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穷就别结婚生孩子了。” 年轻人结婚该要彩礼吗




最近在微博看到一个热搜:基层女性的婚姻困境。



一个博主玲玲提出了观点说,对底层的女生来说,彩礼等于自救。



她例举了女性进入婚姻的代价:生育成本、家务劳动、养育孩子、职业瓶颈等等。



她把结婚比作开公司,婚后男方开始在外找业务,女方自己也找点小业务,同时承担一些洗衣做饭等劳务工作。



但是女方的所有劳务,基本来说是免费的。男方给的是生活费。



相当于一个女人找了份工作,包吃包住但不付工资。



而男方在外创造的价值,得到社会以及女方的尊重;女方做家务育儿等创造的价值,却被看作理所应当,而且被忽视。







一旦公司合作破裂,男性可以带着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当初的固定资产(房车)走人。



而女性投入的东西却收不回来,正如热搜所说的,底层女性要彩礼等于自救。



没有这笔钱,她们赤手空拳的进入婚姻,就像是一场冒险。



碰上不负责任的丈夫,人生开始进入悲剧,没有退路。



基层女性结婚风险很大,那中高层的女性呢?说实话,也不容乐观。



但这部分的女性最好的地方在于,她们拥有婚姻的自主选择权。



当她们意识到进入婚姻的风险,会选择主动单身或者维持恋爱关系。



因此你会发现,越发达的城市,适龄未婚女性就越多,比如北京,未婚女性数量现在已达到80万。



我不喜欢使用剩女这个词,因为在我看来,很多剩女并不是被迫剩下来的。



她们并非不够资格结婚,而是不愿意。



正如诗人余秀华所说,女人即使再差劲儿,只要她想,还是有人要。



说到底,因为女人自带了生育价值。







但即使打定主意不结婚,这部分人里,有很多也是非常拉扯和痛苦的。



父母会催婚,社会会扣一顶大龄剩女的帽子,同时一上网就会看到无数人关于剩女命运的大讨论。



她们也是一边选择,一边怀疑自己是否正确。



有的人犹豫着也就最终妥协了。



人是社会动物,如果说环境是一个泡菜缸,我们就是置身于其中的各种食材。



不管你是萝卜,是辣椒,还是别的什么,最后你都会在这坛子酸水中慢慢软化,失去原本的颜色,最后大家就变成了同类。



每次看到关于婚姻的大讨论,我就很想说,其实在结婚生子这个选项之外,我们还有别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孑然一身,像杨丽萍,把一生奉献给事业,做自己热爱的事。



或是选择马不停蹄的去恋爱,享受人生。



开放包容的关系,不拘束自己,也不挽留别人。



缘来则聚,缘去则散,没有一丝想要绑定某个人的执念。







你还可以选择丁克,像刘青云和郭蔼明那样,把生活过成二人世界。



刘青云永远不会和女明星传绯闻,是搭档眼中“很冷漠,不爱理人“的演员。



但他的浪漫都留给了妻子,会在颁奖典礼上当众表白,结婚一周年送上大钻戒。



平时还跑到菜市场买菜,做饭给妻子吃,留下了“热心市民刘先生“的梗。



郭蔼明50多岁了,脸上却没有多少岁月痕迹,出现在镜头前总是像少女一样活泼。



那种眼睛里的年轻,真的是无法伪装出来的。



还有央视主持人康辉和妻子的神仙爱情,康辉没有孩子,因为“希望生活永远是我们的,不想有太多其它的牵扯和负累”。



他写给妻子的情书,让无数网友羡慕,两人结婚多年,相爱如初。



包括开头提到的博主玲玲也是丁克,她和老公相识十多年,到现在也相看不厌。



并不是说只有丁克才幸福,而是他们是因为纯粹的爱情走进婚姻的。



不掺杂任何别的原因,只是想陪伴彼此一辈子。



多少人结婚只是抱着这种心态:家里人在催,自己年纪到了,大家都结婚了,或者是生个孩子养老。



社会提供的生活范本是结婚生子,完成这两件人生大事,才有资格谈幸福。



但这忽略了一个事实,很多人根本不适合婚姻,而进入婚姻的,又有很多人不够负担起一个孩子的未来。



于是滋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两个人的关系分崩离析,为了孩子苦撑着。



这种痛苦又延续给下一代,无穷无尽,陷入恶循环。







人本质上是趋利避害的,但遇到婚姻这个选项,大家就昏了头。



为什么大家总在说婚姻多么多么不好,却还是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人的一生,其实也不过短短的3万多天而已。



