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寻求共鸣,但不可妄加揣测

上了一天班身心俱疲,结果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反倒被要求“别那么多废话了,快来帮我干活”;情不自禁地感叹“今儿真高兴啊!”,结果一头冷水浇下来,“你怎么总是这么幼稚!”;情真意切地提出“好好谈谈心吧!”的请求,结果被一句“没心情”给怼了回来……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明确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心意,却得不到赞同和共鸣。即便是成年人,亦会因此而黯然神伤。

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也毫不例外地会感到沮丧。不过,结婚数载,经历了无数次磨炼,我已经能做到宠辱不惊、泰然处之。人呢,就是在千锤百炼中成长起来的。

磨炼我的,就是我妻子。我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我妻子就是一个不会与人产生共鸣的人。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外边吃饭,吃的是汉堡包。味道挺好,我对坐在对面的妻子说道:“很好吃吧?”

可是,等了半天也没听到妻子出声。“难道是没听见?”我下意识地往前探了探身子。

想着她是没听见,于是我提高声音又说了一遍:“很好吃,对吧?”这次,终于听到了她的回应,却不是我希望的共感,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一般吧。”

听了这样的回应,我霎时没了兴致,口中的汉堡包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这种时候,心里一起波澜,有的人可能就妄加揣测起来:一定是根本不在乎我,所以才不会产生共鸣;一定是觉得我无所谓,所以连回应都懒得回应……

但是我可不想这样,于是就直接问妻子:“你不跟我说话,是心情不好吗?”

没想到,我刚说完,妻子马上开口说了一句“哪有的事”。“不是心情不好,那你怎么不跟我说话?”我又接着说,“你的反应自然会让我觉得是你和我待在一起很不开心”“反正我觉得很不好受”……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妻子突然说:“哪有不愿意和你待在一起?不是正在和你一起吃着饭吗!要是讨厌你,我能和你出来吃饭?!”

通过我的这个例子,大家谨记:虽说“没有与你产生共鸣”,虽说“没回应你”,但并不代表“讨厌你”“不愿意和你在一起”。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

有可能情绪不佳,也有可能饭菜确实没什么特色,所以只是坦白地讲出了自己真实的感觉。作为妻子来说,她是觉得“自己的丈夫又不是外人,不用顾忌那么多,不回应也无妨”,所以才没有做出礼节性的共感回应。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没有得到回应的原因并“不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是有其他这样那样的因由。

希望大家记住,没有得到别人的共鸣时,你可以“伤心”“失落”,但是不可以受“一定是……”的妄想左右,从而恶意揣测他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