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娃娃」事件为什么重现了? 原创 裴洪岗 drpei 昨天 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婴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和销售监管严格了很多,所以国产奶粉安全性比以前高了很多。但最近湖南又出了大头娃娃事件,这是为什么呢? 从新闻上我们了解到,一些家长是因为去医院看病,被医生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然后推荐到医院的便民药房和母婴店购买这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粉”。 但这些所谓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粉”,实际却是固体饮料,达不到正规奶粉的营养素要求,导致一些孩子出现了发育延迟、佝偻病等问题。 导致这次事件,并不是正规的婴儿配方奶粉安全性出了问题,而是一些不良商家和医生、药店、母婴店,为了利益,用假冒的产品合谋坑害了这些孩子。 为什么说是“合谋”?因为这些孩子喝上这些固定饮料,经过了很多个环节,这个环节上的人,都煞费苦心。 生产包装 比如这款名为“倍氨敏”的固定饮料。 产品取名为“倍氨敏”,给人”氨基酸“、针对”过敏“的暗示,然后包装也弄得和奶粉差不多,上面还写着“深度水解蛋白&无乳糖配方粉”,不用心的就注意不到罐子底部“蛋白固体饮料”这样几个小字,注意到了,很多人不懂它和特殊用途的奶粉有什么区别。 销售引导 这些产品针对有健康问题的孩子,所以厂家的销售就会围绕医生、药店和母婴店做销售引导,有的甚至还帮医生们印好“处方”,医生只需要在对应的产品上打上勾,写上数量,医生开起来方便,家长拿到后也觉得很正规。 收买医生是一件很划算的事,一方面医生的专业背景,可以直接让患者信任然后去购买,哪怕比同类产品贵很多,只要是医生说要买的,患者往往也会认。 另外一方面,收买了医生让医生去销售,很容易建立品牌,很多一无是处的神药,比如一些中成药,就是因为给医生回扣多,导致病人去医院,不管找哪个医生看,都会被开这个药,慢慢的患者就觉得所有的医生都很认可这个药,然后就成了神药。 销售渠道 医院的小商店、药店对这些产品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一方面不像医院自己的药房那样进货审核那么严格,另一方面,开在医院里,医生喊去买的时候也很方便,更重要的,因为开在医院里,很多患者也会误以为这就是医院的一部分,尤其是医生叫过去买的时候。 殊不知的是,医院里的小商店、药店,已经成为了一些征税产品的集散地,各种特殊功效的“奶粉”、益生菌,各种消字号的湿疹膏,各种功效神奇的特殊器械都在这里汇合,这是不良厂家、商店老板以及一些医生合谋骗钱的渠道,当然能在医院里开店的,往往也是有背景关系。 以上这些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监管到位,都能中断这个过程,阻止这些产品进入孩子的口中,但没有,导致一些家长多花了很多钱,买了这些假冒的产品,把自己孩子给害了。 相关阅读: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吃特殊配方奶会长得慢吗? “消”字号皮肤产品不完全名单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