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金星,女人是火星
为何写关于爱的书总是如此艰难
这是一本关于男人和女人的书,关于男人和女人之间可能产生的一种非常奇怪的东西——爱。
爱是人类最喜爱的主题。很少有小说不涉及爱,而不涉及爱的电影就更少了。就算我们不是经常谈论爱,但它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很重要。也许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爱还没上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如今,爱的重要性的确不可忽视,没有哪首流行歌曲会离开爱这个主题。
爱是个庞大的主题,它无所不包。从“为什么会有男人和女人?”到“为了挽救我的婚姻,我该怎么做?”这样的话题没有止境。男人可以爱蓝灰色眼睛的女人,也可以爱泰加地带①的月圆之夜。女人可以爱上男人的某些习惯,也可以爱挤起牙膏来规规矩矩的男人。人们可以爱暹罗●猫,爱带血的肉排,爱科隆的狂欢节,也可以爱佛教寺院的寂静,爱人的谦虚,爱运动赛车以及人类的上帝。所有这一切,人们都可以爱,人们可以分别爱,平行地爱,有些甚至可以同时爱。
①多指西伯利亚丛林沼泽地区。
②泰国的旧称。
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可以爱、值得爱的东西。而本书只讲其中一种爱:男女情侣之间的爱。人们很难写出一本书包罗所有之爱,本书也不例外。男人和女人(以及女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这个主题已经够难的了。因为,男女之间的爱是很难说得明道得清的。虽然最优秀的诗人都涉猎过这一题材,但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却少有触及。
男女之间的爱情对我们却是非常之重要。早在柏拉图时代,西方哲学界就把它作为轻音乐来看待。一旦哲学界通过理性来定义人类,那么,爱情就几乎不再是一种感觉上的混乱(这种混乱往往会造成一些令人惋惜的后果)。很长时间以来,感觉不再是我们灵魂的主人。因为,对于一些不可证明为理性的东西,人们往往保持沉默。哲学史上最有名的例外情况证明了这一规律。弗雷德里希·冯·施莱格尔(FriedrichvonSchlegel),亚瑟·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AabyeKierkegaard),弗雷德里希·威廉·尼采④(FriedrichWilhelmNitzsche),让-保尔·萨特§(Jean-PaulSartre),罗兰·巴特①(RolandBarthes),米歇尔·福柯(Michel①弗雷德里希·冯·施莱格尔(1772—1829):德国哲学家、作家、批评家及翻译家,与其兄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同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
②亚瑟·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
③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及作家。
④弗雷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
⑤让一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思想家、作家,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品。
⑥罗兰·巴特(1915—1980):法国文学批评家、文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
⑦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是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Foucault)或者尼克拉斯·卢曼(NiklasLuhmann)大概也对爱情做了许多思考。然而,在学术界,那些发表爱情言论的哲学家,直到今天仍会遭到质疑,可能还有来自同行的讥讽。哲学是一门十分保守的学科,对很多东西都有所保留。至今为止,关于形式逻辑或者范畴问题的哲学书籍应该远远多于关于爱情的哲学书籍。
然而,对于人类来说,却没有人会十分严肃地认为,形式逻辑比爱情更重要。但是,用哲学的解剖刀去解剖爱情却显得如此艰难。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认为,“爱情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它是绝对意识的一种毫无根据、自然而然的事实”。爱情是一种不明确又很难理解的东西。那么,由心理学家来解读爱情会不会容易一点呢?还是与哲学家半斤八两?那么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呢?他们知不知道,爱情是从哪里来的?爱情为什么常常就这样过去了呢?爱情对现在的我们又有何影响呢?
爱情也许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领域最为重要的主题。它既不能用逻辑也不能用哲学上的“最终理由”来解释。那么,人们是不是因此可以把这个领域的研究交给统计学家,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血液分析以及荷尔蒙测试来做呢?
