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很多人结婚,走了两种极端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戏言:人们都说感情世界的两大悲剧,一则是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另一则是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我只想说“你要是自己没成为对的人,时间怎么可能对呢?!”看完不禁莞尔,让我想起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曾提出过的“克林顿钟摆理论”,据说是他在做编辑的时候,整理克林顿的情人们资料时发现,十几个情人里面只有两类,一类看上去像希拉里,一类看上去像莱温斯基。

希拉里毫无疑问是“女强人”,聪明能干,能够给他出谋划策、陪他冲锋陷阵;而莱温斯基则是个美丽的“傻女孩”,依赖他、爱慕他、崇拜他,愿意成为他身边美好的陪伴。克林顿对感情的需求以及对伴侣的审美就徘徊在“希拉里”和

“莱温斯基”之间,克林顿的母亲就是一位女强人,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于是他的感情世界就是在“重温母亲的温暖以及对母亲的背叛和逃离”之间摇摆。

这和叔本华提出的“钟摆理论”其实是一个意思,人生就像钟摆,总是在两极之间摆动,当一个人处在“痛苦”状态下,他需要用尽一切努力来获得安定的生活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安全;但是当他处在舒适的状态并保持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感到无聊,所以一定要采取一些方式来获得刺激,脱离安全领域。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最后两种成分就是“痛苦”和

“无聊”。

在克林顿的例子中,类似于母亲的希拉里代表安全,婚外情莱温斯基代表刺激,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希拉里代表刺激,因为她的能力和野心总使他的心理处于不舒适的状态,而没有攻击性的莱温斯基能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获得“心理安全”。不管谁担任哪个角色,摇摆的状态是人性中很正常的部分。

看到这里有的人就头疼了,不用说希拉里是向美国总统位置迈进的女人,哪怕莱温斯基只是个实习生,不是佼佼者也进不了白宫吧。这样两个牛叉的女人都Hold不住克林顿,难道出轨是必然的结局吗?

暂不说克林顿出轨的问题,换作是女人也一样。原生家庭里父亲大男子主义、脾气暴躁,姑娘觉得没能得到情感抚慰,暗暗发誓以后找个温和细腻的人,但是真的找到这个人以后,又觉得他优柔寡断没有担当,莫名的又被有些父亲特质的男子吸引了。

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不陌生,那说来说去,到底啥才叫对的人?

我想告诉你: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对”的人。

不管是理性也好,幻想也罢,一旦将某种符合条件的人设置为“对”的,那么相应的“错”就产生了,但其实没有什么是真正的错,认为“错”的那部分往往是我们不能接纳的另一个自己。

如果你是一个依赖性极强的女人,你认为的“对的人”就是可以让你依赖、照顾你的男人的话,那么“错”指的就是他不能照顾你、不能让你依赖的时候。在你打电话他没有接、当你哭泣他却没能贴心安慰、当你无助他却没有及时支援的时候,他就不能满足你的要求了。

他让你失望、让你没有安全感,他是“错”的。但不要忽略了,这个“错”就来源于你本身。因为你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你讨厌自己的这一面,所以才不断地要从外界来弥补。

可是没有什么是能从外界来弥补的,即使你身边站着一个浪漫英俊、专一又多金的男神,他也代替不了你的自信,只会越发衬托出你的卑微。爱情之所以让人着迷,因为它在美丽的同时还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就是:它会放大你内心所有的缺失。

只要心中还抱有“找到对的人”的信念,就很难避免成为不断晃动的钟摆。我们想快乐,不想烦恼;想恋爱,不想伤害,我们总是想极力追求某种对我们有利的方向,而忽略生命的完整性。钟摆的两极就是这样被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自己全然接纳。

不管觉得有多么糟糕,都要成为最接纳自己的人,然后拿出全部的力量,在自己身上找寻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要金钱,就努力积累财富,如果你想要安全感,就得通过自我成长来获取。

当我们花时间精力去寻找“对”的人时,“错

”就在暗中潜伏着蓄势待发。忘记“对”的人吧,先成为“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