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仇杀德国人被施檀香刑,檀香木谷道插入喉咙穿出,身腐烂仍不死 雪域雄狮 雪域雄狮 2017-01-18 他就是莫言笔下的孙丙,1900年前后,德国人在山东半岛修筑胶济铁路,当地人认为他们扒了自己的祖坟,破坏了高密东北乡的风水,但却敢怒不敢言。 猫腔(一种山东的地方戏)艺人孙丙在自己的妻子遭到德国人调戏后,失手打死了他。很快遭到了德国人的报复,打死了包括孙丙妻子儿女在内的村子里几十口人,并要求县衙立即逮捕孙丙。 怀着国仇家恨,孙丙愤然到附近的义和团去请救兵,并在村子里组织了一支队伍,准备和德国人算账。他率领着数量不多的农民“士兵”袭击了正在修铁路的德国人,打死数人,并活捉了一个。结果,德国人和县衙派出重兵将孙丙所在的村庄团团围住要人,在激战了一阵子之后,孙丙被活捉,而那个村庄被德国人轰平。最后,德国人决定用最残酷的刑罚来处死孙丙,那就是“檀香刑”。 究竟什么是“檀香刑”呢? 就是把檀香木削成宝剑的形状(尺寸比较大),然后放进香油里煮 煮的时候要加进去面团和生的牛肉(可以理解为用那个煮檀香木的香油来炸油条和牛肉)然后再捞出来,让檀香木沾染上谷物和肉食的气息,煮三五天左右,时间越长越好,檀香木会变成坚硬而柔韧的材质,这样刑具就准备好了。 然后让犯人俯趴在条案上(比古代的条案矮,但是比条凳宽且稍高一点) ,用大木锤将刑具从犯人的谷道(肛门)处,一点点打进身体里面,有的从喉咙那里穿出来,有的从脖子后面穿出来,这个过程中檀香木避开了犯人身体里面的重要器官,所以犯人不会立刻毙命。如果犯人活不到指定的天数,刽子手会给犯人喂参汤来续命,犯人最终会看着自己腐烂生蛆。 为孙丙执行“檀香刑”的是他的亲家公,刽子手赵甲。畸形的社会造就了畸形的职业,赵甲残忍地追求“精湛的手艺”,深刻的反映着他的人性之恶!在执行檀香刑时,他认为孙丙终究是死,他说:“与其让一些二把刀杀他,还不如让俺杀他。俗言道‘是亲三分向’,俺会使出平生的本事,让他死得轰轰烈烈,让他死后青史留名。” 在他看来,孙丙是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的人物,是人中的龙凤,因此接受檀香刑是孙丙的“福气”,所谓奇人受奇刑,死后才能“千秋壮烈,万古流名!”多么荒谬的理论!多么病态的心理!赵甲不光在这种冠冕堂皇的“正当理由”下麻痹自己的人性和良知,而且还用把活儿做得漂亮来表达对被杀者的敬意。赵甲将严酷、残忍的刑罚看作是一门艺术,他把每一次行刑当作一次精彩表演。莫言以赵甲畸形的“职业道德”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麻木、残忍和冷血。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悲剧,各式各样的悲剧,不只是一个悲剧。赵甲为什么衷爱刽子手这行当?原来这可以满足他的权力欲,可以让他由一个乞丐变为见了皇帝都可以不下跪的“神”。每次行刑的时候,“他感到,起码是在这一刻,他是至高无上的,他不是他,他是皇上皇太后的代表,他是大清朝的法律之手! 而刑罚对统治者来讲,或许只是为了满足一种病态的娱乐心理,但对臣民来说,则是一种血淋淋的警告。在小说中,莫言借助德国总督克罗德的口气,曾经说出了一句极为精辟的话:“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罚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着特别的天才。让人忍受了最大的痛苦才死去,这是中国的艺术,是中国政治的精髓。” 一场悲剧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看客’,如果说没有看客的存在,那么在刑场上刽子手和受刑人就只能唱独角戏,刑罚也就失去了统治者所赋予它的独特意义。“任何艺术都源于‘看客’的期待,杀人的艺术也不例外。 如果说鲁迅笔下的看客是麻木不仁的,那么莫言笔下的看客则是一群狂热的、挑剔的看客。行刑时,受刑人若显得怕死,看客们就鼓励他们扮演英雄好汉,“汉子,汉子,说几句硬话吧!说几句吧!说,‘砍掉脑袋碗大个疤,’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刽子手失手了,他们就喝倒彩。 “在行刑的过程中,罪犯过分地喊叫自然不好,但一声不吭也不好。最好是适度地、节奏分明的哀号,既能刺激看客虚伪的同情,又能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人类害怕被杀但又热衷观赏他人被杀,这种变态心理莫言在《檀香刑》中借刽子手之口明确道出:“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师傅说,观赏这表演的,其实比我们执刀的还要凶狠。” 长期服用玛咖可改善睡眠,减缓压力,缓解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平衡及调节荷尔蒙分泌!一瓶60片,一天服用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一次2片,3瓶一个疗程。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