或许,爱情对于上述的学科来说,研究代价太为昂贵。对于专门从事爱情和婚姻关系管理的咨询师来说,爱情太为重要①尼克拉斯·卢曼(1927—1998):德国当代重要的社会学家。卢曼作为社会系统理论的创新者,被视为卓越的社会学大家。
②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1969):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被视为存在哲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又太过复杂了。它的数量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它的影响是很难估量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令人震撼的。所有的诀窍都是在告诉人们应该采用怎样的秘密计划找到合适的对象,怎样让爱情保鲜,怎样让自己成为并且始终保持魅力十足的情人。所有关于床上的技巧、手艺和“恋爱的艺术”都是写出来的。在大脑研究领域已有许多文章来说明为什么女人用右半脑思考,而男人用左半脑,为男人在冰箱里找不到任何东西,而女人不知道该如何打包的现象作出解释。或者,男人会因为性而感到愉悦,他们总想寻觅维纳斯女神。反之,女人寻找的则是爱情,或者至少也得是战神般的人物,因为就算一块巧克力也能让女人感到幸福。人们似乎只需要读正确的书,就可以最终了解自己和他人。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美好不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也会在书本中。
可是事实上,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男人和女人的问题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吸引和爱慕比任何一个政治问题都难解答。尽管它对我们是如此重要,可实际情况表明,对于爱情,我们只要半知半解就可知足。从爱情的意义和影响力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很令人惊讶的结果。我们乐于接受任何一种简单的解释。如果让我们来说明男人和女人是怎样的,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从男女某些特征而非男女性别来考虑这个问题的,然而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并没有像选择手机铃声时那么多。选择手机铃声时,我们还可以长时间挑选,直到找到适合我们的铃声。
如今,我们要把关于男人和女人以及爱情的问题从各种旧的或新的世界观中解放出来。测量的标杆高悬在那儿,“折磨是什么,我们已经知道了;可是爱情是什么,还没有人揭示”,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Heine)已经做过这样的估测。或许,人们并不想由自己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
也许,爱情根本就不存在。也可能,只要人们在文字中好好研读一下柏拉图的“上帝的疯狂”和道德家拉洛福斯哥的“幽灵”就够了,就可以理解爱情了。
爱情是一个世界,在爱情的世界中,强烈的感情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它和艺术以及宗教一同分享这些多彩的想象。这也和想象的世界有关,想象的价值存在于直接的、有意义的经验中,而不是理性和知识中。人们可能会认为,爱情的逻辑只有在文学中才能拥有它的位置。有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甚至认为,是文学创造了爱情。那么,是不是我们只能从文人墨客入手来了解爱情呢?
在本书的“我是谁?”这一章节中,我用不大的篇幅(犹如漫漫夜空中的一束微光)阐述了爱情。我自己也很有兴趣探索银河外星系和宇宙,它们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为什么做如此类比呢?因为,首先,爱情主要跟我们自己有关,而与其他人的关系较少。第二,爱情在一定程度上又好像是隐藏在恋人间的。爱情不是完全公开的,这当然不错。
①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19世纪著名德国诗人,代表作有《乘着歌声的翅膀》等。
我们的激情与狂热,我们的热情和无条件的妥协意愿并不是在明亮如白昼般的灯光下成长的。它们总是需要黑暗,黑暗总是围绕在爱情周围。
那么,如何去写这方面的书呢?如此私人、如此隐秘又充满了美丽幻想的主题?在这本书中,你不会学到如何提高你的床上技巧的诀窍。本书不会向你提供在某些方面的帮助,比如性欲方面的困难、嫉妒性攻击、爱情困惑和对伴侣的信任缺失等。它不会增加你的吸引力,也不会介绍两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窍门或者建议。不过,它可能会使你意识到一些你之前不了解的东西。你会产生兴趣来仔细研究这个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想生活的疯狂的世界。也可能,你会和我一起思考你在性别和社会方面的角色行为,思考你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正常反应。可能你也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候更加明智地对待自己,当然,前提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你想这么做。
我觉得,那些正是当今哲学的意义所在。它不再一味揭示真理,而是尽最大努力使各种新的关联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这个要求已然不低。然而,作为爱情的代言人,哲学家现在面临了很大的竞争,很多心理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者、文化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越来越多的化学家、遗传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大脑研究者和科学记者都着写了许多爱情方面的书籍。
在这诸多领域中诞生了许多十分有意思的见解。不过,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是乖乖地分别排列,就像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物种一样,只是偶尔才会有直接接触。“人是动物”、“人是化学”、“人是文化体”——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得出的有关爱情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至于忠诚、结合、感觉变化、异性间相互吸引力这些问题,每次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解释。
这个结果很令人吃惊,比大家一致认同的在现实生活中所有人都是与其他人相互关联的结论更令人吃惊。每个人都在谈论“爱情”,每个人谈论的都是同样的爱情,这难道没有说明事实吗?那么,人们是如何在社会学家说的西班牙语和遗传学家说的汉语中建立联系的呢?在睾丸激素和苯基乙胺、自我欣赏和繁殖排斥、族群选择和期望的期望之间,共同点又在哪里呢?存在一个排列等级吗?抑或它们是平行的?或者是不是它们都归属于某一更高层级的概念?
