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倾听,让孩子说心里话

现代青少年渴望理解,渴望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这是一种合理而正确的要求。凡是正常生活着的人们都需要彼此的倾心交谈和相互依赖。注意倾听、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心里话是育人的基本前提。

根据笔者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两次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心里烦闷时先和父母讲的占30.7%,先和老师讲的只占3.3%,和谁也不说者达到29.7%。能和母亲说心里话的占29%,和父亲说心里话的只占5.9%;和班主任说心里话的占7.5%,和学科主任说心里话的只占0.5%。诉说心里话的内容侧重于学习问题占54.1%,同学关系次之,占13.7%,娱乐问题占8.2%,异性问题为2.7%。

是孩子们不愿意与老师或父母讲心里话吗?他们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满脸笑意走进教室的时候,老师总在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每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谈起男女同学活动交往是多么快活的时候,父母总是拐弯抹角地追问和调查和我在一起的都有谁?甚至要问清每一个细节……”通过调查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孩子不愿与父母、老师说心里话的主要原因,依次排列是:

师长对我要求严,说了惹他们生气;说得不对怕受批评;说了没用不如不说;不愿受大人摆布,不说很正常;老师挺认真,不敢说。

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听他们说;学校抓学习,没地方说心里话。可见,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

首先,倾听孩子们说心里话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必然要求。其一,现代青少年儿童正在成长发育时期。思想上的迷惘,心理上的苦闷,乃至生理发展问题上的幼稚无知,经常需要有人来指点迷津。其二,科学地认识教育对象,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了解孩子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心态,了解他们内心的欲望和要求,帮助他们分析现实的可能性,以实现人生目标,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其三,孩子们生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会使恐惧、慌乱、苦恼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心里得以慰藉,从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师长、对朋友的心灵开放,是维系现代社会教育关系所必须的。如果孩子的思想与心理矛盾不能及时解决,久而久之积重难返,到发生恶性膨胀事件时人们会追悔莫及。

其次,要善于“破译”心里话,对待抱怨话。

孩子们的世界与大人不同。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好恶感情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如厌倦层层的考试,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他、爱护他,他们甚至会悄悄谈起依恋异性长者或与异性同学接触的情谊……这与他们的经历和成长期出现的心理现象有直接的关系。在“破译”孩子语言行为的过程中,大人则要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用共鸣的思想感情品味这些心里话,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对于心里的抱怨话要作具体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其中有合理的、激进的成分,对此师长要积极满足要求,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其中也有些不合理的、落后的,乃至奇怪的和不讲理的话语,对此师长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善于说“不”字,启发他们正确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将“自我”为中心的兴奋点引入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轨道。

孩子们能与大人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应当鼓励和支持。但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倾听心声,而应着力于疏导。不惯纵也不强求,不任意迁就也不动辄迁怒,而把它作为培养优良品德的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现代教育中的育德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接受与馈揭示了选择的双向性。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尊重是六大原则的核心,如果仅做到信任孩子,不注意尊重孩子,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孩子认可。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而现实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懂什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替孩子做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孩子……总之亲子关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尊重上找到原因。

学会倾听

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实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告诉自己的父母,为什么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却不愿与家长交流呢?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倾听孩子讲话,不是嫌孩子烦,就是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说话时忙于做其他事情等。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

倾听是尊重孩子效果奇佳的方法。通过倾听,你了解孩子;通过倾听,孩子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豁达坦诚的品格。倾听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愿我们的家长都能够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学会请教

不少父母为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方法。其实,一旦我们的家长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尊重孩子,也就会自然地向孩子请教。向孩子请教,就是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取得孩子的积极配合。我们说,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育者本人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明确他需要什么。不是家长怎么想就怎么来。向孩子请教这个方法,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

农民种庄稼都知道,庄稼最重要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厂长经理们也懂得使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那么我们教育孩子也该如此,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