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旧伤,才能实现自我突破

“只要你去做,明明可以做到的,却……”,听到别人这么说,有的人会感到受伤,有的人却会开心地回答,“说的也是啊!”,从而充满了斗志。

同样一句话,为什么会引起如此不同的反应呢?

听了这句话感觉受伤的人,并不是此时的这句评判刺伤了他,而是因为他本身曾经因这句话留下了心理阴影。

一般来说,偶然的一句无心之语是不可能给他人带来心灵创伤的,但很多人对此有所误解。

人,并不会因别人的一两句话而受伤,而是这句话碰巧触动、撕裂了心灵深处的“昔日伤口”。也就是说,“受伤”的实质是“你偶然的言行,恰巧触动了我的旧伤,引发了我不美好的回忆”。通俗地讲,就好比一个人的腿或胳膊曾经受伤骨折了,以后每逢阴雨天,原来骨折过的地方便会隐隐作痛。

听到别人说“只要你去做,明明可以做到的,却……”感到受伤的人,大抵小时候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小时候,有些事情我们无论怎么努力还是做不到,但母亲却一次次地说:“好好做的话,肯定能成功的,再试试!”这让我们感到痛苦不堪,忍不住在心里呐喊:“不要随意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没看到我已经拼尽全力了吗?”

幼时不愉快的记忆就这样残留在我们心底深处,长大后,一听到“只要你去做,明明可以做到的,却……”这句话,就会感到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不禁哀叹“可不可以不要对我抱有这么高的期望?!”一想到“你说这些倒是挺轻松,可一旦我没达到你的要求,你就会掩饰不住满脸的失望”,由此我们便会觉得无比受伤。

同样,听到“别磨蹭了,赶紧!”这样的催促时,有的人不会多想什么,而是一边爽快地回应“知道了”,一边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但是,有的人却会瞬间情绪低落,沮丧地想:“唉,我果然还是一个干活磨蹭的人啊”。

后者一定是在小时候曾被父母训斥“别磨蹭了,快点!”“哎呀,你就不能像哥哥那样抓紧时间吗?”,并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或者,在学校里曾被老师训斥“吃饭慢的同学继续留下来吃饭”,那种在极度羞耻中狼狈吞咽的经历一直留在记忆深处。

我们听到“别磨蹭了,赶紧!”这句话之所以会感到受伤,就是因为这句话触动了记忆的开关,过去的惨痛经历涌现在了脑海中。听到别人说出“只要你去做,明明可以做到的,却……”“别磨蹭了,赶紧!”这些话的一瞬间,你脑子里随之冒出的是“唉,别人一定认为我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笨蛋”的想法,所以我们会感到受伤。我希望大家认识到,受伤的前提是这个“一定”背后隐藏着你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自己认定自己是一个“平庸之辈”,自己给自己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所以,当我们在职场上感到受伤时,不妨思考一下“我们心中是否有旧伤”,“是不是别人的话恰巧触痛了这块伤疤”?

虽说是旧伤,但伤疤被触动时,反而会丝丝拉拉地一直疼,让人更加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