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忘记在跟朋友聊起什么话题,她突然跟我说了句:“我觉得你’宜人性’蛮高的”。 我一时没搞懂就去查了查,哦,原来是个心理学术语,指移情能力、为他人考虑的意思,也有点类似于“讨好型人格”那个意思。 后来我开始发现,“宜人性”高也很容易让你沦丧为一只别人的情绪垃圾桶。 朋友也跟我分享说,感情中更要规避成为“讨好型人格”,避免成为一个无条件来倾诉的知心大姐: “如果一个人经常来找你倾诉,是否代表着你对他很重要? 其实也未必。人有时候就是单纯习惯了另一个人,好的坏的情绪全盘接受。 时间久了,很多感情和情绪就蹉跎成苍白无力的一盘散沙。” 01 我发现,有了即时通讯软件之后,手机真的会像一个“电子垃圾桶”,人的情绪垃圾,大的小的全都丢在里面。 有的人屁大点事就要发条朋友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成了垃圾循环—— 我和我的一位闺蜜,经常陷入一种做彼此“肚子里蛔虫”的状态,倒不是说默契,而是屁大点事都要第一时间对方分享,互作对方的寄生虫: “我家猫今天摔下床了,笑死我”; “刚才吃了个瓜,绝了”; “打游戏我手机卡了然后我一顿操作居然拿下了三杀”; 看到什么好笑的沙雕图,抖机灵段子,搞笑片段等等随手转发。 与此相对应的是,彼此之间有什么生活中微小的不如意都要互相分享: “啊我好烦真的不知道吃啥” “刚才看了这个新闻真的把我气死了” “外卖越送越远” 你们俩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焦虑扩散,而且这种日常琐碎的情绪不管好坏都会干扰到彼此,这样一来注意力被不断牵涉和拉扯。 这些碎片化的情绪都太嘈杂了,你要是闲着没事还好说,一旦忙起来的时候是真的想“一键屏蔽”掉这些鸡零狗碎。 这种“紧密型陪伴”的代价可能就是把自己的情绪也搞崩溃。 尤其是语音消息,口语比文字来得更轻挑,情绪更强烈。 你想想看,自己吐槽或者想要说一段不好的遭遇的时候,是不是一般都倾向于给朋友发语音? 我自己也坦言,有段时间特别害怕那个朋友的长语音,一看到对话框亮起红色的未读语音消息,即使屏蔽掉了依然很碍眼,甚至会出于惯性,鬼使神差地点开看看她到底说了些啥。 有时候我都不想听她焦躁的语气,怕被传染,而是选择转文字。 事实证明,她还是说了很多丧气的话。 彼此之间更深刻的喜悦和痛苦,被小确幸、小确丧这样的“情绪降级”给冲淡了。 而其实,那个经常找你聊天的人,不一定是在乎你。 他可能只是习惯了。 02 这里有一份《情绪垃圾桶自量表》,欢迎对号入座: 1.对方会掏心窝子跟你讲述各种不堪回首鸡毛蒜皮的烦心事,但当你也想讲讲自己的时,他们会快速带过,然后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她才不关心你遇到了什么; 2.没有烦恼要吐槽的时候,通常也不会来找你; 3.完全无视你正在做什么,哪怕明知道你在忙,也要找你倾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4.聊天时间很长,只倾诉问题,不去想如何解决,当你尝试提建议时,她又会搬出各种理由逃避; 全都符合的话,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别人的情绪垃圾桶。 那说到底,该怎么规避掉“情绪垃圾桶”呢? 为了在不知不觉中“惯坏”彼此,有时候要有一点“边界感”。 首先要从自身开始有一点要求,自己是不是也动不动就给别人分享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过于频繁? 进一步要反思:是不是自己表现得太闲,太好说话?是不是对方觉得你的时间并不值钱?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时候没有人想要故意去成为一个制造垃圾的人。 当处于低谷状态时,也会无意识的成为负能量传播者。 这时候身边的人需要一些软的手段,让对方知道:有些问题总要自己面对,别人是解救不了你的,但会陪你度过。 糊弄学大法有时候也挺适合搬来用一下,豆瓣有个小组叫糊弄学,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不想闲聊时的糊弄模板,答案就在模板里。 “有道理、真不错、哇、唉、服了”,能用一个字解决就不要用两个字,长语音不听,超过三排的文字不看。 这样就算对方的牢骚犹如黄河之水,你也能岿然不动,不会被带入到他们的语境里面去。 