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心理应激反应的自我调适

疫情之下,心理应激反应的自我调适
原创 蒋美琴  健康财富订阅号  今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部分人群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更多的人因此遭受了一场心理上的挑战。通过此次疫情,也让我们对国家、社会、疫病、心理等各方面获得了一种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方贻儒教授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合理应对,正确调适心理应激反应。




简约图片分割线

认知:关注但不能过度关注。

要了解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是怎么回事,但不能只关注疾病的危险之处、疑惑之处,或者过分放大负面信息。

方贻儒教授指出,要改善对疫情的认知,合理的做法是:关注主渠道的信息、官方证实的信息。不要整天看不可靠的自媒体、小道消息。也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关注疫情上,对于疫情我们需要关注,但不能过度关注,而且要尽量减少对负面信息的过度解读。过度接触负面信息、过度放大负面信息都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大数据时代,当你点击浏览了手机或电脑上的某条负面消息后,网络会根据你的喜好不断向你推送同类信息,然后你就可能会被淹没在类似的各种负面消息中,仿佛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凡事都要冷静下来分析一番,分辨信息的真伪,不要盲目轻信各种自媒体消息、网络传言,不要人云亦云被左右了情绪和思想。




情绪:保持镇定,张弛有度。

消除对未知的恐惧,让自己保持放松的状态,有节奏有张弛地生活。有些人自动隔离在家,就整天睡觉,除了睡觉之外就是看电视、看手机,关注很多负面信息,使自己处在一种消极防御的状态中。方贻儒教授强调,这是很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在病情严重的时候,足够的休息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但是过度睡眠、整日卧床并不能让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抵抗力。要保持合理的节奏,张弛有度,才能获得最佳机能。”




行为:生活规律,坚持运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的外出活动明显减少,但运动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即使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定的放松,坚持一定的运动,进行自我训练等。方贻儒教授建议:可以通过冥想、放空来舒缓情绪;选择合适的室内锻炼方式,增强体质;看看书,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一些。这些都有助于身心健康,帮助我们安全地度过这次疫情。

简约几何图形分割线



专家简介
方贻儒  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心境障碍诊治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行为障碍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领军人才,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双相障碍协作组组长等职。擅长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障碍)及精神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END







精彩推荐



【海上名医】陈震:与其“谈癌色变” 不如尽早预防
胃癌术后七条建议
预防心梗  先稳定斑块
可爱卡通猫玩毛线引导分享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