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正在跑步,忽然手机响,侧头一看是乐嘉的电话。我不自觉地皱起眉头,因为每次接他电话,都会给我带来小小的压迫感。果不其然,话简另一头传来快速简洁、略带有指令性的语言。内容如下:交给你一个任务,明天天亮前交篇文章,是写半年来你对我的观察及认知,你就是不睡觉也要交给我!(讨债鬼,我欠你的!)我要用在《非诚勿扰》的书里,这书可是要卖百万的!(晕,你就那么肯定能卖出百万啊!)明天天亮前必须给我,不然要出人命的!(兄弟,你又夸张了!)好吧!就这样!
电话挂了,几乎没给我留下商量的余地。这就是我和乐嘉奇特的工作方式,我们相互鞭策、相互施压,迫使彼此一起往既定目标前进。我们的谈话往往只有任务和完成时间,只有命题和所要结果。至于中间的部分,那是你要完成的,与我无关。
今天乐嘉给我的是一篇命题作文,类似于小学作文——我眼中的XX,这就迫使我必须将记忆带回到2009年年底。
那时我已完成《非诚勿扰》的策划,三周之后就要录制样片。按照预定方案,我需要一个心理专家帮助场上的男男女女做出选择。我的职业经验告诉我,要想做一档特别的节目,就必须有特别的人。而特别的人,必定不是常在电视里看见的。所以我在全国范围内搜索情感、心理方面的专家。经朋友介绍,我第一次听到了乐嘉的名字,朋友对他最后的介绍是:不知道合不合适,但绝对特别。
我和乐嘉的第一次见面在上海港汇的一个餐厅里。我已经忘记了我事先知不知道他是个光头,反正看见他,我还是大吃一惊。听说一个光头和看见一个光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是一个胖瘦正好、面目清秀的光头。他从一个旅行杯里倒出一种古怪的甜茶,说是因为长期培训演讲,嗓子沙哑,需要调理。他给我也倒上了一杯,我们开始了这次交流。乐嘉问我,他在节目中是否有控制力,我说不能,因为我们有主持人。他问我他在台上能不能随时说话,我说至少开始几期不要,因为他当时对节目还不了解。经过一个小时的交流,我基本确定他是一个电视菜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电视经验,还留下了心理阴影。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这个光头,思维之流畅,语言之精准,激情之澎湃,已几乎将我征服。但是电视的玄妙就在这里,所有的判断都只有在上了舞台的那一刻才能证明。是英雄是狗熊,只有台上见。
说实话,我对乐嘉第一场录像的表现期待并不高,作为一个电视菜鸟,只要能在我给他设定的环节中正常发挥,我就已心满意足!录像完毕,乐嘉的表现还是达到了我的预想,可他自己却十分沮丧。我能感觉到,他情绪的低落,甚至到了一种无助的地步。他觉得自己像节目的一个摆设,他无法容忍自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乐嘉的这种反应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因为大多数心理专家更乐于把自己放在节目之外,他们害怕太投入会有悖于自己专家的形象。而乐嘉完全相反,他渴望融入节目,渴望成为节目的推动者,甚至希望成为节目的主宰。从第一期节目录制之后,我就相信他是我要找的人。只是他还需要一点点时间证明给别人看!
第10期节目是《非诚勿扰》的一个转折点,乐嘉终于在舞台上找到了感觉,和孟非的默契也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状态。录完节目,我、乐嘉、孟非还有全组的人去喝酒庆视。那次乐嘉大醉,跪在地上痛哭,我们抱在一起,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我们期待着节目的收视率能冲过三,期待着节目能受到更多阶层的喜爱,不仅仅只有年轻观众。我们甚至还谈到了十年二十年后,当观众再次谈起《非诚勿扰》时,会在它前面加一个什么样的定语……我们喝酒到深夜,相互搀扶着,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乐嘉失控……
乐嘉有个助手叫小卷,也是他们机构的资深导师。她很喜欢将我和乐嘉的性格做比较,她说我们有很多很多相似的地方:情绪容易激动;对越亲近的人越凶;发短信喜欢用感叹号等等。我却并不认同她的看法,因为每一个性格特点,乐嘉都是我的十倍。
我热爱工作,他十倍于我,所以他是个工作狂!
我比较随性,他十倍于我,所以他狂傲不羁!
我比较好胜,他十倍于我,所以他充满侠义情怀。
我爱自我检讨,他十倍于我,所以他体会成功带来快乐的时间,也只有我的十分之一。
一个十倍于我的人,只能是乐嘉自己,无人能及。这,就是我眼中的乐嘉,一个“十倍于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