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难做,丈夫只想给女儿找个完美继母

有过一次失败婚姻经历的M女士,遇到了一位丧偶独自带着女儿的男士。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一段幸福的婚姻,不想新的婚姻再次陷入了危机。丧偶的他觉得女儿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非常可怜,对女儿一度毫无底线地溺爱。他不仅想给自己找个妻子,还想给孩子找一个能像亲妈般的继母。

婚前同居时,两人就因为M女士对孩子不够亲密而产生过争执。恰逢M女士怀上了男友的孩子,男友赌气表示不愿要这个孩子,而M女士不愿意打掉这个孩子,如若打掉就分手。两人的争执进一步升级。

奈何,M女士发现见红后就独自一人去医院检查,医生告知胎儿已无心跳,建议马上处理,M女士随即做了流产。而M女士并未告知男友真相,只说自己做了流产,并要求结束分居回自己家。男友万分愧疚,主动联系她,谈论结婚的事情,表示自己会补偿,M女士同意了。

婚后的生活似乎没有M女士想象得那样情意绵绵,浓情蜜意,丈夫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回家吃饭,饭后坐一会儿觉得无聊就会下楼打牌,两人鲜少沟通。即使M女士主动和他商量事情,他也不太上心地回答:“你自己看着办吧。”

日子平淡,丈夫觉得无聊,却没什么太大的不满,M女士又怀上了丈夫的孩子,开始如坐针毡,总希望做点什么改变现状。

随着一件事的出现,两人的矛盾终于升至顶峰。

随着房价的上涨,M女士希望为这个小家购置一套房子,丈夫没拒绝,但也不关心,虽然答应陪她参与网上竞拍,却只是在她忙着竞拍的时候,自己在旁边做一些无关的事情。M女士为丈夫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感到非常愤懑。而后此次竞拍价格超出了M女士的预期,和丈夫商量后放弃,丈夫平淡地同意了。M女士气呼呼地回到房间,希望丈夫能安慰她或者解释一下,然而丈夫一直都没来,出去找他,发现他又下楼打牌了。

盛怒之下的M女士打电话叫丈夫回家,两人在电话中纠缠了近20分钟,M女士依旧没能成功叫回丈夫,她直接去丈夫打牌的地方拿走了他的手机和钱,转身回家。丈夫默默地跟着她离开,走了一段距离后,丈夫开始对M女士破口大骂,说她太强势,搅黄了他的牌局。他说自己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要承受妻子的雷霆之怒。M女士认为自己在电话里说得很清楚了,就一言不发。

连续几日,两人都不怎么说话。一天,M女士回家时,发觉家里没人,就没做饭,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休息。晚上9点多,听见有人回来的声音,但她没理会。10点多丈夫回来了,一进门就质问M女士为什么在家却没有给他的女儿做饭。M女士表示她觉得不舒服,也没吃东西。丈夫非常生气,扬长而去。M女士发信息质问他,他何曾关注过自己的妻子有没有吃饭、怀孕会不会不适。丈夫没有回应。

M女士感到刚刚开始的婚姻再一次走向了尽头,向我求助。

婚姻中是要感情还是要共同目标

M女士想买房子,很努力地在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似乎没做错什么。丈夫不明缘由地被骂了一通,选择回避冲突,似乎也没什么错。

继女的问题似乎成了两人不可触碰、一碰就炸的火药桶。

我了解到,M女士丈夫的前妻,是一个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家中排行老大、非常能为家里付出、任劳任怨的女人。她在经济上和物质上都比较依赖丈夫,相应地,对家庭全身心投入,非常贤良。丈夫则习惯了在家什么事情都不管。而M女士的经济能力明显高于丈夫很多,期望两个人能够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以协作的方式经营家庭。

两人并非没有感情、不够相爱,而是目标不一样,对婚姻的看法也不一样。

M女士的继女被过度宠溺,变得索取无度,想要的东西很多,且只懂得索取,丝毫不懂回报,将别人对她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不但从不会和丈夫说M女士为她做了什么,反而时常挑拨M女士和丈夫的关系。继女甚至不服父亲的管教,一旦父亲给她立规矩,她就极力反抗,M女士更是不敢管教。

了解自己

M女士在婚后一度处于一种焦虑矛盾的状态下,表现在:

●安全感不足,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十分焦虑;

●自信心不足,会感觉非常担忧和不满;

·存在感不足。

这时,人在感情中会变得非常强硬,控制欲强,患得患失,非常在意丈夫态度的好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建立在丈夫的身上,很容易在这段感情中失掉自己的主权,令丈夫觉得压力大,因为丈夫不仅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还要为另一半的喜怒哀乐负责。

