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到梅先生的那句话,大学之为大学,并非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所以,大学要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大学要培养的目标,要么是技艺上的能人,要么是人格上的伟人。当下很多人评价一所大学是否杰出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它孕育了多少伟大的专家。你看看我们很多大学的宣传册,都是某种“名人录”,包括哈佛、耶鲁,都是哈佛名人录、耶鲁名人录、复旦校友榜,其中计算你培养了多少院士、拿了多少国内外的奖。现在更令人不堪的是,有的地方评价一所大学是否杰出,只看造就了多少有钱人,多少人上了“财富榜”。这个标准重要不重要?坦白讲也是重要的,这也是一种才能的彰显,确实可以作为衡量一所大学高下的标准之一。但是,我们要知道,标准并不是只有这一个,而且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大学之为大学,是因为有大师。当我们衡量一所大学是否杰出的时候,除了要看它孕育了多少伟大的专家,我们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大师之为大师,还有一个更深的意蕴,那就是伟大的人、伟大的心灵。我们未必能成为伟大的人,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希望培养自己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这是可能的。
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需要一些机遇和巧合,还需要一些幸运,这是人力不可及的。既然人力不可及,就不要计算它了,因为它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但是,有些东西是人力可及的,那就是让自己在有生之年,尽可能拥有一颗伟大的心灵,这是我们可以去做的,是我们可以去争取和努力的。
一所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也许真的在于它培养了一些伟大的专家,这个是可以排名的。比如说大学的就业率、院士的数目,这些都可以排名。但是,要了解一点,一所大学是否一流,确实可以用这些可排名的东西来进行衡量,但决定一所大学是不是超一流的,往往要通过一些无法排名的东西来衡量。这取决于这所大学是不是在尽心尽力培养一些美丽心灵,是不是在尽心尽力塑造一些堂堂正正的人,是不是在尽心尽力培养一些社会的良知,是不是在尽心尽力培养一些至真至诚且身体力行的人。一个超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不止在于伟大的专家,更在于它是否培养出了一大批深明大义的好人,一群真正热爱“善”并且在实践“善”的好人。
所以,一个一流的大学关注的可能是学生才能的卓越,但是,超一流的大学关注的是学生灵魂的卓越。当所有人都把哈佛当成是一个伟大目标去追求的时候,哈佛学院前院长、资深教授哈瑞·刘易斯写了一本书叫作《失去灵魂的卓越》。他说,现在的哈佛越来越背离了它的初心,它追求的是一些才能的卓越,却忘了我们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成为堂堂正正的人,成为求真求善的好人。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我们应该追求成功。有一些成功是无需灵魂的,如果你没有灵魂,反而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我希望,不管在今后的人生中怎样谋求自己的发展,都不要忘了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灵魂的卓越”,它跟你在现实功利层面是否成功,其实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只有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只有一个灵魂卓越的人,才能够识别和认出另一个卓越的灵魂。世界上有这样的东西。
牛津大学影响了整个世界,它成立于1167年,在这将近千年的历史中,它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但有意思的是,在牛津的官方宣传资料中,几乎看不到这些成就,这所英国最古老的大学,甚至从来没有举办过一个像样的校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学术、对真理的追求,让它畏惧名利,让它甘心与名利保持距离。这才是它之所以是牛津的原因,这就是它不一样的地方。在这里说“与名利保持距离”,不是说大家不要挣钱了,不要找工作了,拒绝名利。真正与名利保持距离,是指你身处名利场中,你的内心却还能保持清醒,你站得比名利更高,不轻易受其干扰,这才是真正的跟名利保持距离。
所以不是说不要去争取名利,去争取吧,如果你是一个好人,那么钱到了你手里,比到坏人手里用处更大。但是,我们要学着在名利场中保持陶渊明式的“心远地自偏”。将来有一天你们中会有人很有钱,会有人很成功很辉煌,但还是要“心远地自偏”。有一天当你掌握了名利,拥有了名利,那个时候你就能真正明白什么叫作自甘与名利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