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沟通中的性别差异

将男性和女性描绘成来自不同的星球、说着不同语言的不同物种,这类书大赚其钱。而我在本书始终反对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因为两性相像的程度远大于差异程度。不过,男性和女性在相互交往时,他们的非言语沟通风格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彼此的交往,在言语沟通中两性也存在一些差异。男性和女性并非说着不同的语言,只不过有时谈论的事情不一样罢了。

谈话主题

如果看一下两个朋友之间的谈话记录,你能否分辨出他们的性别?很有可能。女性之间的谈话比男性更可能讨论她们亲密关系中的情感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私人问题。在女性的谈话和即时通讯中,经常出现的是情感和人物话题(Foxetal.,2007)。相形之下,男性倾向于谈论更客观、不带个人色彩的内容,比如物品和活动,聊些名人和政治人物而非朋友,找些乐子而非支持和忠告(McHugh&Hambaugh,2010)。因此,与女性之间的谈话不同,男性彼此倾向于不太亲密和不带私人色彩的话题(Reis,1998)。

不过,男性和女性彼此互动时,这些差异并不如你认为的那般明显。当年轻人在网上用文字与陌生人聊天时,如果研究者不告诉他们对方的性别,他们一般难以判断对方的性别。区分两性谈话的所谓标准远没有出现,所以通常并没有判断谈话对象性别的方法(Williams&Mendelsohn,2008)。男性和女性话语中的差异显然相当微小。[3]

谈话风格

女性说话有时不如男性那般强硬,她们更为间接,表面上不太确定(Mulac,2006)。她们会使用模棱两可的话来缓和主张,询问而不是直截了当地提要求,正如这个讽刺的例子一样:“女人是某种较男人更具试探性的动物,不是吗?”(Palomares,2009.p.539)。然而事实证明,只有在与男性谈论男性话题时她们才更具试探性。而且,当男性与女性谈论女性话题时他们比女性更具试探性。当男女两性在另一方的主场时言谈都不太强势,而男女彼此讨论中性话题时则不存在谈话风格差异(Palomares,2009)。不过,女性较少爆粗口(McHugh&Hambaugh,2010)。

陈腐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健谈,但事实并非如此。对大学生交往的便携式录音研究表明,女生平均一天要说16215个单词,而男生则说15559个单词。这种差异微不足道(Mehletal.,2007)。更醒目的是,男性不如女性那样经常畅所欲言、抒发观点,但一旦男性开谈,就滔滔不绝,容不得别人打断(Leaper&Ayres,2007)。女性虽然说话较多,但很少做长篇独白式讲演。

所以男女两性的言谈并不存在巨大的整体差异,尽管某些刻板印象不这么认为。不过,人们在语用上存在有意义的个体差异,我们使用的词语蕴含的信息如此丰富,以至于陌生人无意中听到我们几分钟的谈话就能留下精确的印象(Holleranetal.,2009)。人格特质也表现在我们使用的词语中。比如,仔细分析了近700名博客使用者的文章后发现,高神经质的人比乐观的人更多地使用“可怕”、“糟糕”、“恐怖”和“烦人”这类词语。“喝酒”和“跳舞”表示性格外向,而“拜访”、“一起”、“拥抱”和其他这类友好的词则与宜人性有关(Yarkoni,2010)。[4]我们使用的词语的确向他人泄露了我们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快速约会上的两个人如果使用语言的方式一样,则彼此更可能相互吸引(Irelandetal.,2011)。

自我表露

至此我们还没有发现男女两性的言语沟通存在巨大的差异。但这里有个差异很重要:在已确立的人际关系中,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自我表露,并且与她们在“开启者”量表(见专栏5.3)上的高分相一致,她们也能引导对方进行更多的自我表露(Dindia,2002)。的确,男性对女性伙伴进行的亲密自我表露一般多于对同性伙伴(如最要好的朋友)的表露——结果是有女人参与的人际交往通常比只有男性参与的交往更加亲密、更有意义(Reis,1998)。男性对女性较为开放,女性彼此之间也较为开放,但男性不怎么对其他男性进行自我表露。