或者依样画葫芦,以毒攻毒,也大力抛洒自己的烦心事和负面情绪,逼得对方不敢再来找你当知心姐姐。 毕竟谁都不想当工具人。 03 同事西西就深有体会,她曾经有个关系还不错的室友,她觉得对方是个很好的倾听者。 每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西西就会下意识告诉她,室友会讲笑话,分析问题,尽量逗她开心。 实习后西西的烦恼变得更多,每天下班都会和室友抱怨一堆事,然后她发现,室友渐渐不怎么爱理她了。 室友告诉她:“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找我说这些,我也会累的。” 她这才意识到,好像自己总是习惯分享不快,却从来没有告诉对方一件开心的事情。 学会和自己对话,不要把别人当救命稻草,这是成年人应该修习的课题。 再亲密的朋友,也会厌倦你长期散播负能量。 把别人当作情绪的救命稻草,久而久之就陷入路径依赖,无法自救。 其实排解情绪的方法有很多种:听音乐,运动,写日记,相信自己,你可以一个人走出悲伤。 还有,正视自己的痛苦和糟糕经历,千万不要把它们当作是博得别人善待的筹码。 通过展览自己的弱点,来迅速获取同情和优待,这在初期的确是一种拉近社交关系的好方法。 但时间一长,别人只会同情你,不会和你交朋友,自己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 务必要明白,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去理解和读懂你的痛苦。 就好像今天你忍着做了他的情绪垃圾桶,并不是下次你崩溃了他就一定能帮你排解。 千万不要打情绪的白条。 04 感情中也是这样,共情心太强,对他人的痛苦太敏感,会把自己也拖进情绪的深渊。 你会发现那些出现在新闻里的可怜女生,比如女画手,北大女生包丽,原本都是善良活泼的人,但是当她们走进对方编造的那个黑暗世界时,她们就被吞噬了。 相信大家已经很了解pua这个词,pua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从击中你的同理心开始。 渣男们几乎人手一个“被前女友狠狠伤害过“的角色,当男生们讲起了自己悲惨的经历,比如怀才不遇,比如被女性伤害感情。 很多女生就会情不自禁的想,他可太惨了,我一定会好好对他的。 然后就会被进一步索取情绪,无论做什么,对方都可以说你对我还不够好,我已经受过那么多伤害了。 最后这些所谓的伤痛就会嫁接到女性自己身上,一步一步,变成了那个“受伤的人”。 别人可能每次拎着一袋垃圾过来,丢完就回家了,但是你却要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去降解。 你要忍受这袋垃圾在自己的心里发酵,变臭,长出蚊虫和细菌。 而那个扔垃圾的人毫不在意。 下次她又带着满满的一大包下楼来,随意倾倒在你这里。 人的情绪价值并不是取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要把它留在有限的珍贵的地方。 就像之前有朋友跟我谈起她童年的困惑: 她的爸爸,一个街坊邻居口中的老好人,在家里却暴躁、武断,没有半点好脾气。 父亲可以和别人笑呵呵的打牌,被别人开玩笑毫不生气,在饭桌上被灌一杯又一杯的酒。 但是回到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他的不满。 我认识的一个销冠朋友,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会冷场的局,简直是炒氛围的高手。 但是私下里他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他不怎么喝酒,也不像工作时那样妙语连珠,他会很疲惫的坐在角落里发呆,并告诉我们:“不好意思啊,你们玩你们的,我没有心情。” 接收别人充满消极的抱怨,其实也就是在消耗自身。 总是浪费自身的能量去稀释和倾听别人的痛苦,最终会累的是你。 哈耶克说,通往地狱的路是由善意铺就的,你廉价的善,最后会把自己拖进负能量的深渊。 曲玮玮,个人微信公众号:曲玮玮(ID:qvweiwei1111)青年作家,百万粉丝自媒体人,2018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最有故事的女同学。擅长以最细腻的笔法写最触动人心的情感故事,相信总有个故事会与相似的你相遇。已出版书籍《今天以后,人生无数可能》。欢迎来微博@曲玮玮找我玩。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