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当人们想亲近他人时,通常是非常慷慨,付出远比回报要多(Beck&
Clark,2009)。我们似乎认识到,只有在追求短期利益方面不贪婪,具有奖赏意义的相互依赖才更有可能得到发展。考虑到这一点,玛格丽特·克拉克(MargaretClark)和贾德森·米尔斯(JudsonMills)认为有必要区分两种亲密关系(Clark&Mills,1993),一种显然是由外在的公平交换规范调节;另一种则明显以关心伴侣幸福为特征。在交换关系(exchangerelationship)中,人们为他人付出期望得到同等的回报。如果他们得到别人的善意帮助,就觉得有义务回报别人,做到两不相欠。如表6.1所示,交换关系中的双方不喜欢欠对方人情;对共同做出的努力要分出各自的贡献;只有在认为自己有所得时才会关注对方的需要;即使拒绝帮助对方也不会感到内疚。正如你所预期到的,交换关系多为陌生人或一般熟人之间的关系,其典型的特征是肤浅、短暂、很大程度上是任务导向的。
相形之下,在共有关系(communalrelationship)中,伴侣特别关注对方的幸福,彼此不期望任何回报地支持和关照对方(Beck&Clark,2010b)。因此,寻求共有关系的人不会严格计算自己付出的代价,他们不会热切地希望自己的付出能立刻得到报答;即使没有机会得到好处,也会密切关注伴侣的需要;如果能帮到伴侣则自我感觉非常好。在共有的亲密关系中,人们常会为伴侣做出一些小牺牲,彼此帮对方的大忙,结果是他们享受到更高质量的亲密关系(Clark&Grote,1998)。的确,人们喜欢这种关系的婚姻,伴侣彼此对对方表现的关注和慷慨越多,就越幸福(Clarketal.,2010),有价值的恋爱关系通常都是共有的亲密关系,但共有和交换这两个标准同样适用于友谊,朋友关系也有这两种类型(Clark&Mills,1993)。
人(和猫)通常对自己所依赖的对象慷慨大方。
B.Kliban(1935-1990),“IfIHadTwoDeadRats”,fromthebookCat.UsebyPermissionOnly.AllRightsReserved.cJudithK.Kliban
表6.1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的差别
资料来源:Beck&Clark,2010b;Clark&Finkel,2005;Clarketal.,2010.
的确,对伴侣的需要表现出的慷慨大方在不同的亲密关系间变化很大,米尔斯等人(Millsetal.,2004)编制了一份简要的量表来测量共有强度(communalstrength),即对伴侣的需要做出反应的动机(见表6.2)。随着人们共有强度情感的增加,他们更乐于为自己的伴侣做出点牺牲(Koganetal.,2010),夫妻对他们的婚姻也感到更加满意(Millsetal.,2004)。对伴侣之幸福周到体贴的关心,明显地与亲密伴侣关系中的亲近和满足有关联。
表6.2测量共有强度的量表
资料来源:Millsetal.,2004.
在共有的亲密关系中不存在明显的贪婪,这是否表示我们上面提及的交换原理在这里不适用呢?完全不是。举例来说,针锋相对的交换在共有的亲密关系中也可能发生,只不过这一关系中奖赏表现出的时间更长、形式更多样化(Clark,1981)。在较为事务式的亲密关系中,人们期望交换能很快地发生,因而欠的债能马上偿还。代价和奖赏也应该具有可比性,这样你的付出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在更亲密的关系中,存在更多变式。我们为满足伴侣的需要而实施的行为或许与伴侣为满足我们的需要而实施的行为相差很大。由于我们信任伴侣并预期关系将持续,所以我们也能等待更长时间以得到奖赏。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交换和共有的伴侣关系都是“交换”的关系,人们都期望自己得到的利益能配得上自己的付出;只不过在共有关系中交换的形式不同,表现得更不明显而已。
此外,交换的观点看起来似乎并不适合更亲密的关系,因为当伴侣们进展顺利时,他们享受到“盈余经济”,似乎不太在意对方做得怎样(Levinger,1979)。如果伴侣双方都美满幸福,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去明确地计算各自的奖赏和代价,为细枝末节而担忧。比如置身于幸福和稳定的亲密关系中的人们,可能不会去想“伴侣最近为我做了什么?”原因可能是伴侣已经做得足够多或者自己很幸福根本不介意。然而,如果他们的关系结果开始变糟,令人陶醉的收益蒸发时,即使(曾经是)共有关系中的亲密伴侣也会开始密切关注交换过程(Grote&Clark,2001)。的确,当出现不满意时,处于(曾经是)共有关系中的人们也常常变得对关系结果的些微不公特别敏感(Jacobsonetal.,1982)。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开始使自己的“账本”收支平衡,开始算计“每一分钱”。
所以,对亲密关系所作的交换和共有的区分和交换理论一点也不冲突。不过,共有的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确实表明,人们对想与之发展亲密关系的人是多么乐意提供好处,而一旦交往开始,人们开始考虑对方的幸福又是多么迅速(Beck&Clark,2009)。正如相互依赖理论所揭示的,大多数人似乎认识到,如果想让别人对你好,你必须先要对别人好。
