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过去,这怼人综艺依旧是顶流



辩题“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让打工人们深有体会,在网上引起大规模热议。



图片


最新一期“要不要在家长群跟风吹捧老师”,又成为新的讨论热潮。






我们都知道,有笑点、有观点是《奇葩说》的常青之道。



就拿辩题“我是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来说,也能和往常一样做到有趣新奇,又不缺意味。



比如,反方一辩大王。



她一上来就抓住“独立女性”这个词,阐述了她对独立女性的看法:



独立女性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独立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花父母的钱。







然后,她顺着逻辑,用俗语对收彩礼的人反问:



怎么了,这会儿婆婆不是妈了是吧?






接着,她又举了个生活中的例子,称现在很多女生都觉得婆媳关系是个大问题,婆媳关系为什么不和谐呢?



你一嫁过去就从人家账户划走66万,人家怎么跟你和谐?






哈哈哈哈,这谜之逻辑,引得全场爆笑。






接下来,正方一辩子寅也是选择用梗来破题,但他却是站在男生的立场。



他先是诉苦:



我觉得,我们是不是也太难了?






为什么难呢?女生收不收彩礼和男生有什么关系?



因为不送彩礼,丈母娘不愿意了;送彩礼,媳妇不独立了。



所以他迷惑了:



我都不知道该保大还是保小。






接着他又提出一种假设:这个辩题有没有可能就是独立女性提出来的?



怎么说?



因为一部分女性赚到钱成为了独立女性,但不想让其他人也和她们一样。



只想“独自己的立,让别人无立可独”。






你发现没?奇葩说的辩手各个口才了得。看似在玩梗,但仔细将梗拆解开,会发现里面也藏着观点。



大王的表述,是在说独立女性的经济独立问题;子寅则是站在男生的视角看彩礼和独立女性。






他们在观点输出中夹着大量的梗,这种有趣的方式,无疑能更快拉近观众的距离,让我们在哈哈哈中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他们的观点。



当然,除了用梗破题,带来笑点,节目能吸引一大批死忠粉,还是靠有料的观点。



就拿这期的席瑞来说,将辩题挖到最深,一针见血、直指核心。



他先用一个“怕”字反驳了对方的观点。






康菁菁怕期许,怕自己收了彩礼之后便会从此囿于家庭。



大王怕麻烦,觉得收彩礼的话,两家人沟通起来很麻烦。



张踩铃怕历史的压力,觉得彩礼是传统,需要抛弃。



提出了“怕”后,席瑞又一一进行拆解,看看如何消解这份“怕”。



康菁菁担忧的问题,其实根本原因不在彩礼上。



如果男方只是把彩礼当筹码,想要用它把女性困在家务中,那一定是找人找错了。






大王觉得彩礼的仪式很麻烦,但殊不知,所有麻烦仪式的背后,都是沟通的契机。



问题避是避不开的,如果婚前不解决,婚后则会变成雷区。






张踩铃觉得传统需要抛弃,不过却忽略了在历史过程中,很多词的内涵是不断修改的,彩礼也是如此。






席瑞的用意是什么?



他想要表达,彩礼不一定就是洪水猛兽,彩礼也可以只是一个名,是给即将组建小家庭的一笔积蓄,让小家庭更加独立。






破完对方的点,他开始创建自己的点,就着“独立女性”这个词,反问了两个问题。



一是:



如果独立女性不可以收彩礼,那她们可以收什么?






鲜花可以吗?钻戒可以吗?生日礼物可以吗?



好像女生在收这些礼物的时候,确实不会和独不独立挂上钩。



那我们好好琢磨一下,为什么其他礼物都能收,偏偏到了彩礼这儿就这么多限制?



这是他的第一个反问,已经很犀利了。



但接下来还要更加尖锐。



第二个反问:



是谁在定义独立女性的标准?






不妨想想,以前,社会给女性的定义是贤妻良母,女人做家务,是正常,是义务;男人做家务,就是帮忙,是好男人。



这种性别的形象和分工,日复一日地重复,甚至变成了理所当然。



就如黄执中所说,连从小读的课文都是“爸爸早起看书报,妈妈早起勤打扫”。






而现在,我们又开始另一种定义:女性独立必须要事业有成、叱咤风云,不能接受男性的帮助,甚至不该结婚生子,生子后也必须和母亲姓,否则就会被安上骂名。



这是在干吗啊?



这些“一刀切”的做法和以前定义贤妻良母有什么区别吗?



真正的独立女性,不应该被锁定在框架内。



她们可以是事业型的女强人。



《后翼弃兵》中的哈蒙,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路披荆斩棘,不依靠任何人,最终成为世界第一的国际象棋手。






她们也可以是普通人。



《为了N》中的杉下希美,遭遇父亲抛弃、母亲发疯的人生低谷时,依然坚持“不依靠任何人”的信念,瞒着母亲,自己偷偷打工补贴家用。






她们甚至可以是家庭主妇。



《致命女人》的贝丝,后期意识到身为一个女性,其实有着更多选择,于是将生活重心从丈夫处撤离,不仅重新燃起对钢琴的爱,甚至策划自己的人生。






不管什么身份,独立女性有个共同点:不是什么事业有成,拒绝结婚,而是自立且自由。



这个辩题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为什么独立后边跟着的词,是“女性”,而非“男性”?



这是因为,女性在社会上想要获得认可,总要比男性付出更多努力,很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美剧《美国夫人》有个细节。



女主菲莉丝,聪明,有政治头脑,在国防战略、国土安全方面都很出色。






但这么优秀的她,有被认可吗?



受邀参加电视台采访,谈论国防话题被男主持硬生生打断。



与男性议员一起开会,则被要求做会议纪要,帮忙记笔记。






甚至,她想竞选议员,丈夫也是表面支持,心里却认定她不会成功,就因为她是女性。






没人在乎她对苏联核弹有多精通,只是把她当成一个好看的“花瓶”。



所以,在网上大谈女性话题的时候,《奇葩说》想聊的没有止步于“独立”,而是延伸至“平等”。



它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维度去拆解这个话题,用辩论过程给人带来启发。



当大王告诉我们:



还需要用彩礼来检验男方是否真的爱你,不就恰恰证明了这个女生,她没有独立判断这个男人好坏的能力吗?






颜如晶则用清奇的脑回路,为我们打开另一种视角:



收彩礼不是用来判断女性独不独立,而是用来判断男性独不独立的。






而蔡康永则看得更深:独立女性这个名头,是给女性套上的一个“新枷锁”。






看《奇葩说》最奇妙之处,并不是在于你选的持方赢的那刻,而是在这个过程,我们的观点可能会被推翻,我们的思维正在被拓宽。



回到这道辩题,什么才是最好的出路?



我觉得就是马东的那句话:



我们生活里面,被这些胡搅蛮缠的概念带来了多少本不需要的困扰,也许放下才是更好的选择。







或许有天当“独立女性”概念不再束缚人的思维了,当“独立女性”这个词消失了,我们的观念才是真的进步。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