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男性和女性在嫉妒的倾向性上不分轩轾(Buunk,1995),但嫉妒的易感性却存在个体差异,某些人更容易表现出嫉妒,体验到的嫉妒也更强烈。要产生嫉妒之心显然需要先对亲密关系产生依赖(Rydelletal.,2004)。当人们的替代伴侣很糟糕时,就会感到非常需要当前的伴侣——即他们的CLalt很低——任何足以威胁他们亲密关系的事件或行为都是致命的。相反,那些有着合意替代伴侣的人不容易嫉妒,因为就算当前的亲密关系了结,他们的损失也较少(Hansen,1985)。
怀疑性嫉妒并不符合当前的事实。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感到自身能力不足,则嫉妒会增强(White,1981)。人们只要担心达不到伴侣的期望,或者忧愁自己不是爱人所期待的理想对象,对亲密关系的持续就不太有信心,他们比那些确信自己能满足伴侣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Knoblochetal.,2001)。个体总的自我价值观无疑会影响亲密关系中的自信,高自尊的人的确比低自尊的人更少嫉妒别人(DeStenoetal.,2006)。不过,个体对自己是否适合担当亲密伴侣的认识尤为重要,如果高自尊的人怀疑自己满足爱人的能力,那么他们一般也容易产生嫉妒之心。
这类疑虑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适配价值的差距(Buss,2000)。如果伴侣一方比另一方条件更好,比如外貌上更有吸引力、更富有或更有才华,较弱一方的适配价值就较低,这就可能出现问题。居于劣势的伴侣有可能认为其他人更加适合自己的爱人,这就可能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当然低能的感觉不会表现在他/她生活的其他领域(或者与其他伙伴的交往之中)。这就是婚配要讲究门当户对的另一个原因,人们总是与具有类似适配价值的人共结连理(见第3章):大多数人都想得到最合意的伴侣,但如果他们真的拥有了完美的伴侣,却又会因为伴侣能得到更优秀的伴侣而感觉到威胁。
不管怎样,在当前亲密关系中既感到能力不足,又依赖于亲密关系的人会面临这样一种险恶处境:他们需要自己的伴侣,却又担心自己不够优秀而无法留住伴侣。这就难怪他们会对真实或臆想的情敌信号产生强烈的反应。
当然,依恋类型也会影响嫉妒。在一定程度上,痴迷型的人通常都会身陷类似的困境:他们贪婪地寻求接近伴侣,但又总是担心伴侣不会回报以足够的爱恋。这就是他们嫉妒的原因,可以充分肯定的是,痴迷型的人比其他三种依恋类型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嫉妒(Buunk,1997)。恐惧型的人也会忧虑被人抛弃,所以他们在容易引起嫉妒的情境下会体验到类似的焦虑和怀疑——但他们回避亲密的程度也较高,所以面对情敌的竞争并不会感到疑惧不安(Guerrero,1998)。
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嫉妒。高神经质的人经常会忧心忡忡,特别容易发生嫉妒。另一方面,随和的人倾向于与人合作、信任别人,因而不太可能会嫉妒别人(Buunk&Dijkstra,2006)。
最后,传统的性别角色也使嫉妒更可能发生(Hansen,1985)。大丈夫式的男性和女子气十足的女性比起双性化的人更容易嫉妒别人,这可能是因为传统的亲密关系准则更为苛刻。如果伴侣要打破陈规,比如与异性同事建立友谊,他们刻板僵化的期望就会令人灰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