公平关系
另一个观点认为,你不仅要表现得好,你还会要求公平。公平(equity)理论扩展了社会交换的理论框架,提出人们只有在成比例的公正(proportionaljustice)前提下才对亲密关系最为满意,这就意味着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伴侣的获益与他/她的贡献是成比例的(Hatfield,1983)。如果你的关系结果对贡献的比率和你伴侣的比率相似,关系就是公平的:
注意,公平并不要求伴侣双方从交往中得到相等的奖赏;实际上,如果他们的贡献不同,就很难达到公平。根据公平理论,只有在伴侣贡献较多而同时也得到较多时,亲密关系才是公平的。
看看下面几个例子。这里有三个公平的亲密关系,关系的结果和贡献都在0~100分之间:
伴侣甲伴侣乙
(1)80/50=80/50
(2)20/100=20/100
(3)50/25=100/50
在亲密关系(1)和(2)中,伴侣双方都得到相等的结果,做出相等的贡献,但关系(1)的质量要比关系(2)的质量高得多。公平理论强调的是公平,而不是人们得到的全部奖赏。因为关系(1)和(2)都是公平的,所以伴侣对它们都是满意的。(你认为他们满意吗?稍后我们再来讨论这点。)亲密关系(3)也是公平的,尽管伴侣们并未做出相等的贡献或者得到相等的结果。伴侣乙比伴侣甲更努力地维持他们的关系,但双方得到的结果与各自的贡献是成比例的——每个人做出一个单位的贡献,得到两个单位的奖赏,所以乙得到更高的结果是公平的。
相比之下,在不公平的亲密关系中,伴侣双方的关系结果与贡献的比率是不相等的。看看下面这些例子:
伴侣甲伴侣乙
(4)80/50≠60/50
(5)80/50≠80/30
在亲密关系(4)中,伴侣双方都付出相等的努力来维持关系,但一方比另一方得到更好的结果。在亲密关系(5)中,双方的结果一样,但他们的贡献不同。上述两种情况下,伴侣都有可能感到苦恼——即使他们得到满意的关系结果——因为关系是不公平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过度获益(overbenefited),得到的满意结果超出其应该得到的;另一方获益不足(underbenefited),得到的比应该得到的少。这有影响吗?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只要伴侣双方发展顺利,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公平理论却认为影响很大。
不公平带来的苦恼
公平理论最有意思的一个方面是,它明确地认为处在不公平的亲密关系中的任何人都是紧张的。我们都能理解为什么获益不足的伴侣会不快乐;他们受到了欺骗和剥削,因而会感到愤怒和憎恨。另一方面,过度获益的伴侣虽然得到很多好处,但有一定程度上会有负疚感(Guerreroetal.,2008)。当然过度获益要好于获益不足,但公平理论认为,只有伴侣双方都得到公平结果时,每个人才最为满足。任何对公平关系的偏离都会引起苦恼,哪怕仅仅是因为这些情境内在的不稳定:推测起来人们会厌恶不公平,会想方设法改变或者逃避不公平的关系,特别是处在获益不足的时候。所以,根据这一观点,最令人满意的情形是公平分享关系结果;公平理论预测过度获益的人某种程度上不如公平关系中的人满足,而获益不足的人将更加不满意(Hatfield,1983)。
恢复公平的方法
如果你获益不足,你会怎样做?首先,你可以改变你(或者伴侣)的贡献或结果来恢复实际的公平(Canary&Stafford,2001)。你可以要求更好的待遇以便改善结果——“该我休息了,轮到你做饭了”——或者你减少自己的贡献而希望结果保持原状。你甚至会故意阻挠伴侣,减少对方的结果从而使其所得不再那么出格(Hammocketal.,1989)。
如果这些努力都失败了,你可以尝试恢复心理上的公平(psychologicalequity),改变你对亲密关系的认知,使你自己信服它毕竟就是平等的关系。你可以说服自己相信伴侣比较特殊,应该得到好的待遇。或者,你会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只配得到这样糟糕的结果。
最后,也是不得已的手段,你可以放弃关系去别处寻找公平。真正地离开你的伴侣,或者仅仅寻找一段婚外恋情。
不论是上述例子的哪种情况,公平理论都认为,亲密关系如果存在不公平,就会刺激人们重新调整以恢复公平合理。如果你获益不足,这样做当然有道理。但如果你过度获益,你真的愿意改变吗?还是让研究证据来说话。
多少才足够?公平对待与过度获益
有几项研究评价了夫妻和恋人的满意度,得到的结果都非常符合公平理论的预测(如Sprecher,1986;Stafford&Canary,2006):与关系结果公平的伴侣相比,过度获益的伴侣并不舒适自在和心满意足,而获益不足的伴侣依然不幸福。不过,这些研究很少评价参与者的比较水平,也没有注意他们的关系结果质量。(请记住,相对于伴侣的付出程度,你可能会过度获益,但仍然得到劣质的关系结果,这就会引起某些不满。)另外一些研究使用纵向(通常好几年)追踪的方法,广泛地测量了参与研究的夫妻,其结果并不太支持公平理论(如Sprecher,2001;Sprecheretal.,2010)。没有人喜欢自己获益不足——这点上所有的研究都一致——但过度获益并不总是和满意度的降低有关联。事实上,有些人过度获益时感觉良好(Sprecher,2001)。而且,有几项研究评估了伴侣关系结果的质量发现——正如相互依赖理论所主张的——人们得到的全部奖赏数量与他们所遭遇的公平水平相比,前者能更好地预测他们的满意度(Cateetal.,1982;Cateetal.,1988)。在这些研究中,只要伴侣一方获益足够多,另一方给予或得到多少并不重要。如果人们认为自己从亲密关系中得到的奖赏越多,就会感到越满意。
