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说,评价一个人分四个层面——神、智、器、识。其实自我评价何尝不也是这四个角度?
“神”——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人格、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品质。像“格调”或“品位”这些词,一般我们用在审美领域比较多,但实际上,人格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格调,人格高,格调就高,人格低,格调就低,品位也高不到哪里去。如果人格足够高、格调足够高,那就是传说中的“人格魅力”。这就是“神”的层面。
“智”——既然位列第二,可见不必太拿智商当回事。说起来,智商确实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聪明固然好,但如果一个人不那么聪明,人格却很高,他的人格就可以弥补他的智商。因为一个人人格高,就会结交到真正的知己、挚友,那些足够信任他、他也可以足够信任的人,在关键时候会给他帮助,使他度过难关。古人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实就是参透了这个道理。智商不能弥补人格,人格却可以弥补智商。我们常说“贵人相助”,可世上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贵人为什么偏偏要帮你呢?你有什么东西入了贵人的法眼,使他愿意为你出手呢?我们之前提到,“贵”字总是指向精神的,所以既然称之为“贵人”,那么能打动他的,终究还是你的精神品质。所以,自我认识也意味着要了解自己的智商,而了解自己的智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明白:这世上有很多事,光有智商不够。
“器”——指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才能本事,有什么用处。所谓自知,当然要包括了解自己的本事,知道自己的能力。这里我要奉送给大家两句话,代表了认识自己能力的两个方面——第一句,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第二句,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你如果只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你只是知道了一个方面。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但知道自己的能力,还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知道自己有能力不可及之处。而在自己能力边界之外的东西,他保持谦逊,保持倾听。“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这两者合起来,才是对“器”的完整的自我认知。
“识”——最后的“识”很好理解,指的是知识与眼界。
所以,人要有充分清醒的自我认识,就要认识自己的神,了解自己的智,看清自己的器,知道自己有多少眼界、多少知识。当你层层深入,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才能够找到你自己,找到你的路。当你找到了你的路之后,你就可以专注地走这条路,一路向前奔跑,这是一种非常喜悦的过程。没有徘徊,没有迷茫,没有纠结,心无旁骛地走自己的路,走得更远,登得更高,也不回头。有一天你偶尔一低头,就会发现脚下群星灿烂——这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
所以人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神、智、器、识”,明确自己的底线,看清自己的边界,找到自己的路,然后沿着这条路专注地走下去,心无杂念,全神贯注,这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
常有女孩子会对男朋友说:“你这个人啊,我这么风情万种,你却不懂风情,讨厌!”可是,在追问别人是不是懂你的风情之前,你是不是该先问问自己,你懂不懂自己的风情?如果你自己都不懂,别人怎么会懂呢?你自己一天24小时、分秒不离地与自己相处,都没有看懂自己的风情,对方又怎么能解得了你的风情呢?所以,关键还是要“自解风情”。一旦自解风情,则风情自成。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当你真正找到你自己,活成你自己,如你所是,你根本就不需要去跟别人争。只有当大家都是猴子,都要爬树的时候,才会出现竞争。而你发现自己是条鱼,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游泳,根本不需要去加入爬树的竞争行列。只有当大家都要做苹果,都要比甜的时候,才有了竞争。如果你发现你是一颗盐,那你好好咸着就是了,不必去变甜。所以“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搞清楚你自己是酸甜苦辣中的哪一种,然后做你自己,走你的路,不需要去争去抢。因为别人只能“成为他自己”,只有你能成为你,所以在“成为你自己”这件事上,你没有竞争者,没人比得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