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欣赏的自信,基于完整的自知——不但知我所能,而且还要知我所不能。两者缺一不可。单是“知我所能”会使人狂妄自大、自负骄傲;单是“知我所不能”又会使人盲目自卑、妄自菲薄。这两者都偏离了清醒的自知,进而远离了自信。“自信”既不自卑,也不自大,恰是这“自卑”与“自大”两个极端之间那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那条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中道”,所以有时我们给自信一个别称——“不卑不亢”。
“极端”如同“黑白”,非此即彼,太过极致纯粹,“中道”则如“灰”,有近乎白略带黑的浅灰,有接近黑而少掺白的深灰,其间还有各种比例调和之下的这灰那灰种种灰,层次不同,变化多端。
“我所能”与“我所不能”不论孰多孰少,总会贯穿每一个凡人的一生,每一个人都有“我所能”与“我所不能”,无一例外,差别只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与“不能”的调配比例、具体内容,比如有的人相对而言更全能一些,五花八门皆有涉猎,有的人则专注一些,不懂经济金融、时尚流行,却精通医术。
就像苏格拉底所说:“我知道得越多,我所触及的未知领域也越广阔。”换言之,随着我们知识的深入、阅历的增长,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我所能”,而同时,“我所不知”“我所不能”的领域也在随之无限扩大,世界并不因为我们渐趋充分的“认知”而变窄变小变无趣,相反,它会随着我们视野的高远、心胸的开阔而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奇妙,于是“自信”便成了我们在“能”与“不能”之间流转游移的人生自在。
当然,“自信”不只是基于清醒的“知我所能”与“知我所不能”的知性认识,也不仅仅停留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自我心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自信”还需落实为一些更具可操作性、有益于更多人的东西,我称之为“行动”与“事实”。
“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真正的自信者,会用一生的时间来探索什么是力所能及之事,对于它们,我要尽可能做到完善,不是敷衍、不是应付、不单求完工交差,而是要言之必行、行之必果、竭尽全力、善始善终;同时,真正的自信者,每一天会用一定的时间来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我不懂、做不好的东西,我要保持谦逊、保持尊重、保持风度。
这是我勾画出的“自信”和“自信者”的精神样貌。不过,“知我所能”指的不仅是知道什么是在可见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做得了的事,比如搬柴送水、洒扫应对,更至关重要的是,“知我所能”意味着深入挖掘自我尚未展露的潜能、了解自我内在的天分,然后尽己之力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天赋获得最大程度的施展。
就像小鸟知道自己是小鸟,它的天分、它的“所能”是“飞翔”,广阔的天空和静谧的树林是它心之所属的那片精神的故乡;小鱼知道自己是小鱼,它的天分、它的“所能”是“游泳”,在潮流汹涌的江河湖海中随波逐浪便是它生命的归宿。
对于每一个拥有自然的、独特的天分的人,他的内心深处都静卧着一块无可忘怀、欲罢不能的人生舞台——在那里,我愿意像火一样纵情燃烧、似烟花般极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