M女士付出时,如果丈夫不表示肯定和赞美,她就会郁郁寡欢。就算有时候M女士并没有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丈夫能够感知到。但是丈夫不擅长处理这类事情,他本能地在面对冲突时选择远离。M女士想抓住丈夫,希望丈夫来哄她,但丈夫多半是逃避、后撤和远离。

M女士的自我价值是建立在别人的认可和感激上,一旦没有得到回应就会容易生气,所有的不满都会转换成怨恨。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自我认可的程度,不仅来自外在的评价,还来自自我评价,要对自己说“我生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就是值得被认可的,就是有权力表达合理需求和情绪的,我有这种权力,这种认可是无条件的”。

你只有先尊重自己和爱自己,别人才会尊重和爱护你。关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合理的期待、要求,应该从内心尊重,认可自己的这个想法,这些想法并不过分。当M女士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时候,丈夫会知道她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不开心,他也会更乐于满足。

了解你的丈夫

M女士的丈夫偏向于疏离型,这类人在感情经营方面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伴侣的情绪感知能力不是很强。

当M女士格外希望丈夫关注自己的情绪时,他会觉得很有压力。

丈夫会不自觉拿M女士和前妻做对比。所以他期望M女士在家务上更多地付出,更加花心思,少发脾气。

M女士承受不了这样单方面的付出,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

这时,丈夫会觉得她不可理喻。

了解你们的关系格局

在长期关系维护与双方权力格局中,格局中的关系只分为比较高、比较低和平衡三种。并不是完全掌控关系中的高格局就是好的,关系格局要尽可能平衡。格局是由双方的需求和价值共同决定的。

需求指的是怎样满足对方的需求,了解对方的需求并满足;价值包括了硬性价值和软性价值。对大部分女性来说,硬性价值随着年龄/婚史/生育史的增长是递减的。男性的硬价值则随着事业的发展慢慢提升。所以女性要提高自己的软性价值,才能保持格局的平衡。女性在软性价值上要注重自我提升和提升对对方的需求、分析与全面了解人格;

对自己的了解和关注个人成长。

如果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的爱比较少,或者缺乏爱的安全感,会呈现出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低,呈现出索取情绪价值,索取关注、认可和安全感。

流产的事情影响了两个人的关系格局,M女士显得对孩子没有足够的保护欲,对自己的孩子尚且如此,对继女的态度会让丈夫更加怀疑。M女士后撤的姿态是有利的,但没有借丈夫的愧疚而让其懂得她想要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更没有让他学会应该如何对待她。

丈夫善于权衡和比较,对感情更现实,他为了让流产后的M女士更快地定下婚事,的确做出了一些热情的回应。M女士觉得他还是爱她的。但当时的情况非常不稳定,这样的热情是不会长久的,不是丈夫的常态。M女士得到了一个台阶,立刻就下了,奈何这个台阶太陡峭了,为两人的关系格局埋下了隐患。丈夫认为M女士很容易哄,不用管她太多,她气消了自然会回到自己的身边来。

双方当前属于权力斗争期。丈夫有时会去试探M女士的底线。例如,晚上,他12点回家时,妻子是什么态度;他凌晨2点回来时,妻子是什么态度。丈夫根据她的态度判断自己应该几点回来。如果第一次晚归,妻子虽然生气,但没有说出来。丈夫就会抱有侥幸心理,原本以为妻子会吵闹,但最终只是不高兴,下次他还可以更晚一点。

女性时常在婚姻里不断割让权力,导致格局变低。到了那个忍不了的时候再爆发出累积的埋怨的情绪,丈夫会非常不满意。

遇到不满的事情应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与不高兴,例如,“亲爱的,我看你这两天跟同事朋友出去喝酒应酬,很晚才回来,也没和我说一声,我本来打算买点好吃的,在家吃晚餐呢,结果你也没回来,我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你知道女人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就在家里东猜西想的,特别想给你打一个电话,但我最后还是忍住了。”所以可以适时“故意埋怨”,但是表达出的意思是自己很受伤,而非你很糟糕。

此外,M女士把自己放在一个“孩子”的角色向丈夫索求爱和关注,同时把继女当作婚姻中的“第三者”来防御和竞争。这就形成了“两个孩子和一个父亲”的三角关系,而不是“父母两人和一个孩子”的三角关系。在她和继女的拉锯战中,丈夫在中间,无论丈夫向哪边靠拢,对这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都是不利的。

什么是“家庭三角关系”

