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个体差异

除了性别效应之外,还存在其他影响友谊的个体差异。其一就是我们在第4章中谈到的自我监控(见133~135页)。自我监控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建立较宽泛的社交网络,其同伴大多是“活动专家”,可以与之分享特定的快乐,但此外他们没有其他更多的共同点。因此,高自我监控者在友谊中的投入往往比低自我监控者更少;低自我监控者的朋友数量较少,但彼此有着更多的共同点,他们的友谊一般看来更加亲密(Snyder&Simpson,1987)。

另一个影响社交网络的个体特征是性取向。在对美国方便样本[5]中的1415人调查发现,大部分异性恋男女的密友不是男同、女同或双性恋,但大部分男同、女同或双性恋者(GLBs)都有正常性取向的朋友(Galupo,2009)。只有约六分之一的异性恋者(知道他们)有朋友是GLB,但80%的GLB有亲密的异性恋朋友。所以,就性取向而言,异性恋者的朋友圈一般不如GLB那么多样化。如果异性恋者真要回避与GLB的友谊,他们就可能犯错:一般来说,GLB们与异性恋者之间的友谊完全像GLB们之间的友谊一样亲密和有奖赏意义(Uenoetal.,2009),异性恋者与GLB们接触越多,就越喜欢他们(Vonofakouetal.,2007)。

最后,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独立自主的主体,其自我概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把他们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特质。相反,另外一些人则很大程度上依据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来界定自我;他们的自我概念强调自己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以及在亲密的伙伴关系中表现出的特征。另一个有趣的个体差异是相互依赖的自我构念(interdependentself-construal),指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看成是与他人相互依赖(而非各自独立)的人。对于相互依赖的自我构念较强的人而言,人际关系是他们自我概念的核心特征,他们“思考和行动往往都是为了建立、提升和维持与重要人物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Cross&Morris,2003.p.513)。相互依赖的自我构念可以使人成为合意的朋友(Mann&Morry,2011);和那些更加独立的人相比,相互依赖的人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观点和价值观,努力使他人及自己都获益。由于动机的作用,独立和依赖往往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所表现,但诸如美国的西方文化往往赞美和推崇独立自主。所以,相互依赖的自我构念在美国之外的世界更为普遍(Crossetal.,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