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女儿梦》通过“女婴”、“缠足”、“闺房”、“女红”、“婚嫁”、“花轿”、“礼俗”、“婚房”、“妻妾”、“为人媳”、“屏画和生殖”、“贞节”、“美红妆”等章节,通过子孙桶、缠足架、绣花桌、麻丝桶、花轿、百宝箱等旧时代女人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大量器物,诠释了旧时代女人凄美的一生,勾画了旧中国浙东一带的女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
除文字之外,书中还配以大量精美绚丽的图片,令人观止。
代序
第一章 女婴
第二章 缠足
第三章 闺房
第四章 女红
第五章 婚嫁
第六章 花轿
第七章 礼俗
第八章 婚房
第九章 妻妾
第十章 为人媳
第十一章 屏画和生殖
第十二章 贞节
第十三章 精雕细琢美红妆
每当我听到女人们抱怨男人“不懂女人”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一个男人的名字,因为我觉得,即使男人的脑门上都被贴上了“不懂女人”的白纸条,这个男人也可以称得上是懂女人、了解女人和爱女人的男人!
他叫何晓道,是浙江民间收藏家和民俗学者,他在浙江宁海创办的“十里红妆博物馆”,用令人赞叹的丰富藏品集中展示了浙江沿海的婚俗,成为民间收藏界的一支奇葩。但是,他始终不满足于“物”的收藏,而努力让“物”说话,让物质文化遗产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他的这本新著用旧时代与女人有关的器物向读者生动地阐释了古老中国的女性美和复杂的感情生活,他用“女婴”、“缠足”、“闺房”、“女红”、“婚嫁”、“花轿”、“礼俗”、“婚房”、“妻妾”、“为人媳”、“屏画和生殖”、“贞节”、“美红妆”等章节勾画了一个旧中国浙东一带的女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
对女人的美丽,晓道不仅是情有独钟,也不仅是击节赞叹,而称得上是用心来感悟,用智慧、耐心、执菩来守护。裹挟着女人梦、女人泪的“十里红妆”也是他的一个梦,他沉醉其中,无怨无悔,同时,他也用他的收藏和研究,给所有的参观者和读者塑造了一个至美的梦境,一个已经遥远、已经朦胧、已经被太多数现代人淡忘了的梦境。他收藏的文物,拉住了历史最后一缕行将湮没的衣裾,把中国古典女人的生活和美丽推到了人们的眼前。
美丽的代价却是巨大的:除了人创造性的劳动和智慧,除了中国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才逐渐培育出的美感和审美能力,除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时问的付出外,还有一代又一代中国女人生命和健康的付出,在女人美丽的背后,深藏着残酷和无尽的悲哀。当然,在“溺婴”、“缠是”这些让今天的中国人感到尴尬和羞耻的历史现象中,还存在着十分曼杂的文化背景和它存在的合理性——哪怕是十分荒谬的合理性。
认识晓道,是因为浙江卫视亚妮。当年她拉我去“十里红妆博物馆”和晓道收藏的库房参观,并送我他的二本著作《江南明清门窗格子》和《江南民间椅子》,才认识了这位儒雅的江南文士。老实说,看他的这些藏品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不是这些女人的物件,而是他的“百床畏”和他精心搜集的古代木雕和门窗格子。一百多张古代架子床的规模,称得上“恢宏”,而明清门窗格子和木雕的精美,更令我对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无与伦比的技艺和艺术品位感到真心的服膺。而当我看到那些他听说某地有老建筑将要被拆便风雨兼程赶去购进的老星构件,听他说起那些曾经构成“杏花春雨江南”美景的黛瓦粉墙如今渐渐消失的现实时,他那份强烈的人文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与痴迷,更让我在感动之余生出一种敦佩。2007年春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巴黎举行,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一楼的大厅举办了一个精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我作为策展人很自然地想到了十里红妆的藏品。当一顶清代的“万工轿”把中国古代婚礼的尊贵、典雅与精致呈现在各国朋友面前时,我以为,作为收藏家的晓道,应该是快乐和自豪的。