P女士遇到的核心问题在于夫妻两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距离偏远,丈夫和女儿的感情距离过近。当家里面某两个人的关系紧张时,其中一方或双方会把注意力投向第三者,第三者则会参与到前两者的问题中来缓解两人间的压力和紧张。这就是家庭治疗大师莫瑞·鲍恩(MurrayBowen)提出的家庭三角关系(FamilyTriangulation):

即通过第三者的介入而转移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在家庭中存在各种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发生,但是通常表现为一对家庭成员联合或抗拒第三个家庭成员。例如,“两个孩子和一个父/母”和“父母两人和一个孩子的”三角关系等。

解决亲子教育问题

丈夫和女儿的关系:一是丈夫觉得女儿很可怜;二是丈夫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三是丈夫需要在家庭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关注感,因此他把情感放在了女儿身上。

丈夫在教育女儿方面偏向溺爱,但是他会不会更加溺爱孩子取决于M女士。如果丈夫认为M女士对她的女儿不够亲近,表现冷漠,这只会促使他对女儿的关心越来越多。因为丈夫的前妻因车祸丧生,他觉得孩子很可怜,后妈对孩子不太好。丈夫见到M女士对女儿冷漠,会担心他不在家时M女士会虐待孩子。

继女虽然被溺爱,但从心理角度上,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父亲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这个孩子没有得到爱,也不懂爱,父女俩缺少深层次的好感,两人之间缺少爱,仅仅是呈现索取与被索取、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M女士的继女15岁,正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她的父亲没有给她竖立边界和原则意识,让她明白做正确的事情会得到奖赏,做错事情会得到惩罚,想要得到额外的东西则要付出代价,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但如果M女士以现在的立场和丈夫沟通这件事就会很尴尬。应该从培养夫妻之间的信任感开始,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前期培养信任感能做的是继续对孩子好,同时让丈夫“看见”,通过自己的行动以及语言表述,让丈夫“看见”。在继女挑拨关系后,主动和丈夫沟通真相。

产生矛盾和分歧后这样调整最有效

在M女士的两段婚姻中,丈夫们都觉得M女士强硬。因为M女士在前期遇到矛盾时都倾向于忍耐丈夫,不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忍耐永远不是长久的办法。夫妻产生矛盾和分歧后,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冷战;二是原子弹(爆发);三是合理的良性沟通。

M女士对家庭的付出主要体现在物质上,她心眼不坏,非常耿直、诚实,但在情感沟通和情绪上的表达偏少,更多地把沟通停留在事务层面,只谈事不谈感情,难以建立夫妻双方深层次的好感。

遇到问题,焦虑状态的M女士可能会先冷战,再爆发。表达方式有很强的负面情绪,话语中带有很明显的指责、埋怨、批评、打压和对抗,难以提供有效的沟通路径。M女士不是真的强势,很多时候她都做出了让步。但她积压情绪直至爆发,以及无效的表达方式让人感觉她很强硬。

回避梳理状态的丈夫可能会躲得更远,回避沟通。建议调整方向:

·学会使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语气、语调、情绪和面部表情;

·学会管理情绪,平时过于压抑自己的情绪,然后突然爆发,这会让丈夫觉得M女士很强硬,而这样的评价会让她更受伤;

·掌握冲突管理的方法,学会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

·注意营造无压力的氛围,对某些话题进行适当的追问;

·可尝试带有一点哀怨的语气和语调,用撒娇耍赖的味道表达期望;

·可以调侃丈夫,例如,“怪不得说男女思维方式不一样呢,果然就是不一样。女人情绪上来就会说一声,丈夫听到什么都想给个解决方案。你吱一声就好,不然我一个人冷飕飕的。”“我刚刚说的这一段不知道有没有人听到,麻烦有人听到吱一声嘛……”·调动别人的情绪有个前提,就是调动自己的情绪。

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自己

M女士可以在丈夫不忙的时候,坐到他的斜对面,削个水果递给他,然后撒娇求关注。丈夫可能还是会拿着手机,但注意力会回到M女士身上。这时,M女士运用以下沟通模型:

●客观描述事实;

·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表达合理的期待。

举例说明:“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前两天咱们闹矛盾了,关于买房子的事情,你知道这是一件大事情,要得到我们双方的认可,而且我希望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你作为丈夫能给一些明确的参考意见。而我对这些并不太懂,所以特别希望你能给一些意见。我当时忙着竞拍,回头看你一直在玩手机、打电话,好像一点儿都不关心的样子,我就有点生气了。当时我心里挺着急的,就说了你两句,你当时说‘选不上就不选呗’。很多女人都是听觉动物,我也不例外。我听了之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剃头担子一头热。你不太乐意的样子和你那时的态度,让我觉得挺委屈的。和你说这些,我并不是为了指责或者批评你。只是我们以后要一起生活,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涉及什么原则,但这样一吵也挺伤感情的。如果说家里有一片云的话,现在的气压都低得快下雨了。我希望以后咱们家能把力往一处使,有时候我们说话都不是很中听。希望以后我们说话之前,都好好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

1.学会使用肯定的言辞

“老公,我看你今天买的青菜很新鲜!”“你今天帮我买的早餐正合我胃口,太好了!”“你今天穿的白衬衫很精神噢!”

