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的“小资”一词实际指的是一种生活情调和生活品位,在这种情调和品位中,渗透着对生活和生命的一种感悟和理解。小资情调最重要的症状就是浪漫,在小资一群的心底,这种浪漫情趣高于一切现实法则。
小资这种东西是属于城市的,西方的小资是充满激情和迷惘以及标新立异的一群,而在中国,小资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张爱玲的小说、王家卫演绎的电影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小资情结。在经历过十年“文革”的洗礼后,几乎灰飞烟灭的小资渐渐死灰复燃,又上演出一幕现代传奇。
小资追求的是生活情调和品位,众多的单身女人,也流连其中,在服饰打扮、居室布置和音乐阅读等方面,她们处处标榜着自己的独树一帜。她们大多有多愁善感的心、比较充盈的钱包和舒适健康的生活,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常常感到孤独并善于品味孤独,心底藏有自恋情结,懂得充分享受个性化的自由滋味。
小资或许还可以称为小滋、小自、小恣,她们生活滋润,行为自由,心情恣意,永远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从来不需要别人为他们操心。
张小资情调
大部分小资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受过一些欧美文化的熏染,英文未必很棒,但口头禅里一定时常夹带几句。而且小资们还得要有不错的经济基础,生活在中产阶级边缘,高于普通民众,大部分小资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他们未必都有车有房,但也是要住公寓,出入都得打的。
更重要的是,小资必须得有情调,有独特的品位、情趣、格调。
在非工作状态和非正式场合,小资们喜欢穿休闲服,而且是品牌服装,但很少有人会穿addidas和NIKE那样招摇的大众名牌。小资们认为,只有贫民才喜欢那样标榜自己,小资们是有格调的,他们选择的是一流品牌的二线产品。这不仅是他们的服饰标准,也是他们选择一切生活用品的通用标准。既要跃升于大众之上,又俨然与暴富分子划清界限,限于经济基础,又无力追逐超一流品牌。
小资们一般都会有些固定的喜好与习惯,有些人喜欢咖啡,有些人喜欢鸡尾酒,无论是哪一种,他们的喜好通常固执而与众不同。典型的小资要么对星巴克、三里屯酒吧街喜爱到依恋与沉溺,要么厌恶到不屑与不齿,都是固执与狂热的心态,不过是两个极端而已。
小资们大多比较钟情于艺术,看DVD只看英文原声的,绝不看中文配音的。资深的小资则只愿意谈谈黑泽明,说说《红》《蓝》《黑》三部曲,讨论一下法国、意大利的艺术片,而不屑谈好莱坞。同样,对畅销书和大众艺术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爱谈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爱谈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女小资们则偏爱张爱玲。总之,他们就是喜欢站在主流与大众的边缘和角落里,他们永远不屑与流行为伍,在流行到来的前夜,他们是着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巅峰到来之时,他们又成为流行的唾弃者。
小资们当然也要为生计奔波,但对生活的艰辛却表现出优雅和含蓄,他们本质上向往稳定的生活,但又经常把自己装扮成漂泊者和流浪者。
总而言之,所谓的小资情调其实就是一种固执与狂热,边缘与非主流,忧郁与含蓄,并以此来标榜他们的与众不同。
*拒绝小资,做聪明的单身女人
小资女人们都是城市里的时尚一族,上海是小资女人们的天堂,她们衣衫轻飘、暗香浮动、身姿翩跹、风姿绰约,从脸上的妆容、衣饰的搭配到交谈的话语,都精致非凡。
小资女人喜欢坐在咖啡厅里忧郁,把哈根达斯当做享受标准,爱看张爱玲、安妮宝贝,爱去丽江、阳朔一类的地方旅游。她们是现实中的女人,断然不肯为谁付出一点儿,就怕受伤。
各种高档奢华的名牌是小资女人的必备行头,宁愿为此省吃俭用,宁愿做个“月光女神”,也要讲求档次和品质。
聪明的单身女人不小资,不愿做都市里的一缕游魂;
聪明的单身女人不小资,看起来独立自我,其实心灵异常孤独;
聪明的单身女人不小资,现实残酷无情,怎能一味躲在自己的梦里不愿醒。
小资之所以能够小资,关键还是在一个“小”字上,二三十岁时小资理所当然,若是到了四五十岁时还崇尚这样生活,恐怕只能称为“老资”,遭人唾弃了。正值单身的女人当然也希望能在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年里小资一把,可她更清楚,往后还有更长的岁月要走,未雨绸缪还是很有必要的,何必为了虚无的面子和短暂的欢乐而消耗掉一生的幸福。
生活健康最好,衣服舒适最好,有闲多作运动,有钱投资买房,有精力挑个好男人,有心情经营好婚姻,若是这些还不够忙,赶紧生个小宝宝,学习做个好母亲,若这些都无法达成,那么,你还是可以像现在一样做个快乐的单身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