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品温婉宋词 王泽宇 最后半平方 1周前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筝曲淙淙,似水流淌,一首《月满西楼》,被无数个女子轻唱,不知道谁才能唱出李清照想要的,相思的滋味。明月挂在中天,安静亦温柔。兰舟独上,只为找寻一个千古才女的心事。 李 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一种相思 01 韶华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她看过京城的繁华,沉浸于墨海书山,俨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闺秀。生活本无太多束缚,她有着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时常划着小舟,嬉戏于藕花深处,亦喜好东京街市,观赏夜景花灯。 泼茶 前期留下许多轻巧灵动的诗词。其中著名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为她少女时期的作品。韶华之龄,她便嫁给了名士赵明诚,赌书泼茶,研习书画,度过人生曼妙时光。 小别 在此期间,因赵明诚在外为官,夫妻亦有多次小别,李清照为此写下诸多相思成疾之诗句。这首《一剪梅》便是离别后因思念而作,作于婚后不久赵明诚出门游学之时。《琅嬛记》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两处闲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秋天的故事有着一种清冷的美,秋天的相思有一种洗尽铅华的素朴和清凉。这是个让人感叹年华老去的季节,因为看到满池残荷,尽管它还飘散着余香冷韵,但凉意中依旧透露出消瘦。这一句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写荷花残,竹席凉,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就是李清照,她的风姿,她的明丽,她的闲愁,是这般让人不敢逼视。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以为可以在一池的莲荷中寻着并蒂,却不想,误了花期。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李清照看到低回的大雁,没有捎来她要的锦书,故不肯为任何人停留。大雁飘零,终飞回故里。万物有情,有散有聚,兰舟上,唯有她,摆渡到无人收留的岸口。“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她用藕丝穿针,缝补两地闲愁。她相信好梦能圆,相信她等待的人,正披星戴月地赶着归来。她心中的情愫与愁闷,自是无从排遣,宛若尘埃落于心间,却无计消除。 赵明诚病殁于赴任途中,留下李清照乱世寡居,余生流徙漂泊。红尘没落,她是一枚无依的霜叶,独自过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尽管命运给了她一杯苦茶,但她一生都没有懦弱,只从容饮下。李清照在晚年时编撰《金石录》,完成赵明诚未了之愿。她匆匆离去,死在江南,死于湖山烟波之上,死得很寂寞,亦很满足。一代才女,千古词后,在厚厚的史册上,也不过是薄薄的一片黄花,写着一段清瘦过往。 文字:王泽宇 排版:王泽宇 最后半平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