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用人单位都害怕女员工生孩子。生孩子本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把生孩子提高到影响职场生涯和家庭生活的大事情,其实就是一个十足的“借口”。
从刚怀孕保胎开始,女性的职场生涯基本要中止两到三年。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建议怀孕期的女性顺其自然,在职场不要处处彰显“孕妇权利”,比如三天两头请假。尽量用平常心保持跟过去工作生活状态一样的节奏。不要“妈妈扎堆”,可以在业余时间扎堆,但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从普通职场同事圈里摘出。或者即使聚集在一起,也永远只探讨怀孕几周几月、哪家医院哪个大夫、男孩女孩。准妈妈们确实是一个生活交际圈,但是请尽量跟职场摘得清楚一些。这时候,越是给自己贴上“孕妇”标签,领导在表达关怀的同时,也会想着你的职位由谁替代,基本上重要的事逐渐不会交给你做了,而很多孕妇也乐于接受“职场隐形人”这样的身份,觉得生完孩子再说。可很多事情,其实不是生完孩子就可以解决或者符合你想象的样子。
更有甚者,还未怀孕,就以半年后怀孕,身体需要调理的名义,自动隐遁于职场。这些,真的不是爱孩子的标志,而是一种自我放弃。
“难道这个时候不是孩子第一吗?你看全家人的眼睛都在我的肚子上呢。我承载了一家人的希冀呢。”你可能会反问我。这个理解看似没有错,但是同时请注意家庭、孩子、职业三者的平衡。也经常有女性朋友会反复问我同一个问题:家庭和事业如何平衡?这里的平衡,其实就是时间分配。只有会分配时间和有魄力的人,才能成为人生的掌控者,而不是被孩子或者家庭、职业拖累,让它们主宰了自己的生活。
这是一个碎片化时间的时代,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巨大红利。碎片化意味着:很多事情,你可以在“间隙时间”里完成。打个比方,我早上出差去广州,中午跟人约谈事,甚至路上还堵车一小时,晚上回宾馆,第二天中午回北京。回到北京已经是晚饭时间。这两天的目的,如果就是为跟合作商谈2个小时的事并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定是远远不够的。那其他时间呢?在飞机上发呆的时候,我思考了新App的开发,以及公司下一步可能的战略规划,包括跟合作商的计划;下飞机堵车的路上、回宾馆的路上等等,那些碎片化时间里,我看了一本关于心理治疗的书,还有当日新闻,以及部分订阅的微信公众号。那些在路上的时间,怀孕时在医院排队等候检查的时间,当你全部把它们有意识地利用起来时,就不会有等待的焦虑,那些都是背景,丝毫不会影响个人当日目标以及阶段目标。
另外就是关于利用时间的“魄力”,这包括如何合理地统筹规划,为自己服务。请小时工做饭扫地洗衣服,不开车出门而选择打车,找保姆住家,不要把自己变成司机、保姆、奶娘,除非你觉得自己每个小时的时间比他们廉价,否则合理运用、统筹规划,才是真正赚到,赚到好心情好精力,来做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什么都自己来,把自己变成最强大的人”——没有错,但是如果把强大消耗在琐事上,最后只会让自己精疲力尽。什么都自己来的老板不会是一个出色的老板;什么都自己来、职场和家庭主妇角色全兼顾的女性,不会是一名出色的女性。用尽自己的时间来达到省钱的目的,不符合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的原则。表面上看,这是规划了有限的金钱;深层次看,你赶走了能赚到更多钱的时间。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不一定所有的女性都要一辈子为职场奉献,用两到三年的时间离开职场做全职妈妈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在做全职妈妈的时候,依然要有着对自己严格的十年规划。掌握人生,就像是制定公司战略规划和阶段计划,只有在人生战略规划上有着清晰的布局,才不会对目前的现状有着无比的焦虑和不知未来何去何从的尴尬。
我知道,那些理解孩儿娘、抒发妈妈现状的抱怨很能赢得转发与共鸣,但是今天我偏偏不。我知道,你会质疑,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买得起他人时间的;你也会质疑,不是所有人都拿职场女性的标准来衡量自我的,这都没有关系。我想告诉你,在孩子最幼小的时候,如果能给到百分百陪伴,当然是好事;如果只能是百分之五十,给到快乐的陪伴,意义远远比给到百分百快乐加焦虑的陪伴,质量要高很多。而这快乐二字,也是维持夫妻关系的密码,这快乐二字,也同样依赖于对自我高级别的战略规划。
另外,孩子确实可以赋予人生一段新的开始,但一定不要成为押宝式的赌注。在亲密关系没有稳固好的时候,如果有可能,不要那么快生孩子;生孩子不是为了赌气,不是争夺利益的方式;生孩子也不是挽回婚姻的方式,很多问题,不会因为生了孩子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