“今天幸好有你接我下班,我不用挤地铁,真好!”“你给孩子买的玩具,孩子很开心,你作为一个父亲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暖心了!”

配合肢体语言,如拥抱。

2.学会使用暖心的行为

他工作很累,你回家给他按摩按摩,增加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或者给对方泡一杯菊花茶,对他表示关心:“最近你工作上是不是挺上火啊?我给你泡了一杯菊花茶。”准备一些精心的小礼物,不需要特别贵的东西,但是可以给丈夫的工作或生活带来方便。

3.建立夫妻两人的共同区域

吃完饭,可以手牵手出去散步,一起下盘棋,一起打羽毛球,一起游泳,一起做顿饭,也可以做一些DIY,或者手工油画等。如果丈夫乐于参与,你一定要给予积极的反馈。

营造家庭氛围

改变互不搭理的状态,首先要建立舒适区,保证氛围是轻松和舒适的。我建议M女士和丈夫说话的时候,语言中要有一些起伏,问候一下他的工作或者安排一些家务,例如,家里添置家具和交水电费时,顺其自然地交流一些家庭小事。丈夫不想说的时候就不要多问。

孩子放学回来之后,主动关心对方,说一些亲切的话:“哎,回来了,你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呀?你的脸上怎么了?衣服怎么啦?你今天看起来挺开心的,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跟我讲讲呗?”保持轻松的交流并交流生活的细节。如果实在找不到话题,不用硬找,只要保持家庭轻松的氛围即可。

新组成的家庭需要加强家庭活动,否则很容易形成阵营。这时候M女士可以多和孩子接触,一起去烧烤,或者是大人炒菜切菜,孩子帮忙打下手,让一家人全部参与进来。这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是一体的”。孩子爱玩,参与性强,善于通过体验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维。定期开家庭例会,家庭成员都说说自己的工作学习和新鲜事。

M女士的丈夫是典型的中国式丈夫,他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事业上,而期望妻子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家庭上。在欧美国家,男性对于教育、家庭和夫妻感情维护三方面的投入更多一些,例如,注重休假时间,在家里陪老婆陪孩子,经常一家人出去旅游度假。

典型的中国式丈夫即使有时间也不太会做这些。“典型的中国家庭模式是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和失控的孩子”。女人比较焦虑,她忙里忙外,忙着教育孩子,忙着管理家庭;父亲是缺失的,没有投入很多精力;孩子叛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M女士需要带动丈夫参与家庭活动。

关系破冰,幸福在正前方

两人的沟通方式调整后,M女士更多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使用了具体的、肯定的言辞,双方的关系有所好转。

双方沟通了“十一”黄金周的计划,M女士借此次机会培养和丈夫的感情,心态也好多了。

M女士的工作单位发了一些礼品。刚好第二天要去探望婆婆,M女士建议把礼品带给婆婆。婆婆说她的金耳环断了,丈夫由于最近生意不太好,经济上不允许,因此没有说话。但M女士说由她给婆婆换一个。回来后,M女士去首饰店为婆婆挑选新的耳环,然后把耳环给丈夫,让他给婆婆带回去。丈夫主动问了耳环的价格,M女士没说,但她心里挺开心的,觉得自己为丈夫分忧了,丈夫也关心了这件事。

M女士为丈夫做的一切都出自真心,丈夫嘴上没有说什么,但主动拖地和收拾了家里的杂物,还说他的朋友给他几条新鲜的鱼,让她送给岳母。

M女士学会了表达自己,也理解了丈夫付出爱的方式-他习惯默默地行动。

冷爱与咨询师访谈

如何看待挽回这件事

咨询师答:

首先要看这段感情有没有必要继续。评估值不值得挽回有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分析双方过去存在的问题,哪些是可以解决的,哪些是不可能解决的,哪些是可能解决的,但是需要时间、有一些难度的。这些都需要分门别类地分析。

第二,看挽回的动机,即为什么要挽回。如果希望在这段感情中当一个索取者,当一个小孩子,抱着这种心态挽回的话,我觉得需要调整。有的人是真正出于满足对方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是某种程度上的真爱,愿意为对方付出。我觉得这是正确的初衷。

