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凉油 主编 / 周小九 十点视频原创 前段时间刚从老家回来的闺蜜跟我吐槽说: 爸我妈看起来感情还不错,但我妈也私下里跟我说过,没有我爸她会过得更潇洒。 虽然是开玩笑,但每个玩笑都有三分是真的。 春节期间,《你好,李焕英》上映,贾玲在微博发起过一个互动讨论:如果能穿越到过去跟年轻时的妈妈通话,你想说点啥? 下面点赞最多几条的留言,都说了同一件事:不要嫁给我爸。 今天,我想与大家聊一个话题: 所谓悠长而温暖的感情,在婚姻里真实存在的概率,又有几分? 关于婚姻,网络中有好多鸡汤,现实里有好多幻觉。 人们总是刻意抹去那些失意的、令人沮丧的部分。 这次,我想跟大家说点真实的,令人清醒的。 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灰姑娘、白雪公主、豌豆上的公主、睡美人…… 每个人都读过王子和公主的童话。 故事永远停留在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有人讲后来的事。 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30年前,有个小伙子一边在工厂上班,一边创业。 他在公路边上开来一间汽配修理店。 还有个姑娘,刚进工厂上班,每周末她都会回父母家,周日下午乘姐夫的摩托车回宿舍。 有天在回宿舍的路上,姐夫的摩托车抛锚了。 天气又湿又冷,她跟着姐夫顶着毛毛雨,推着车在公路上走一公里,到了小伙开的修理店。 小伙子对姑娘一见钟情,修车没收修理费。 但为了能再次见到她,他故意没把车完全修好。 果然,没过多久,他们又见面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人结婚了,然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他们生了孩子,孩子长大念了大学,参加工作,丈夫退休了,妻子每天都去跳广场舞,再过两年也要退休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父母,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28年,他们的相遇,至今被亲友当成浪漫佳话。 在周围的人看来,这段婚姻是美满的。 但这份美满的背后,是长达二十年多年的失眠之苦。 因为我爸打呼噜,我妈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她从不说这件事,印象里,我没有听见她埋怨过一句。 但在我上大学后,她立刻搬到了我的房间。为时已晚,由于长期缺少睡眠,她已经患上神经衰弱,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尽管饱受失眠之苦,尽管没有收到过丈夫的一件礼物,尽管家里的绝大多数家务和育儿的任务都落到了她的身上…… 我妈妈依然觉得这段婚姻是幸福的。 关于婚姻,人们总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也一度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生活琐碎,细水长流。 直到听到我爸的抱怨。 前几个他退休了,他开始做午饭和晚饭。 有天中午,我妈加班回家晚了,他很是不满,义愤填膺地跟我说:你妈妈现在真是搞习惯了,下班就吃饭,现在都不做饭了。 那瞬间,我替我妈感到难过。 只是反问了他一句:你有没有想过,你只是做了几个月的饭,但我妈做了二十多年? 同时心里也是一万个问号,难道这就是“爱情变成亲情”吗? 作为唯一一个完整地目睹这场婚姻的旁观者,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段“父母爱情”。 这次,我看到了一个女人,从少妇变成中老年妇女,她学会了控制、隐忍婚姻的瑕疵,学会了不追问,学会了说服自己“这就是幸福”。 这类“幸福”,更像是一种自我欺骗,不然婚姻没法继续。 婚姻幸福,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婚姻里的人是幸福的。 很多童话,人们长大了便不再相信,但“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是个例外,它是在婚后才破灭的。 原来,幸福不会像童话里那样,来得纯粹而简单。 什么是中年之爱? 对于很多人而言,婚姻就是从天堂落入庸常的过程,即便什么风浪都没有发生,也足够让人感到窒息。 作家朱天心有本名为《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小说,腰封上的推荐语是:一笔写完所有男人和女人的爱情结局。 这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 小说里的主角,是“一对没打算离婚,只因彼此互为习惯(瘾、恶习之类),感情淡薄如隔夜冷茶的婚姻男女”。 一天妻子偶然发现丈夫年少时的日记,日记里写满了少时对于妻子死去活来的爱恋,炙热的情话。 翻读了几页的日记,她的心里顿时充满了爱意,心想等丈夫回家,一定要连本带利地拥抱他,狠狠地亲他。 等到丈夫进门,她却看见了他摆着一张臭脸。 不用说,一定车位被邻居占跑了。 进门之后,他看都没看她一眼。 浸淫在的日常里,爱情?早就被鸡毛蒜皮磨损得灰烬都不剩了。 恍然间,她发现自己等的既是这人,又不是这人,不禁怀疑,现在的丈夫就是当年的那个少年吗? 虽然他会牵牵她的手如常入睡,但偶尔夜里起身上厕所,她会凄凉地发现,两人如同其它结婚多年的夫妻一样,是背对背睡的。 他不会拥她入怀,不会亲她,也不会梦她, 身处厌倦之中,她安排了一场特别的旅行,二人设定好角色,假装彼此是一对私奔的男女,为了对方抛家弃子,一前一后来到日本。 五天的旅程,她很入戏,将自己打扮得香艳,赴情人的约。 丈夫却与她不在同一频道,被她磨得失去耐性,捏住她的脸,恶恶地问“这不是你要的吗”。 一番折腾后,她终于认命了。 