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章节,我已经给大家做了分析,孩子之所以跟父母产生矛盾、引发争吵,是因为“真希望父母能……”的愿望未能实现,在别扭中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武断思维模式,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不仅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僵,也会影响到其他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来考虑,他们之所以对孩子如此严苛,是源于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害怕自己“被嫌弃”“被指责”,担心“将来会出现不堪的局面”。
这些话、这些道理,人们在听别人讲时,能理解也能接受,可是一旦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往往就变得茫然若失起来。
“我到底希望父母怎么做呢?”
“我坚信的‘一定……’到底是什么呢?”
“我到底把自己什么样的恐惧和焦虑强加在孩子身上了?”
……
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要说这时候应该怎么做,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出来”。
因为,如果任由“真让人上火!”“为什么不理解我?!”“心里没底啊,怎么办呢?”这样的负面情绪不断堆积的话,你的脑子就会乱成一团浆糊了。
所以我建议,当你上火时,当你感觉不安时,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把你脑子里那些乱糟糟的情绪和想法写出来。
哪怕写出来的东西毫无逻辑可言,哪怕只是几个零零碎碎的词语,更不用顾虑写出来的字多么潦草,只管随心随意地“写出来”就行。
总之一句话,就是借用手中的笔将你脑子里一团乱麻似的思绪引导出来。
而且,通过“写出来”,你能看到自身出人意料的另一面。
那是因为,当你过后再来细细琢磨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时,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做出公正的判断;当你收敛一切情绪后再来审阅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时,能够冷静地对自身做出客观的评判。
正因为“写出来”具有将负面情绪引导出来的功效,所以我力劝大家这样做。
当你面对父母的作为不耐时,写出来。
当你面对孩子的叛逆无措时,写出来。
……
请一定要尝试“写出来”!
父母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多大的影响,这是难以推测和估量的。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顾虑重重,只管堂堂正正地担负起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好。
不管遇到什么事,船到桥头自然直,凡事总归会有解决办法的。
总结
◎当你为不和谐的亲子关系烦恼不已时,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小时候萌发的“真希望父母能……”的愿望和期待。
◎人们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伤,慢慢形成了“不再期待”的消极思想,甚至变得“心理扭曲”。“反正”一词是让你认清这一事实的关键词。
◎对父母言行的忍耐到了一定的限度,有可能在工作上、与伴侣的相处中爆发出来。这种时候,不必刻意压抑自己,勇敢地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
◎“原谅”就是“吃亏”。作为孩子,当你觉得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安全的守护和明确的认可时,要学会用“得不到又能怎样呢?”的想法来开解自己,尽力坦然接受“吃亏”,放下过往就等于解放了自己。
◎作为父母,不要把诸如害怕遭受外界指责这样的“自己的焦虑”“自己的妄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不要让自己的问题生生变成“孩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