第三,分析M女士对丈夫放不下的最根本原因,即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带入了某些情结,如恋父情结。(谈一谈情结:我面对案例时,除了了解当下这段感情,我会了解TA过去的情感经历或者婚姻经历,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案例中发现了一个规律,很多人谈恋爱或者结婚,都是为了找到同样、类似的异性,让自己感情的发展规律呈现惊人的一致性。这个就叫作某种循环,或者说是婚姻模式的代际传递。除了档案上呈现的这段情感经历,我会让求助者补充一份自我分析表,涉及双方的原生家庭,尽量详细,例如,父母各自的性格特征,父母的相处模式,谁强谁弱,谁主内谁主外,祖父母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两人与各自的父母亲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这个,很多求助者会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如果求助者是女性,她越讨厌父亲的某些性格特征,她越容易吸引类似的男朋友或老公。这种情况一般不适合挽回。适合挽回的情况是个体不会在感情中带入改造的情结,即在TA的潜意识中不会改造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

求助者的情绪和焦虑,可以运用心理咨询方式来缓解。例如,焦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分离焦虑,而这种焦虑其实带入了过往的情结。很多求助者不知道自己有这些情结,所以持续被影响,如果TA知道了自己有这个问题存在的话,就不会那么容易焦虑了。

举例,一个朋友在面临分手的时候,有男朋友与其他女生疑似暖昧的证据,也不能完全确定,但是她总是在这件事上反复纠缠,特别焦虑,最后分手。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对分手的影响只占六分,但是我们因这件事情产生的负面情绪使之上升到了九分,多余的三分从哪里来?自我分析时会发现主要是来自父母关系的影响,自己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安全感很低。

对案例有什么看法

咨询师答:

这个案例是关于婚姻修复的。咨询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是梳理M女士现在的婚姻和前一段婚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管理自己情绪的问题,她内心对对方有太多的索取和抱怨,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情绪表达模式和情结等。提升内容包括在感情中怎样提升自己的格局,找到硬性价值和软性价值,关注自己的需求度,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即精神不独立、自我认可程度低。

第二阶段:重点是从行为方面指导她的沟通技巧。她有很多需求,但是不知道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通常采用冷暴力或热暴力,结果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让M女士看清情感发生的逻辑,她才愿意改变行为方式,好好说话,运用非暴力沟通。中间涉及一些模拟和演练,例如,最近一星期有两三天老公要在外面喝酒应酬,很晚才回来,而且没提前跟她报备,应对这种情况可以用最简化的模型,分为三步:一是客观描述事情的本身,哪件事情他做的让你不满意了;二是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三是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第三阶段:转给其他咨询师了。

美好的爱情、丈夫对自己的好,是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换来的。要以爱换爱,而不是通过控制去索取。

万物皆有瑕疵,但那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对这个案例有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关于如何处理焦虑的情绪。很多读者在看到真假性分手的挽回框架时,了解了一个清晰的步骤,但是心里难免会有许多焦虑。胡老师提供的对抗焦虑的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量化焦虑和实际事实之间关系的新视角,给我们挽回框架提供一个技术性的补充,值得读者学习。

第二,关于无压力对话。模拟练习是我在咨询时用的,同样推荐给读者,哪怕感情没什么问题,你也要学会无压力对话。无压力对话和非暴力沟通有一定的关系,无压力对话建立在非暴力沟通的基础之上,避免一些压力很大的负面的沟通形态,如批评、指责、蔑视、嫌弃等。当我们从行为上摒弃负面沟通形态的时候,我们本身就能够制造一个比较舒适的对话氛围。至少我们谈论的是客观事件,或者中性事件,当然谈论积极的事情更好。所以,无压力对话对于任何夫妻关系都非常重要,因为压力往往是造成双方隔阂的开端。因为有压力,所以一方选择转身;当两个人都转身的时候,这段关系就结束了。所以,无压力对话是双方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桥梁。

第三,“以爱换爱”的观点,我觉得万物皆交易。这时“交易”是个中性词,因为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来看,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其实就是通过交换、给予来获得所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很多时候感情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并没有把对方看作一个进行社会交换的对象,你的自我笼罩了对方,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但那是你和你父母之间边界不清晰的表现,他们和你没有交换,你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你什么。但如果一个家庭缺乏有尊严的、有条件的、严格的父爱的话,往往会出现边界不清晰的情况。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而母爱是没有条件的,在充满母爱、没有父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边界感,没有边界感就无法理解交换。因为没有边界感的人是不需要交换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我需要的时候就从你那里抢过来。

但是当你建立边界的,你就会理解什么是交换,以爱才能换来爱,我认为这是值得读者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