指东土高丽。一天,大军来到海边,但见白浪滔天,茫茫无际,太宗不免犯起愁来。前部总管张士贵急召众将问渡海之计。众将面面相觑,一片沉寂。忽然有一个叫薛仁贵的跳将出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这有何难,此处有一仙人,可让三岳让路、江海开道。”接着又凑近张士贵神秘兮兮地耳语一番。张士贵奏明皇上,皇上不禁大喜过望,命张士贵导引,前往会见那位神奇的仙人。一天,太宗在张士贵的引领下直向海边走去,通过一个由帷幔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华丽的小殿堂。这殿堂内,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群臣恭立迎候。太宗十分高兴,召见了那位神奇的仙人,并赐宴群臣,与仙人共饮。酒酣之时,忽然狂风四起,涛声大作,杯盘倾倒,人不自持。太宗大惊,忙向左右询问,近侍揭开帷幕,但见波涛汹涌,水光接天。太宗如堕五里雾中,一脸茫然。张士贵这才从实奏明,这是他用的“瞒天过海”之计,根本没有什么神奇的
仙人。30万大军借助风势,已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并且将要安全靠岸了。
这里的“天”,本指天子,所谓“瞒天过海”,意即哄瞒着天子,让他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平安渡海。后世则用来指称在光天化日之下
而实施的战略战术欺骗。此计的奧妙就在于所有的战略战术欺骗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是在敌方习以为常的行动中完成的。本计的原文说:“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防御体系越周密,防御者的警觉性反而越容易懈怠,司空见惯了的东西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然而这诡秘的计谋就潜藏在这司空见惯的行为中。光天化日之下的事物里边往往隐藏着最为机密的阴谋。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这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且还是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规律。然而,正是这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一般规律却往往遮蔽住了大多数人的眼睛,在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中屡试不爽,古今中外不乏精彩的战例。隋将贺若弼讨伐南陈的战争、1973年阿以“十月战争”都是运用“瞒天过海”之术而达成战略欺骗意图的典范。
贺若弼沿江作军事布防,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集结,这是大规模军事进攻的先兆,并不属“常见”之列。所以陈朝统治者如临大敌,在全国征调军队,秣马厉兵,准备迎敌。然而,隋军不断地调防,不断地集结,却不实施南进的行动,如此者三以至无穷,这大规模的行动便演变成“常见”之举,久而久之,陈军也就疏于戒备了,这时,机密的阴谋也就在这“常见”之举中得以隐藏和实施了。可见,这“常见”之举,既可以是人们早巳习以为常的行止,也可以是人们并不习以为常的行止,谋略高手就在于能够化“非常”之举为“常见”之举,从而达到战略欺骗的目的。
1973年10月6日,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军突然越过苏伊士运河,向以色列发起猛烈进攻,重创以军,显示了阿拉伯世界的力量,结束了阿拉伯世界在阿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从而令以色列、阿拉伯世界、美国对之刮目相看,也为埃及和以色列率先实现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瞒天过海”正是阿拉伯国家胜利的法宝。这份欺骗计划充分利用了西方和以色列对阿拉伯人的看法:阿拉伯人不能保住任何秘密,阿拉伯军队都缺乏战斗力,阿拉伯人没有能力实施任何协调一致的军事行动……这份计划的核心是要迷惑以色列和西方分析家,让他们对阿方沿苏伊士运河和在戈兰高地大规模集结兵力和兵器作出合情合理但却是错误的解释。除重大的政治外交欺骗外,阿方还采取了许多军事步骤。首先是沿苏伊士运河构筑强大的防御工事。这是常理之中的事,因为1967年中东战争以后,阿方沿苏伊
士运河已无险可守。其次是每年都要在运河边上举行针对以色列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年年举行军事演习,年年却无战事发生。第三是1973年埃及于5月、8月、9月发出三次预警,大肆制造“狼来了”的恐怖气氛,迫使以色列耗费大量资金进行战争准备。要知道,花钱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第四是利用秋季在运河边上进行的例行军事演习实施大规模军事集结。白天把军队开到运河边上,晚上再撤回去。然而晚上撤回去的军队只有一半,另一半则潜伏在运河边上的隐蔽工事里,如是者三,使军事集结顺利完成。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阿方便在以色列入的眼皮子底下完成了军事集结和战争准备。战争爆发这天,运河两岸一如往常,祥和而安静,有垂钓的,有游泳的,军官照常休假。总之,所有这一切,都与战争毫无关联之处。然而正是在这祥和安静的气氛中,正是在以色列入的密切注视之下爆发了令以色列人猝不及防的中东战争,谱写了世界军事史上辉煌的战例。
正如后来埃及总统萨达特所说:“由于科学的进步,搜集情报和研究军队调动情况的工作,可以由人造卫星、侦察机和其他手段来完成。十月战争证明,了解军队的调动情况是一回事,弄清调动的意图是另一回事。”这就是“太阳,太阴”的道理所在。
第二计围魏救赵
(解语)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①共敌:集结起来的敌人。分敌:分散的敌人。
②敌阳:攻打正面的强敌。阳,这里指正面的强敌。敌阴:攻打后方或侧翼的弱敌。阴,这里指后方或侧翼的弱敌。
③孙子:即孙膑。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军事家。曾与庞涓共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做魏惠王的将军,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将其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被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用为军师。他先后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和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有《孙膑兵法)存世。田忌:战国初期齐国名将。一作田期、由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又称徐州子期。曾在孙膑的辅佐下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
理解起来更容易
文笔优美
品质不错值得拜看
内容的话,谈到了很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