如果我们看一下专业文献,就会发现许多并行存在的定义。社会学家不会理会爱情的化学因素,反之,研究爱情的化学家也不考虑社会学。或许在自然科学内部或者人文科学内部会有相互的理解,但在这两种科学之间却存在着一条几乎不能逾越的鸿沟。
这条鸿沟正是吸引我的地方,因为我觉得它不应该存在。童年时,我就对动物学很感兴趣,动物学对我的吸引力至今仍未减弱。对我来说,动物学比任何一门自然学科都更能激起我们生命存在中的神秘火花,我大部分类似宗教的经历都跟动物学有关。现在,我依然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生物学方面的解释文献。其中的大多数假设都没有得到解释,就是说,他们的假设没有稳固的支撑点。正是对这一领域的长期接触,让我在读到生物学家所给出的奇怪解释时感到恼怒。比起其他主题,生物学家在阐述男人和女人这一主题时给出的奇怪解释最多。许多用人类欲望来解释的生物学观点无疑都应归为这一学科领域的最低水平,但是这些观点却得到心理学家的支持和传播,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以生物学的名义说话。
人们可以用哲学来支撑有关这方面的批评。人们可以说:对于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研究人文,从人文科学角度来研究自然,我很感兴趣。对于自然科学中毫无修饰的平白和人文科学中智慧的修辞,我同样喜欢。我不属于什么派别,也不需要捍卫某人的观点。我不认为,通往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我不是自然学家,自然学家认为人们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我也不是唯心主义者,唯心主义者认为,人们可以放弃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我觉得,两者都需要:哲学离开了自然科学就是空洞的;自然科学没有哲学也是盲目的。
事实上,并不存在一门关于爱情的可靠的科学学科,尽管有许多这方面的承诺。即使是新近经常被引用的大脑研究也不是。因为,女人思考时用的大脑区域和男人相比没什么差别,是一样的。就连黑猩猩思考时用的也是同样的大脑区域。从人体结构方面来讲,女人和男人的大脑构造几乎是没有差别的。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是非常相似的。不然的话,带有典型男人性格特征的女人(比如十分善于打包的女人)就是不正常的了;
而善于倾听的男人则是有病的了。
我试图利用各种不同的学科成果来寻找有关爱情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使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起来。读者在读到“我是谁?”这一章节时将重新看到一些哲学家的老面孔,也会认识一些新的面孔,如朱迪斯·巴特勒①(JudithButler)、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Ryle)、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或者米歇尔·福柯。另外我也会详细介绍一些生物学家,如威廉·汉弥尔顿④(WilliamHamilton)、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Morris)、罗伯特·特里弗斯①(RobertTrivers)和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学家,如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和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列举的这些人并不是挑选出来的“最重要”的爱情思想家。他们也并不一定是各自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的观点与本书所讲的主题有关。
为了理解爱情的生物学因素,我们必须先有个概念,进化是什么,进化是如何进行的。也就是说,要研究一下基础问题,①朱迪斯·巴特勒(1956一):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其研究领域有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以及伦理学。目前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系。
②吉尔伯特·赖尔(1900—1976):20世纪最有影响力之一的英国哲学家,曾任教于牛津大学。
③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SandersPeirce)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
④威廉·汉弥尔顿(1939—2000):英国皇家学会成员,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进化生物学理论家之一。他提出亲属选择理论,解释蚁类中工蚁的行为。
⑤德斯蒙德·莫利斯(1928一):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牛津大学研究员。
④罗伯特·特里弗斯(1943一):美国社会生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
①理查德·道金斯(1941一):是英国进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在1995—2008年担任牛津大学公众科学普及教授,现任英国人文主义协会副主席,并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⑧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
④乌尔里希·贝克(1944一):德国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当今流行的关于不同生物兴趣和男女喜好的理论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第一至五章在我们性别角色的生物和文化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标记和特征是从哪来的?是从我们的动物遗传物质?是从石器时代还是当代?(第一章)。我们的基因遵循哪些结构组织,又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第二章)。哪些是典型的女性性特征,哪些是典型的男性性特征?人们对此真正了解多少?(第三章)。女性的大脑运作不同于男性吗?(第四章)。文化对于我们,男人和女人,对自身以及对世界的了解有多大的影响?(第五章)。
第二部分,即第六至十章,阐述的是爱情本身。首先是关于爱情在生物学上的意义。到底为什么会有爱情?有没有可能,即爱情最初根本不是为男女关系“设置”的?(第六章)。我们试图解释,这样一种不规则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爱情不单单是情感。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恋爱的时候,在我们头脑中会发生什么呢?当热恋变成爱情的时候,又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呢?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草原田鼠比它们的同族——凶恶的山里田鼠——忠诚,和人类一样,这也跟化学因素有关。
不过同时还很明确的是,总的来说,男人和女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和化学因素有关,而是和自我概念(第七章)以及早期童年经历有关(第八章)。我们会了解到,对于爱情的渴望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近距离和相互结合,也是一种激动和亢奋,甚至是暂时的距离。爱情并不是完全无私的,也不完全是伴侣关系(第九章)。爱情把各种不同的渴望和想象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它们获得一个十分稳固的“密码”。爱情是一场带有期望的游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值得期望也因此被期望的游戏(第十章)。在本书的第三部分讲述的是当今关于爱情的个人的和社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觉得浪漫的爱情变得如此重要?(第十一章)。在几乎所有的浪漫都已堕落成消费品的今天,还存在“真正的”爱情吗?(第十二章)。看一下今天家庭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就可以知道,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是一件多幺困难的事情(第十三章)。最后,简单总结一下问题的起源和处理所有这些混乱感觉的困难(第十四章)。
理查德·戴维·普列希特
2008年12月,卢森堡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