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 焦振廉 中医同城 今天 导读:今天,中医学术发展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医学术发展不能丢弃文献,而且必须依赖文献的支持,也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依照“文献”的传统含义,历史典籍和时贤的思想语言都属于文献的范畴,本文所说的文献在多数情况下指古籍文献。 古籍文献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以及文献价值是无庸讨论的,这里要讨论的是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 在当今中医学术发展中,中医古籍文献的价值在哪里,大略而言,有如下四个方面。 文献是历史的见证 历史是空间和时间的组合。在时间概念上,过去了的历史是了无痕迹的,但在空间概念上,历史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遗存。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却可以通过历史的遗存来了解过去。中医从历史中走来,它当年繁盛或孤独,光荣或寂寞,我们可以通过文献,也只能通过文献去探寻。 正因为文献是古代的遗存,所以,它可以见证历史的真实,诉说今人不曾经历过的但确实发生过的当年。 那么,中医文献能够见证历史上的什么?首先,它可以见证中国或中华民族的历史。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总是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风俗等方方面面的东西,中医文献可以见证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它可以见证中国医药卫生的历史。 我们的前人在医药卫生方面付出的智慧和辛劳大量地被保留在古籍文献中,这些文献可以重现当年医药卫生活动的众多场景;第三,中医文献可以见证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中医学术的系统内涵和发展过程主要依靠中医文献本身来证明。 中医文献与文物不同,文物可以见证历史,但仅此而已,中医文献除了见证历史外,还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 中医从其形成到发展至今,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黄帝内经》、《伤寒论》仍在指导着人们的医疗行为,中医文献所承载的理论与方法在多数情况下仍被今人认同或采用。 从中国医药学术鸿蒙初开的时代,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文献始终对实践过程起着全面影响和直接指导的作用。因此,中医文献既是历史的见证,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 文献是学术的载体 中医学术既是系统的,也是专门的,因为它拥有众多彼此不同又密切相关的学说,如生命学说、疾病学说等,拥有丰富的概念和独具风格的判断与推理方法,研究的是关于人类生命与疾病的专门问题,而非一般知识或常识。 学术必得承载的形式,方可以绵延生发。就文献和学术的关系而言,前者有形而具体,后者则相对无形而抽象,但二者又几乎是一体的,甚至是同一种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可以这样认为:文献是学术的物化形式,中医学术需要以文献的形式来保存和传承;学术是文献的精神内涵,中医学术的客观价值使中医文献成为一种鲜活的存在。 中医的学术系统和发展历程,主要是由中医文献来架构和延续的。 今天所有的中医药学术概念或理论,要么从历史文献中直接发生,要么从历史文献中辗转衍生。 无论是中医高等教育系列教材中已作为定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是每天都在生发着的临床经验和感悟心得,以及大量的课题、论文、著作,乃至采用现代技术制造的中药新药,没有哪一样不是依据文献的载述或受到文献的启发,才得以确立或据以进行的。 依据古籍文献发生的行为和思想,又以现代文献的形式融入中医学术的总体框架之中。 如果将中医比为一棵大树,那么古籍文献便是这棵大树的主干,现代文献便是这棵大树的枝桠,而正在进行的实践和思想则是这棵大树上翠绿的叶和灿烂的花。 但古籍文献巨大的存世数量和曲折的流传过程,使中医学术体系中相当多的内容还沉睡在我们未知的世界里。 文献是实践的指导 中医学术除了以文献为承载形式外,还由人来承载。只有文献而没有传人的学术无疑是绝学,只有传人而没有文献的东西大多只能归入技巧之类。 当代的中医工作者承载着中医学术中最为生动的部分。这部分学术源自文献,却因当代中医工作者的智慧与辛劳而展现异彩,表现出与文献的不同。 但是,中医的传统性决定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不可能离开文献。当代中医工作者所接受的学院教育实际上是来自文献的,所获得的知识与文献有着直接的关联,即使个人的临床经验和感悟,也很难脱离文献的依据。 因此,包括科研、教学、医疗在内的当代中医实践过程,仍然受到文献或者说是文献学术的深刻而强大的影响,文献对当代中医实践过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的古籍文献,特别是经典文献,被出版社影印排印,被研究者校勘注释,被专家们阐释发挥,甚至在互连网上被发布传播,这一切都是出于中医学术发展、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的需要。 当代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水平高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文献中汲取营养、感悟精义。 年轻学者要在学术上快速进步,也需要文献的指导和帮助。但是,文献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作为。 在当代中医实践过程中,无论是一种观点,还是一种新药、一种方法,尽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却很难超越前人。 中医文献尽管历经沧桑,却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指导着人们的作为,古人如此,今人也很难例外。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麻黄的功用、白虎汤的煎法,等等,无不来自文献。 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中药新药开发等等,又何尝能脱离文献的依据或指导而超然独行呢? 我们很难设想有一种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药品,会在不受传统影响,脱离文献指导的条件下得到中医学术界的认同。 文献是未来的基石 中医文献不仅承载着昨天,指导着今天,还是未来中医学术的基石。中医学术必将发展,这既是科学的规律,也是国人的期盼。 中医发展虽然步履蹒跚,但学术的进步却从未停止,只是不像现代医学那样日新月异罢了。那么,未来的中医是什么样的呢? 走向未来的中医必须要借鉴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同时又不可背离古籍文献所承载的传统。 尽管我们还无法预料中医的明天会是怎样的,但那应该是,也必须是中医自身的明天,而绝非没有了中医学术的明天。 因此,从自身寻求发展的支撑和思想的泉源,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之路。一切现代的科技知识都可以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借鉴和手段,但是灵魂必须是自己的。 对历史的继承,科学的态度是扬弃,照单全收自不可取,草率否定更是不负责任。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搞清传统的家底,又怎能确定哪些可取,而哪些不可取呢? 因此,在搞清家底之前,应该是没有断然取舍的勇气的。中医文献就是我们极当珍视的家底,中医文献中蕴藏所有历史和现实的智慧、热忱、辛酸和喜悦,蕴藏着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财富,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础。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中医文献杂志》,作者/焦振廉,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白芷 视觉|花椒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