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橙”被罚百万,鲜榨橙汁机的风险其实不在机器 我是云无心 果壳 前天 鲜榨果汁的拥趸越来越多,许多城市出现了鲜榨橙汁机。最近,深圳监管部门认为 “天使之橙”鲜榨橙汁机内部的铝合金部件没有镀膜,直接接触酸性食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判罚“没收违法所得119万元”。 “天使之橙”现榨橙汁自动贩售机 | 界面新闻 而“天使之橙”的品牌拥有方是上海公司,出示了上海松江区市场监管局对其鲜榨橙汁机的认定:产品符合要求,不予处罚。 同一款产品,两地的监管部门做出了针锋相对的认定。消费者就更是一头雾水:自动贩卖机鲜榨的橙汁,到底安不安全? 两地监管认定不同的原因是实验方法不同 国标的规定是“没有镀膜的铝或者铝合金不能直接接触酸性食品”。这条规定的原因在于:如果没有镀膜保护,那么铝和铝合金可能被酸腐蚀,释放出一些铝离子。铝不是人体需要的成分,摄入过多会危害健康,所以控制目标是越少越好。国标的规定,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公众健康。 图 | Bourn Creative “天使之橙”榨汁机中抓取橙子的“抓手”没有镀膜。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抓手与橙子的接触,算不算“酸性食品直接接触”? 深圳监管做的“现场实验”是:把抓手部件取出来涂上染色剂,风干之后放回机器内部再榨汁,发现橙汁里有染色剂出现,所以认定“有直接接触”。 而上海监管的实验则显示:如果只是在抓手与橙子接触的铝合金上涂油墨,橙子中并不会出现黑色,所以“未镀膜的铝合金部分”没有直接接触橙汁,认定不违规。 认定思路其实是同一种,且并不合理 前面说了,不允许铝与铝合金直接接触酸性食品的原因,是因为酸性食品会腐蚀铝从而释放铝离子。而在涉事的榨汁机中,铝合金直接接触的是橙子的表皮。而橙子的表皮上天然有一层蜡,这使得铝合金抓手接触的并不是“酸性食物”,也就不会释放出铝离子。此后,橙子不再与抓手接触,榨出来的汁中也就不会因为接触过铝合金而有铝离子。 图 | pixabay 不管是深圳实验中涂染色剂,还是上海实验中涂油墨,都是假定铝合金抓手上有铝离子已经释放出来了,实验考察的是这些假定的铝离子是否会进一步进入到橙汁中。而实际的情况是,铝合金抓手抓过橙子后,本来就不会受腐蚀而产生铝离子。既然不会产生,也就不会增加橙汁中的铝风险。 所以,即便深圳实验发现橙汁中有染色剂出现,也说明不了问题。而如果铝合金部分在操作过程中接触了果汁,那么不需要染色实验,就可以直接判定为违规。 自动榨汁机真正的风险在于管理 这种无人操作的自动榨汁机,最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在于两点: 机器是否按时规范地清洗; 机器中的橙子是否能保持新鲜(也就是如果其中的橙子多长时间没有被榨汁卖出,需要丢弃)。 图 | orangehotelrome.com 这两点都不是机器本身存在的风险,而是这种商业模式存在的管理风险。这种机器榨出来的橙汁是否安全,并不取决于机器本身,而是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规范运营。 鲜榨果汁即便好喝也不应该多喝 鲜榨果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人认为它既好喝又健康。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水果中有许多营养成分,比如膳食纤维和许多矿物质,在榨汁的时候留在渣中被丢弃了。而水果中的糖,则大部分进入了果汁中。好喝的果汁,含糖量都相当高。 桔汁 | pixabay 在世卫组织的健康饮食指南中,建议把“游离糖”的摄入量控制到每天50克以内,最好是低于25克以获得额外的健康益处。果汁中的糖,也被作为“游离糖”来对待,因为它进入人体后的消化吸收速度跟添加的糖基本一样。而水果中的糖,则不被包括在“游离糖”的限额内。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松鼠云无心(ID:yunwuxin945)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果壳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吓得我二维码都歪了! 为啥这样的二维码也能扫? 扫码发送【二维码】告诉你原理~ 喜欢就点个“好看”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松鼠云无心 松鼠云无心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