情感修复之旅匆匆收场,回到家,她依然要弄饭,要洗衣擦地板,继续乏善可陈的日常。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样的婚姻,岂止存在于小说。 即使没有坏人,谁也不曾做错,连吵闹和背叛都没有,但老夫老妻,还是貌合神离。 都成了小说的最后的那句:终归就是不爱了。 老了老了,连爱情也会衰老无力吗? 其实比“不行了”更可怕的,是“不要了”。 何为中年之爱? 大约只是绑在一起多年后形成的依赖。 中年不是人生的尾声,却极可能是爱情的尾声。 你会和错的人结婚 著名的哲学家和小说家Alain de Botton (阿兰·德波顿)曾在《纽约时报》的专栏发表过一篇文章——《你会和错的人结婚》。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便是: 任何一个潜在的婚姻对象当然都是有瑕疵的,在结婚这个事情上,悲观一点是明智的。 和很多治愈系的两性情感专家不同,他最擅长的是泼冷水,对罗曼蒂克的爱情批判的鞭辟入里。 很多人婚姻倦怠期或破裂之时,感叹自己选错了人,或不应该结婚,却不会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只觉得是稀里糊涂地就走到了这一步。 其实不然。 关于爱与婚姻,阿兰·德波顿写过一本名为《爱的进化论》的著作。 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人们婚姻失败,遭遇婚姻危机的原因无非就是那么几类:对爱情的误解,对婚姻的误解。 爱情是什么?世界上有两种爱情。 有一种明智的爱,会让人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种爱是婚姻的基础。 还有一种完全不理智的爱,它就像一份财产。而这种爱,就是这种爱,大家都将它视若珍宝,没有人愿意错过它。 但后者的本质,有时并非爱情。 人们在爱情中寻找的其实是一种熟悉感,也就是儿时对爱的感受,但不幸的是一些人儿时由于被控制、虐待、无视甚至是抛弃,因此对爱的感受并非快乐,而是痛苦。 因为没有体会过健全的爱,所以没法把被爱与满足联系起来。 当他们遇到一些健康的伴侣,被珍视和呵护时,反而会因为感觉太陌生,和压迫感,选择远离。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更倾向接近那个令他们感到痛苦的人。 其次,即便在爱情里感受到山崩地裂的快乐,每个人也都应该明白,谁都无法指望它可以规避婚姻中的风险。 那么,什么是明智的爱的呢? 就是看到爱情的局限性,不把它当成热忱,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技巧,更务实更健康地去爱。 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小说《破碎故事之心》中,有一段话明确的描述了这理性之爱,与非理性之爱的区别: 有些人觉得爱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许爱就是这样,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 显然,这样的非理性之爱,无法成为婚姻的基础。 浪漫主义的婚姻观认为,赞同我们的趣味和价值观的人,是迈入婚姻的人。 实际并非如此。 选择恋人,关乎快乐和熟悉感;而选择结婚对象,却关乎选择忍受何种痛苦。 在踏入婚姻时,新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很特殊,会成为所谓的“神仙眷侣“,永远地相爱,永远快乐下去,但在生活中,完美是不可能存在的,不悦才是常态。 因此阿兰·德波顿提出,除了爱,人们还应该考量四个心理学时代选择结婚对象的规则: 1.对方有哪些让人不爽的点 2.我会如何与对方养育小孩 3.我们是否会共同成长 4.我们是否能继续做朋友 对,行就留下,不行就再见。 现实中还有另一种极端的情况,认为没有爱也可以迈入婚姻。 这类想法往往是出于两种原因。 一种是我们爱的只是“不再单身”,而不是“我爱那个人”;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渣男/渣女:年轻时糊里糊涂结婚了,30岁之后如梦初醒,发疯一样想恋爱、想玩、想要自由。 另一种,则是因为彼此很合拍或者说般配。 阿兰·德波顿却认为,两个人选择在一起的“合拍”,只是不了解自己和对方,而产生的假象。 真正的般配,是婚姻和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正如我们在第二段所说,爱情会死,但有时婚姻却依然会继续。 维持婚姻继续下去的就是婚恋的成就——般配。 达成“般配”的过程,与其说是修炼,不如说是相互教育。 “修炼”这个词,它太文艺,太不贴近现实婚姻,像吃风屙烟的神仙眷侣。 而现实中的眷侣,则是像《女人四十》里的萧芳芳和罗家英那样。 妻子萧芳芳四十岁,性情火爆,婆婆去世,公公痴呆,天天忙得像打仗一样。 她每日穿梭在菜场超市,烧菜做饭,拼命上班,连打一把麻将的时间都没有。 丈夫罗家英是个驾证考官,虽然一直忠心耿耿,却老实善良到几近窝囊,经常帮不上什么忙。 电影里这对夫妻有段相当经典的对话: 罗家英:记不记得我们拍拖的时候我讲过什么……啊? 萧芳芳:你讲过那么多话,我怎记得。 罗家英:我说,如果你不幸早死的话,我一定会自杀。但是我现在要改了。如果你又老又丑又不死呢,我会死给你看。 萧芳芳:如果你又老又不死,我便先把你杀死。 这便是一对夫妻在承受了工作所累、生活所压,经历过苦乐心酸、百般滋味之后,相互教育出的般配。 正如咱们文章开头说那句话,每个玩笑都有三分是真的。 两个长时间地彼此催眠,犹如虚空身心虚寂,仿佛真有点儿入定之后的乐受,却无比清醒。 ——只有老夫老妻,才知道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是和你一起变得老。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