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深感惊喜和使人惊喜

我们热爱善、追求道德,但这并不依赖于我们自欺欺人地贬损物质的价值或者斥责自己、他人、世人追求物质丰富的想法。我们无法否认,物质是重要的,物质力量是巨大的,人们的追名逐利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时不时我们应当提醒自己和他人这样一个不容忽略的真相:“功利”价值或物质力量自有其局限性。它们是有用的,但它们不是万能的;它们是美好的,但它们不是唯一美好的,也不是最美好的。就像我和一个朋友聊天时谈到“挣钱”,他说:“我们应当努力挣钱,因为它重要;而我们挣钱,最终只是为了——有一天它对我们而言不再那么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有相似的认识:“我热爱物理学,因为我深知物质的力量。但是对物理学研究越深入,我越发现物质的尽头,屹立的是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又怎能离得开“道德”的引领?

当我们面对思想与知觉、理智与情感、公正严明与慈悲为怀……这些看似相互矛盾却都格外美好的东西时,我们常常努力去寻找两者之间那一条“恰到好处”的“中道”。那么同样,在“功利”与“道德”之间、在“物质”与“良心”、“他人”与“我”之间,我们也需要一种适度而动态的平衡。

“世上只有两件事最有价值:深感惊喜和使人惊喜”——诗人波德莱尔如是说。这话曾点燃我,激发我借着他的话扩展开去——世上只有两件事最有价值:liveandletlive(自己活和让人活);世上只有两件事最有价值:好好活,和让别人好好活;世上只有两件事最有价值:活得幸福,和帮助他人活得幸福。于是,我们似乎发现了存在于“他人”与“我”、“道德”与“利益”之间的一个潜在平衡点——为自己着想,但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也为别人想想。

借此,我们来澄清道德的一个误区:道德从不禁止我们为自己着想,也不要求我们100%为他人着想,它只是希望我们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能留10%或者20%的余地也替别人想想。事实上,这是一个多么浅显易懂又理所应当的事情?一位基督教牧师曾写下这样一段自白:他们要抓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我没有说话;他们要抓共产党,我不是共产党,所以我没有说话……他们要抓我,也没有人为我说话。19“我们应当为自己着想,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着想,又能指望谁为我们着想?可如果我们只为自己着想,我们还是人吗?”20所以,道德并不是要让我们成为毫无私心杂念、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它只是期待我们成为一个能留那么一点余地对他人将心比心的、可爱的“平常人”。

常常看到那些考进一流“名牌大学”的年轻人脸上不由自主洋溢着“自豪”与“幸福”,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格外幸运。或许他们当中很多人所认为的“幸运”是在于:与同龄人相比,“名校”帮助他们离“名利”更近了一大步,“名牌大学”就意味着今后闪闪发光的“名牌履历”“名牌单位”“名牌生活”……我真心希望他们在所谓的“名校”中能收获到一些更真实的“幸运”——一些能使自己生活得幸福,并且能帮助他人收获幸福的东西;一些令人终身受用,或者令人终身快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