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吧”这个词近来让我们用滥了。
你知道它通常意味着什么吗?它不是说我们真的不确定,还要思考一个更决断的答案。它通常的意思是“不”。
我们期盼着更好事物的出现……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对眼前的人或事不很感兴趣。它其实就是拖延或者备选答案,是一种避免直接说“不”的方式。
说实在的,“也许吧”就是一个延期的“不”。如果我们把这条真理放之女人,放之朋友圈,它就变成了一个强大的改变机制,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现况。
将“不确定就等于拒绝”这个概念内化,能让你远离好人卡,远离无可避免地等待游戏。
备胎们就像死囚,希冀着这位女士最终能开窍,看到他们的好,然后委身与他们。他们把自己当作“也许吧”。
就如同很多女人相信爱情童话和在爱情中能飘飘然,很多男人也相信破产和冲出朋友圈的不切实际的故事。
这些男人们在女人身上倾尽感情和生命。他们将她奉上情感的神坛,将她当成女王。她把他们踩在脚下,最后怀抱着一个蠢蛋驶向夕阳。备胎心碎不已,却又在下一个女人身上重蹈覆辙。而这个女人又会用一样的方式对待他。这些男人就是不接受教训,因为他们不懂,“也许吧”就是“不”的代名词。
别做个备选项
这个规则实在不能更简单。如果你提出约会某人,而他们的回答——无论方式如何——不是一句回响着的“好”……那何必呢?就是这样。
你为什么想要和一个不高兴见你的人约会?最起码,那人应当和你一样非常激动见到你。如果从他们释放的所有信号中,所有从嘴里说出的话中,从他们的肢体语言和感觉中,你都能得知你只是个“也许吧”,那么也该是你离开的时候了。
是的,也许她很惹火,也许她健康地像座砖房,也许她让你觉得肚子上有蝴蝶在飞。是的,和她在一起时你有各种各样的美妙设想,你认为她就是那十亿人里出一个的真命天女(这是错的,顺便说一句)。
但如果你对这个女人没有性吸引力,以上种种都是一文不值。
欢迎来到朋友圈,一个99%身处其中的男人都和你感觉一样的地方。她对你的态度就是个“也许吧”,对你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性趣或者展开一段关系的意愿。那为什么你还要对她苦苦期盼,试图劝服她呢?
你不是仅此而已,你能做得更好。外面有更多女人会兴奋地尖叫着“我愿意”和你出去约会。你干吗非得说服某人和你在一起?
如果你探测不到她说“我愿意”的意思,你就不值得在她身上再花时间和情感精力。你为何要与一个情感不对等的人约会呢?道理都归结于此。
理解“也许”的拒绝含义能防止你开始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她对你不情不愿,为什么你还要说服她和你在一起?这就像在深水里建造大厦。哪儿出错了?你的大厦应当在基石上。基础应当坚如磐石。
这就是说水中楼阁是不可能的咯?当然不是。你猜怎样?想建水中阁楼,你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和钱财。
你得把水抽干,打好混凝土地基,还得做好防积水措施。一切努力,只为建成那座楼阁。
对于得不到对方明确同意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没法和那个人建立一段关系。要么就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还不能保证成功。
为什么?因为比起你来,他们更准备对别人说“我愿意”。
希望的清泉永远流芳……但你应当把希望寄托在能给你更多机会、更尊重你的事情上。为何非要劝服某人和你在一起?
天涯何处无芳草,有的是人和你跑!你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愿意说“好”的女人身上。
避开灰色地带
希望我给你描绘出的不是一副苍凉的图景,我不是在暗示如果一个女人遇到你时没有给出一个坚定的同意,你就和她根本没机会。但记住,身处灰色地带不是那么舒服。在这里你追求女人的努力事倍功半。
问题是,你不配只待在这个灰色区域里。你不值得将情感精力和你最宝贵的资产——时间浪费在一个也许不能和你走到底的女人身上。
如果你身处灰色区域,你注定要输。“感觉”是一段恋爱或者性关系中很大的一部分。至少,这种“感觉”肯定是你能感觉到的,你会觉得它比“也许”更多。
性紧张是必须要有的。如果在第一阶段或者第一步你就感觉不到性紧张的话,机会就不是太大。有可能你只需要将她当作朋友,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你会对她说“愿意”的那个人身上(她也要回应“愿意”)。
我还没在本章中提到的是,“我愿意”和不说“可能吧”对两者都适用。女方要是对你说出一个热情的“愿意”,你也应当有同样的意愿约她出去,追求她,和她恋爱。
否则,到底有什么意义?仅仅是用她填补空虚,等待下一个更好的人出现吗?当你后退一步这样描述,很清楚,当备胎们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不是配得到一个“我愿意”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停地让自己被“可能”戏弄了。
“也许就是拒绝”对男女双方都适用。她必须有个足够完整的包装,才值得你去投入时间和精力。
别在折中和可能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