男人当然应该爱女人、理解女人、感谢女人,她们不仅仅给了我们美丽,还给了我们生命和生活。云南怍家蒋明初和作曲家万里创作的歌曲《高原女人歌》曾让我在初闻时感到一种心灵深处的触动,就让我用这首歌作为这篇代序的结束吧: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
儒家把“孝”放在重要的位置,强调对父母的“孝道”。女人是人类的母亲,但是,孔圣人和他创立的统领了中国千百年的儒家思想,关于女人的概念似乎有点矛盾。
在男尊女卑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始终在窄小的空间中艰难生存。但父母对女儿却始终有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因此便常有十里红妆嫁女儿。
在丰富的红妆遗存中,我们看到了浩浩荡荡延绵数里流金溢彩的嫁妆,看到了旧时女子结婚时坐花轿的风光场面,也看到了梦幻般的少女情怀和无奈的闺阁幽怨。我们发现了女婴被亲生父母谋杀的悲剧,似乎听到子孙桶内凄惨的啼声;看到了血水、脓水、泪水铸成的三寸金莲,也看到了因一双精致的小脚而一生感到荣耀的所谓美丽;看到了三妻四妾争风吃醋的情景,还有许多关于女子的神秘而又并不遥远的故事。
面对昂首行走的快乐的时尚女子,回头探望蒙尘的传统女性的欢乐和悲哀,这些尘灰并不坚厚,我们的奶奶们和外婆们亲身经历过,我们的母亲们都清清楚楚。但这些对我们年轻的一代而言,却如同隔着千山万水,隔着铜墙铁壁,隔着黑暗的历史时空。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或艰难,历史总是无情,淹没我们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有过的不同时期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唯有这欲说还休的婚嫁风俗,唯有这民间工匠创造的件件物品,依然流露着点滴文明的星光。
本书所展示的十里红妆婚俗以及由婚嫁而延伸的传统女性生活,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以后在百废俱兴的年代重新整合的对婚俗文化概念的解读,是我二十余年婚俗文物的渐渐积累,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和知情老人共同总结和回忆的结晶。浙江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自创建至今已经七个年头,其间从理论探索到进一步文物整合,经历了相当艰难的过程。一些老阿婆参观展出后,激动得流下眼泪,不单是因为伤感曾经有过的岁月沧桑,也不是因为对流走的时代感到伤悲,而是因为她们看到了自己人生的轨迹,看到了曾经刻骨铭心的喜悦和痛苦。民俗学者们也十分惊讶,原来婚俗可以用实物来叙述,正如本书用实物图片来表达,来证明历史的真实性。“十里红妆”从民间对嫁妆队伍的一种夸张之说,演变成现代都市文化博物馆的正式名称,被民俗学家和传统女性文化探索者认同为一种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对“十里红妆”所包含的历史、人文内涵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红嫁妆和女性器物昕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涉及民间婚俗,更重要的是依稀触摸到了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神秘的生活和命运,她们的梦想,她们的泪水,这是本书所讲述的。
在本书付印之际,我要感谢陈志华、钱晓茗、贺平和范佩玲老师的支持,感谢摄影家郑旭明、李玉祥和徐培良老师的帮助,感谢中华书局朱振华、许旭虹和许丽娟老师认真负责的协怍,更要感谢田青老师百忙之中为书作序。我还要向我的妻子道谢,是她和我一起,二十余年来艰难地行走在乡村,为收集十里红妆而不懈努力。
2008年5月于十里红妆博物馆
何晓道 又名小道,浙江宁海人,1963年生。从事明清民间艺术品、民俗器具的收藏、经营和研究二十余年,先后创建宁海江南民问艺术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出版有《江南明清门窗格子》《江南明清民间椅子》《红妆》等专著。
好评!有一本神奇的新书!
很有趣
一如既往地 好看
很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