这一切造成的重要后果是,男性常常依赖于从女性那里得到温情和亲密,反过来女性却较少依赖于男性(Wheeleretal.,1983):女性可能与男女两性伙伴都有着亲密的、开放的和支持性的联系,而男性则可能只与女性共享最有意义的亲密情感。因而,男性一生中或许需要与女人交往来避免孤独,但在这方面女性通常并不需要男性。

工具性对表达性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自我表露上的两性差异是性认同差异,这种差异更多地与性别角色而不是生理性别有关。女性之所以能与信赖的伴侣进行亲密的言语沟通,是因为她们往往有更高的表达性,[5]可以轻松自在地谈论自己的情感。具有高表达性的男性自然也能这样,正如双性化的男性就能像女性一样容易和两性都建立有意义、亲密的交往(Aubéetal.,1995)。所以有必要精确阐述一下上述观点,实际上只有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的男性才会与最要好的朋友也只维持着表层肤浅的沟通,故而需要与女性建立亲密关系以避免孤独。大男子主义的男性也常把男性朋友拒之于千里之外(Shafferetal.,1996),如果没有保持浪漫爱情关系的女性情侣,就往往会感到痛苦和孤独(Wheeleretal.,1983)。与此相反,双性化的男性(既自信果断又热情外向)能很轻松地向男性和女性进行自我表露,从而体验到与所有朋友交往的乐趣;结果他们不会感到孤独,与表达性低、传统型的男人相比,他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女性交往(Reis,1986)。

有鉴于此,认为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说着不同的语言是很不妥的。当然会有很多男性比一般的女性更沉默寡言,但也有比大多数女性更开放、更多进行自我表露的男性。个体交往的亲密程度一般与他/她的表达性水平有关,而一旦你把这一因素考虑进来,沟通双方是男性还是女性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而且,表达性对于男性和女性都是一种能高低变化的特质,所以关注两性在沟通风格上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远比把所有男性归成一类,视为与女性截然不同的群体更有意义。

人们交谈时还在健谈和热情方面有所不同。有些人把思想和情感组织成文字的速度很快——不管心里想的是什么都能脱口而出,因而交谈得以活跃地、快速地进行——但另一些人用言语表达情感时则比较缓慢、深思熟虑、犹豫不决。且不论谈话的内容,心理专家把这些谈话风格的差异定义为交谈反应性(blirtatiousness)[6]上的个体差异(Swann&Rentfrow,2001)。交谈反应性高的健谈女性和沉默寡言的男性在刚相遇的时候相处不错(Swannetal.,2006)——男方无需讲太多话语,因为女方一直在很快乐地说话——但如果他们想安顿下来在一起生活,这样的配对就存在危险(Swannetal.,2003)。出现冲突时,女方很可能会控制整个讨论的进行(她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详见第11章),这种模式违反了男人是一家之主的传统社会期望。但这种模式并不会给开明的、双性化的男人造成什么麻烦,但却打击了传统型的大男子,因为后者如果和果断、健谈的女人配成双的话,从长期来看他们往往会变得很不满意(Angulo&Swann,2007)。在讨论冲突时,丈夫比较沉默而妻子却很健谈,也会给旁观者留下糟糕的印象(Sellersetal.,2007),所以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显然影响到我们关于异性交往的一些想当然的看法。

的确,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工具性的沟通技能,比如给出明确指示和命令的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看重表达性的沟通技能,比如表达关爱和情感的能力。不过,男性和女性都认为在亲密关系中,表达性技能比工具性技能更为重要(Burlesonetal.,1996)。有时候,我们在漫画中看到男性和女性说着不同的语言,但两性都认为,伴侣要充分地表达出对自己的爱意、尊重和呵护,这一能力是亲密关系不可或缺的(Flolyd,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