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与知人

生活中我们常把很多注意力、关注点放在对别人的了解上,对名人、对明星、对领导、对同事、对朋友圈里的这人与那人……我们总想看懂别人,这样我们就能变得更主动一些,更高明一些。可是,一个人如果看不懂自己,几乎不可能看得懂别人,这是一个人认知的自然次序。要知人,须先自知。你想想,你和你自己朝夕相处,却都不见得能看懂你自己;而其他人跟你只是在工作上、生活中偶尔相交,有一面之缘,你凭什么就认为你有可能看得懂他?他不一定比你更简单,更透明,更容易看穿。所以,要知人,发力点不在他人,还是在自知。

我很喜欢哲学家萨特的一句话:“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是不是我的我,是我所不是的人。”虽然人和人之间常常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差别,但即便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往往也有一些相通之处。因为人性是相通的,你有悲欢离合,他也有,你对快乐充满热情,你对痛苦难以忍受,他也如此,大致相似。

所以,如果你了解你自己,那么他人不过是另一个你,仅此而已。你的人性也是他的人性。如果你知道了什么是你不想要的,那么你多半也知道了什么东西不应当施加于人,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正说明了自知是知人的前提。

所以,人和人很不同,但相互之间的距离也没有那么远,毕竟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常人,有着平常心。所谓他者,其实就是另一个平常人,另一颗平常心,另一个我;所谓世界,其实就是无数个平常人,无数颗平常心,无数个我。什么叫博爱?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他人当成一个平常人,当成另一个我。平常人都会犯错,都有很多脆弱,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我自己作为一个平常人也是一样。那么当你真正明白自己会犯错和自己的脆弱,你自然而然就会对他人犯的错和他人的脆弱有了一份理解与体谅,这就是以平常心待人,这就叫作博爱。如果你能原谅你自己,那就用这种态度去原谅另一个我,另一个平常人,另一个平常人犯的一个平常的错,这就叫包容,这就叫博爱。其实没有那么难。

所以,“人啊,认识你自己”,是普罗米修斯历经千辛万苦,从神界盗送到人间的一颗精神之光的火种,为此他忍受了万劫不复的苦难。所以,人啊,不要辜负了这一番苦心,不要辜负了我们这仅有一次的人生。

这世界上有很多一次性产品,而其中最珍贵的一次性产品,就是你的生命,用完了就没了,所以要慎重地使用,要郑重地决定。我们只活一次,你怎么舍得对它一无所知,让它不美丽、不幸福呢?

“认识你自己”,其实是一切学习和修行的起点和原点,这是一个生命的学问,需要你在生命中去学习,用自己的一生去修行。其实,学什么都是一条路,都通向自我认识;走多远都只是一个方向,为了找到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