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之死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爱尔兰]萨缪尔·贝克特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贝克特选集2 译者:阮蓓/余中先 出版年: 2006-6 页数: 472 定价: 30.00 装帧: 软精装 丛书: 贝克特选集 ISBN: 9787540437428
内容简介 · · · · · ·今年4月13日是世界著名作家贝克特诞辰100周年纪念,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贝克特选集》。全书共5卷,125万字,按年代收录了贝克特定居法国巴黎后所有用法文写作的作品,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主译。 塞缪尔·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在中国,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 据悉,贝克特正式的文学生涯,是从小说创作和写诗开始的,其小说的数量也远远高于戏剧作品。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说,贝克特以表现内心世界的飘忽和细腻见长,小说作为一种个性化更强的形式,更适合贝克特。他用法语写就的小说三部曲《莫罗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打破传统,淡化情节人物,只有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这种写法直接导致了法国新小说派的文学实验。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
今年4月13日是世界著名作家贝克特诞辰100周年纪念,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贝克特选集》。全书共5卷,125万字,按年代收录了贝克特定居法国巴黎后所有用法文写作的作品,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主译。 塞缪尔·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在中国,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 据悉,贝克特正式的文学生涯,是从小说创作和写诗开始的,其小说的数量也远远高于戏剧作品。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说,贝克特以表现内心世界的飘忽和细腻见长,小说作为一种个性化更强的形式,更适合贝克特。他用法语写就的小说三部曲《莫罗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打破传统,淡化情节人物,只有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这种写法直接导致了法国新小说派的文学实验。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个三部曲比《等待戈多》更强有力更重要,很少有哪部现代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经验的理解如此深刻。贝克特健在时,国际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博尔赫斯、纳博科夫、贝克特是存世的三位最伟大作家。但在国内,贝克特的小说基本上被忽略了,这可以说是中国翻译界的一大损失。此次湖南文艺推出的5卷本的《贝克特选集》,将《莫罗瓦》三部曲收录在内,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 本卷收录:《莫洛伊》《马龙之死》
作者简介 · · · · ·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法国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 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尹斯。精通数国语言的贝克特分被派作失明的乔伊斯的助 手,负责整理《芬内根的觉醒》手稿。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法语,同时研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获哲学硕士学位。1932年漫游欧洲, 1938年定居巴黎。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短朗回爱尔兰为红十字会工作,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 贝克特在创作上深受乔伊斯、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的影响,主要作品女诗作《婊于镜》(1930);评论集《普鲁斯...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法国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 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尹斯。精通数国语言的贝克特分被派作失明的乔伊斯的助 手,负责整理《芬内根的觉醒》手稿。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法语,同时研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获哲学硕士学位。1932年漫游欧洲, 1938年定居巴黎。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短朗回爱尔兰为红十字会工作,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 贝克特在创作上深受乔伊斯、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的影响,主要作品女诗作《婊于镜》(1930);评论集《普鲁斯特》(1931);短篇小说集《贝拉夸的一生》(1934)和《第一次爱情》(1974);中篇四部曲《初恋》、《被逐者》、《结局》、《镇静剂》(1946);长篇小说《莫菲》(1938)、《瓦特》(1942)、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1951—1953)及《如此情况》(1961)、《恶语来自偏见)(1982)等。这些小说以惊人的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其中的《马洛伊》三部曲最受评论界重视,被称为2O世纪的杰作。 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1957)、《最后一局》(1957)、 《最后一盘磁带》(1958)、《尸骸》(1959)、《哑剧II》(1959)、 《呵,美好的日于》(1961)、《歌饲和乐谱》(962)、《卡斯康多》(1963)、《喜剧》(1964)、电视剧《迪斯·乔》(1968)等, 这些剧作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是反传统的,因此被称为 “反戏剧”。其中成名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时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 贝克特为此名噪一时,成为法国文坛上的风云人物。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9年贝克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莫洛伊 马龙之死
莫洛伊 马龙之死 · · · · · · ()
|
结合当下分析得也通俗明了易懂
原来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为我提供了一个解看历史和现实的全新视角。
“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身份的问题,人类永远不可能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