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理解一个观点也好,去做一件事也好,去作一个选择也好,我们都尽量不要走极端,要把那个极端选项当成最后一步。我有个朋友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所以,当你觉得好像没有办法了,必须要走极端的时候,请你挺住,忍住,再等一等,常常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柳暗花明中会突然冒出一个办法,不需要你去走极端了。真正聪明的脑子不应该用来走极端,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就体现在看似非此即彼、必须走极端的情况下,你能否挖掘出第三条路,在两个强势的极端之间寻到一条若隐若现的中道。真正的智商高下就应该体现在这种时候,不是吗?其实极端都是片面的,不片面就不成其为极端。而走极端其实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走中道才叫真的难!
我们常说“出世”“入世”,就好像出世是一种很高的修为。其实,彻底出世——跑到寺庙里、深山老林里去,离群索居,回避世事,这并不难,挺容易的,不就是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承担了嘛。同样地,彻底入世——完全陷身于名利场中,纵欲享乐,骄奢淫逸,这也不难,挺容易的,不就是来什么接什么,全盘放开,无所谓取舍嘛。真正最难的,是以出世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真正最难的,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一条中道,保持一种平衡。
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是关于郑板桥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郑板桥有一次跑到山东莱州凌峰山去参观郑公碑,他观摩了很多,欣赏了很久,下山时天色已晚,于是他就住在山下一个老书生的家里,这个老书生自称“糊涂老人”。郑板桥满腹诗书,和老人交谈之间,发现他言谈举止不俗,性情高雅,所以两个人相谈甚欢。老人家里放了一个特别大的砚台,有一张方桌那么大,石质细腻,雕工精美,郑板桥忍不住赞不绝口。老人就说:“我们相逢是缘,如果您不嫌弃,就在这个砚台上题一行字,留作纪念吧。”
郑板桥当即拿出笔墨,开始题字,题的就是“难得糊涂”四个字,题完之后盖上了自己的大章。哇!这个大章太酷了,上面刻着“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本该迎来一番赞誉,结果老人却淡然处之。郑板桥写完字后,发现这个砚台还留有很多空间,就对老人说:“要不您也题几行字吧。”老人没有推却,他题了什么字呢?——“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题完这行字之后,老人也拿出自己的印章,盖在上面,印章刻的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一下被震住了,知道这是一位情操高洁、退隐江湖的官员,顿生敬佩之意、羞愧之心。他一定要把前面丢人的一幕给扳回来,于是又主动在后面加题了一行字,这行字是——“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呢?就是想说明做人要尽力达观,保持平衡,走中道。美石是什么?是经过精心雕琢的东西。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种雕琢,就是要努力把学生变成一块美石。顽石是什么?是有野性、有血性、童心不泯的人。我希望我们在经历教育的重重雕琢、文明的不断驯化,最终成为一块美石之后,也不要丧失自己与生俱来的野性血性,不要丧失那与生俱来的纯真率性,不要丧失我们的本色与真性情。就像美石和顽石,雕琢与天真,要保持平衡。
我发现我身边就有很多人,读了几年书之后,知道了“文化人”是什么样子,却不知道“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了。
我认识一位老爷爷,70多岁,以前是圣约翰大学的,也算是块被熏陶过的美石,他小时候练了一点武术和太极拳。我一直以为太极拳是花拳绣腿,没有什么实战效用,结果有一次,我和他在公园里面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偷,偷了东西狂奔,就像电影画面那样。然后那位老爷爷竟然半路杀出去,“噌噌噌”几下,就一指封喉,把那个小偷按在地上,让他快把东西交出来。我这才发现,原来练太极拳身手可以如此了得。
这就是美石与顽石并重的一个完美体现。我说的“顽石”并不是指他会武功,而是指人在关键时刻,能够不完全通过理性来权衡判断,是出手还是不出手?会有什么得失?会不会被周围人笑话?那样真是读书读傻了,变成书呆子了。我说的“顽石”是指,多年的文化熏陶并没有改变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血性,没有遮住他的一身侠骨。当美石加上顽石,集聚在一个人身上,那么他就是个了不起的文化人,也是个了不起的人。
糊涂老人说“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一定是有感而发。教育能够把人熏陶得非常有文化,非常有风度,非常有学养,但是不要丧失你与生俱来的率性、血性与野性。野性不同于野蛮,野性是一个很高级的词,它意味着豪放不羁,充满力量。创造力就来自于野性,所谓“创造”,就是你制造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东西,那还不够“野”吗?所以,我们要美石与顽石、知性和野性并重。
千万不要读了书,知识越来越丰富,看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会说的道理越来越大,最后却变得越来越不通人情,越来越不懂寻常生活之滋味。那样的话,你这个书真的不应该读,你毁就毁在读了几本书。
郑板桥的第二句话“聪明与糊涂”,聪明指的是智商,糊涂指的是胸怀。糊涂在这里不是指智商不高,而是指不计较。所以聪明、智商高很好,有胸怀、不计较也很好。如果你是个聪明人,而且还是个不计较的聪明人,那就是高上加高,好上加好。我们常常觉得聪明和糊涂是矛盾的,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所有的聪明才智都应该为你的胸怀气度服务。你要有一颗聪明的头脑,同时要有一个宽厚的胸怀,而正是你聪明的头脑,能帮助你宽厚的胸怀得到更好的实现。换言之,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应该用来想方设法地更宽厚地待人,更宽厚地爱人。
比如说,真正有胸怀的好人,他对一个人好是不图回报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真对一个人好,就不要计较得失,就是对他好。他回报你,你对他好;他不回报你,你也对他好。
所以,真正对一个人好,就要对他好得看不出来;要对他好得让他没有心理负担,不必心心念念总惦记着要回报你;要对他好到他还能和你平等相处,不会感到自惭形秽,对你有所亏欠。所以一个有胸怀的聪明人,他会使他的聪明才智化作各种奇思妙想,来使他宽厚的胸怀变得更宽厚,使他善意的传达变得更得法。
可见,那些看似矛盾的东西,理性与感性、知性与野性、聪明与糊涂、美石与顽石,诸如此类,本身是不矛盾的,矛盾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不要陷入这种人为制造的矛盾里,而要去寻找它们的共性,去打破它们看似矛盾的隔阂。当你学会在它们之间架设桥梁,互通互补,那你就正在渐渐地成为一个达观中正、兼容并蓄的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