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比较作的人是这样:她主动到你面前拉开倾诉架势——“昨天遇到件特别倒霉的事情”,可是,正当你打算好好安慰她时——“怎么了?跟我说说吧……”这人又话题一转——“算了,其实也没什么……”然后,就换话题了。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是跟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人倒也罢了,但如果恰好是我们想追求的对象,我们可能就错过了一次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那么,有没有办法应对这种欲言又止的人,让她们说出心中所想呢?
我在《魔鬼聊天术》一书里曾经提到过,遇到女孩说“今天过得不开心”这种情况,回应的要点是:把询问的原因表达落脚于“人”,而不要落脚于“事”。
即尽量不要说“是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了”,而最好改成:“跟我讲讲,是谁欺负咱们×××(女孩的名字)了?”
也就是说,把话题归结到人与人之间,更符合女性喜爱八卦的天性,更能激发她们的表达欲。
但以上这种应对技巧,说来说去针对的还是那种高安全感、本来就打算向你倾诉的对象。可是,如果遇到低安全感、还没决定要不要把心事彻底表露的人,要想让她们打开心扉,就需要启动另外一种对话模式了。
通常来说,欲言又止的人心理是这样的:尽管她们的内心充满着想要倾诉的内容,但是她们又不确定该不该说以及说了有没有用,所以虽然在一时冲动之下,她们可能脱口而出:“唉,昨天过得特别不顺。”但是,如果马上被人追问“是什么原因”或者“是谁为难你了”,这种低安全感的人又会担心,说出这些让自己受伤害的人或事,可能会更加暴露自己的无能,更加被外人嘲笑。
所以,这种人就像河蚌一样,只有在放松时才会张开自己的双壳、袒露自己的内心,一旦有风吹草动则会紧紧关上,并且外界越想撬开,她越会死死闭合,除非最后用榔头砸碎。
那些欲言又止的人也是这样:一旦她们开启戒备模式——“其实也没什么”,那么,大多数情况下,你越是追问——“没事的,别担心,跟我说说呗,或许我能帮上忙”,她们越不愿多说——“没什么,真的没什么,唉,你这人怎么还没完了……”
这样拉锯战的最终结果就是,不但没有拉近你们的关系,反而还让彼此距离疏远了那么一点点。
正确的应对原则是,既不要立即询问原因,也不要主动谈论导致对方情绪不好的人或事,而要关注对方此刻负面的状态或者情绪。在充分交流感受和看法之后,引导对方自觉谈论因果。
具体的对话例子有:
“很少见到你这个样子……”
“太不应该了,你这么随和的人怎么也会遇到这样倒霉的事情……”
“那你现在感觉好点没有?还是更糟糕了?”
“上次见你还是好好的,怎么一下就这样了?”
“难怪了,看你脸色都没以前好。”
“好奇怪,在过来见你的路上,我就隐隐感觉有事情发生了……”
……
总之,应对的关键就是先不要触及事件的原因。因为对于低安全感、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来说,直接谈论原因有可能让她觉得别人就是来看热闹的。关注对方当下的状态或感受,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对她本人的重视,从而让她在你这里产生更多的安全感。之后,她往往就会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接下来则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当一个人专注描述自我感受时,她不可避免会谈论到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外部事件,即原因本身。
几年前,在我给学员上口才课时就发现了这个规律。我让学员说他们失恋时的感受,本来学员只是描述痛苦表现——吃不下睡不着、干任何事都没心思。但不知不觉,他们就开始表达导致这种痛苦的原因——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各种事实),但对方却视而不见(各种事实),所以才会如此痛苦不堪。
所有这些表达,都从纯粹的感受对应到了具体的事实,也就是原因。
换个角度设想,如果你直接问一个人失恋原因,他很难马上说出这么多,只有当他完全进入感受表达的状态时,才会自觉自愿滔滔不绝。
同理,无论是那些生性敏感导致的低安全感,还是由于你们彼此尚未熟悉导致的低安全感,当这样的交谈对象在你面前无意间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感受之时,我们都不要像对待一般人那样,马上把话题跳到事件或者原因,而是应该多点耐心,先充分共情,让对方能够完全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当下的感受,这样做她们才会逐渐对你袒露心扉。
通常来说,当对方有欲言又止的迹象时,我们给予以上回应,就能打开大部分人的倾诉模式。但也有一些人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还会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所以再给大家介绍两个引导说话的技巧:
1.当你感受到对方的阻抗时,尽量把“是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替换为“为什么你的感觉是a却不是b”。
这里要多解释几句,a是对方主动说出的感受,b是我们自己说出的、与a临近的感受(比如a是遗憾b是难过),至于具体是什么感受就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力了。选择一个恰当的感受b,可以极大激发出对方的表达欲,因为人感到被误会时本能都想去解释,这一解释往往就会动用事实和因果了。当然,这种刻意制造的错位张力需要精确地把握分寸,绝对不能引起对方的排斥和反感,所以说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对话的艺术家。
2.当对方表现出迟疑态度、不能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我们重复对方刚刚说完的最后一句话,伴之以跟对方相近的表情、语调和姿态,这种暗示往往能给对方动力继续说下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技巧在一次对话中不能超过三次,否则十分欠揍。据调查,最令人厌恶的行为之一就是学点心理学知识然后到处乱用,最后还让别人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