这样就显得较为复杂。一些研究认为公平是亲密关系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些则不这么认为。研究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之一或许是,某些人较之其他人更关注人际关系中的公平。在不同的亲密关系中,某些人始终比其他人更珍视公平,所以与其他人不同,这些人在存在公平时比不存在时更为满意(Donaghue&Fallon,2003)。但令人好奇的是,这些人对他们亲密关系的总体满意度并不如那些不太关注公平的人(Buunk&VanYperen,1991)。他们或许太斤斤计较自己的奖赏和代价!
但是,无论我们是上述的哪类人,公平在某些领域尤为重要。在家务劳动的分配和照料小孩这两个敏感问题上,保证公平是明智之举。如果这些杂务由双方平均分担,夫妻们往往都会对婚姻感到满意:“当平均分担了家务的重担,夫妻一方都可能会欣赏另一方的贡献,并且会有更多休闲时间来进行共同活动”(Amatoetal.,2007.p.166)。相形之下,如果伴侣一方承担大部分家务,“糟糕的情感就会肆虐,并影响到婚姻的质量”(Amatoetal.,2007.p.166)。不幸的是,已婚女性在这些家务的分配上很难得到公平对待(Feeney&Noller,2002);即使她们在家庭之外和丈夫有着相似的工作职责,职业女性往往承担着两倍于丈夫的家庭杂务(Davisetal.,2007)。同居的情侣、男同和女同通常在这些杂务的分担上更为公平(Coltrane&Shih,2010),所以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男人更少做家务。然而无论何时,这种不公平都会给亲密关系造成相当大的压力(Claffey&Mickelson,2009)。的确,婚姻专家对当代夫妻的告诫一般是,“男人要多做家务、照料小孩、维系爱情,这样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妻子”(Gottman&Carrère,1994.p.225)。在这些方面的公平比夫妻交往其他方面的公平更有影响。
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的第三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当人们不满意时,公平问题才凸显出来,而当人们满足时,则会显得微不足道(Holmes&Levinger,1994)。当亲密关系奖赏充足时,公平或许无足轻重。亲密关系进展顺利时,人们很少关注交换问题,也会随意地将自己注意到的任何不公平摒除掉。(当研究者提问时,他们也倾向于答复自己的伴侣是“公平的”。)但如果代价上升而奖赏下降,人们就会开始十分仔细地追踪自己的交换,关注各自应有的待遇。无论真相如何,感到非常不满意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因为伴侣而获益不足(Grote&Clark,2001)。因此,不公平或许并不会使人们感到不满意;相反,感到不满意会导致人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总而言之,最合理的结论似乎是,人们得到的关系结果的总体质量和(出现的)获益不足这两方面,在预测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和持续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Sprecher,2001)。过度获益似乎不会太烦扰人们,而公平在已经具有很高奖赏价值的亲密关系中其积极作用甚微。相形之下,伴随剥夺和剥削出现的不公平——获益不足——通常会带来苦恼(Kuijeretal.,2002),而自私的表现不管怎样都令人讨厌(Allen&Leary,2010)。不过归根结底,关系结果可能是比不公平更重要的因素;如果关系结果很差、令人不满,即使公平也不会带来太多慰藉,而如果关系结果完美,不公平也不是大问题。
小结
那么,最终答案是什么?单纯的贪婪就是对亲密关系中人们的行为最好的描述吗?人际关系科学对此问题的答案是有保留的肯定。如果奖赏高而成本(和期望)低,人们最为快乐。但因为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寻求的奖赏取决于伴侣,所以满足伴侣也与我们的利益攸关。如果我们希望亲密关系持续,我们会很乐意保证亲密伴侣的幸福,并且很少会剥削他们。这样的行为或许受到自私动机的激励,但它仍是周到体贴、宽容大度和充满爱意的。所以,即使这类行为最终表现出贪婪性,但并不令人讨厌,也不具有剥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