在18岁以前,我们被父母亲人裹挟着往前走,很多决定并不能自己做主。



而剩余的2万多天里,你可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活。



千万不要懵懵懂懂,不知道该怎么走的时候,就去选择了那条大多数人走的路。



因为那条路未必是适合你的。



我现在常常会想起自己创业之前的那段时间。



身边的同学,大部分选择出国留学,保研的保研,就业的就业。



好像一下子,非常迅速的,大家就站好了队,而自己则是那个还没有找到归宿的,突兀的人。



这个时候会产生一种恐慌感,紧紧扼住你。



会觉得别人都安排好了我也要赶紧安定下来,不要再继续漂着,很危险。



对,危险。当你走了一条大多数人没有走的路,你会有这种感觉。



这是人类群居保留下来的古老习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就是不能离开群体,要跟着大部队走。







但后来我还是选择创业。



过程很孤独,因为你在走一条不确定结果的路,可能会失败,可能会一无所获。

而且,并不被大部分看好。



但独自撑过那段最孤独的时光,我终于遇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从最开始几个人在家办公,到后来慢慢扩大规模,逐渐走到今天,成长为如今五脏俱全的传媒公司。



做一个脱离群体的人,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和婚姻一样,有人适合创业,有人适合当员工,有人适合当斜杠青年。



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太喜欢制造焦虑了。



大家都奋力把一个人装进固定的模型里面。



人们喜欢强调,你没有爱人会怎样,你没有孩子会怎样。



孩子一个还不够,你没有两个孩子会怎样,你没有学区房会怎样。



人不再是人,如同一条眼睛被蒙上黑布的驴子,兢兢业业工作。



不敢生病不敢辞职,任劳任怨的在磨盘前走圈圈。



所以有句话说,在职场上别得罪年轻人,因为他们可以抛下一切随时走掉。



要折腾就找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最难缠的活儿都交给他们,尽管说重话,他们会照单全收,因为他们不敢辞职。



中年人的一部分自由,是被家庭夺走的。



大家喜欢强调有家庭的好处,比如催婚时最喜欢说的,你没有孩子,以后老了怎么办?



事实上,很多人在二十岁就开始考虑到八十岁的事情,未免太多虑。







中国人特别讲究大团圆结局,一个人,别管他这辈子怎样度过了,晚年在孩子围绕中安然死去,似乎就算是功德圆满。



反之,不管某人的一生过得多好,只要没有俗世的热闹,大家总要感叹一句,晚景凄凉啊。



这两天我在看王小波的一本书,《我的精神家园》,里面多次提到了猪。



人安排了猪的生活,什么时候配种,什么时候吃东西,什么时候宰杀。



猪刚出生就被圈养在猪圈之中,服从这个安排。



其实有时候想想,被安排的人们,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猪”。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评论选择一个人生活的女孩:“以后老了,死前一个人都不在,你就知道后悔了。”



有个回复一针见血:难道有人在就能让我活过来?



大家真的太夸大“晚年身边无人死去”这个结局的凄凉了。



难道为了避免孤独死去的结局,人就要去结婚,去生孩子,然后催促下一代结婚生子。



以此终于在自己暮年之际,达成了儿孙满堂的效果,在众人的注视中死去。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为自己活过,早年为学区房、为孩子奋斗,晚年又发挥余热,带孩子,积极再就业。



我很怀疑这样的一生真的是幸福范本吗?



当然并不是说,要劝大家都不要去结婚,不要生孩子。



只是我想让你知道,你并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不可。如果不喜欢,你还有别的选择。







我记得之前看《中国剩女》的纪录片,其中有个律师小姐姐做了一个比喻:



“传统婚姻就像一双鞋子,有的人脚可能比较小,她很适合,但我脚大,穿进去我觉得很疼。”



婚姻和生育,其实就像是两只鞋子。



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适合这双鞋,日后在你在人生路上奔跑攀爬时,这双鞋子,是会成为助力还是一种累赘。



愿我们都能够卸下重负,轻装上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人生这场旅途中自由的前行。



留言说说,你觉得婚姻里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