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为何容易反复?常见这四点原因! 原创 加微信zkxk9999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今天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多是由于血小板生成不足、过度破坏、遗传、脾脏等因素引起,可引起凝血功能下降,使得患者不断的出血,因此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标本同治改善自身的免疫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血小板减少并非恶性病,但治疗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面对病情的反复发作,让很多患者都不知所措,日常生活也备受困扰,而究其病因,无外乎以下四种: 一、血小板相关抗体 慢性ITP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若将慢性ITP病人的血浆输给正常人,可使正常人的血小板减少。如将正常人的血小板输给ITP病人,输入的血小板在短时间内被破坏。由此证实ITP病人内血小板寿命缩短是由于血清中存在有破坏血小板的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C3),95%为IgG型,少量为IgM和IgM型。ITP病人血循环中存在血小板相关补体C3(PAC3),其增高与PAIg增高成正比。 二、血小板破坏机制 正常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1天,而ITP病人血小板的寿命仅40~230分钟。因为脾脏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可产生高浓度的抗血小板抗体,且血流缓慢可阻留抗体被覆的血小板,因此脾脏成为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肝脏和骨髓也是血小板破坏的场所。慢性ITP血小板破坏是由于抗血小板抗体与其相关抗原结合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所致。急性ITP血小板破坏是由于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并与相应的抗病毒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破坏。 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因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故抗血小板抗体也可抑制骨髓巨核细胞,使其成熟障碍,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生成。 四、其他因素 1、雌激素的作用:慢性型多见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容易复发,提示雌激素可能在本病发病中其一定作用,可能是雌激素可增加巨噬细胞对血小板吞噬和破坏能力。 2、抗体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毛细血管通透些增高而加重出血。 总而言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该了解上述的的常见病因,并及时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另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根据常见病因,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更多血小板减少疾病知识或病友帮助可关注微信公众号:xxbjs75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菜单栏获得更多病友帮助——欢迎添加官方咨询微信号:zkxk9999(可进行病情疑问咨询、申请看病预约、查看康复病例等) 无偿帮助 点击 ↓↓↓ 阅读原文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