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1号性格者

1号性格者中的名人有埃米莉·波斯特(EmilyPost),她是美国著名的礼仪专家,为美国人的礼仪规范制定标准。她的听众都是那些能够把自身矛盾放到一边,专注于自己的礼仪,在餐桌上摆出笑脸的人。

其他著名的完美主义者还包括:

★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美国作家、哲学家和美国超越主义的中心人物。

★肖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英国著名戏剧家。

★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英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

★杰里·福尔韦尔(JerryFal-well):美国著名的保守派牧师和积极的政治问题评论员。

爱默生

RalphWaldoEmerson肖伯纳

GeorgeBernardShaw狄更斯

CharlesDickens

杰里·福尔韦尔

JerryFalwell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德国神学家、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

马丁·路德

MartinLuther

焦点问题

正确的愤怒

当1号性格者感到浑身僵硬,态度变得异常礼貌时,你知道他们的愤怒正在滋生。当他们愤怒时,他们会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愤怒。1号必须证明自己生气是有道理的。他们说愤怒来自于曾经遭受的冤屈。过去的错误再度浮现。宽恕就好像是在假装错误从未发生。如果你宽恕错误,忘记错误,你就可能一错再错。

聪明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自己安心。承认过去的错误,好好研究它。“那是过去的事。现在是现在,但是没错,我记得。”承认错误同样会给自己带来安全。如果1号因为某些无法表达的事物而感到愤怒,过去的一点小问题就有可能成为爆发点。学会识别自身被隐蔽的情感信号,比如愤怒和性吸引,对于1号来说,可能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

他们的感觉说:“我好像是插了塞子的瓶子。所有的事情都被封在瓶子里,我无法让它们出来,但是我不生气。”他们的思想说:“能量太多了。我已经管不了了。我要走了。”说出自己的身体感觉很重要。1号可以先从最明显的感觉开始。“腹部很紧。大脑空白。”然后不断放松自己,重新组合自己。这些感觉有可能帮1号找到自己的愤怒。

情感控制

1号是不允许表达“糟糕”情绪的。因此,他们很害怕会让自己失控。被压抑的情感积累成怒火,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越来越危险。而任何让1号感到危险的强烈情感,更会遭到他们的强烈抑制。在1号看来,自律和情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被牺牲了。他们很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他们也很难明白发一点小脾气和勃然大怒的区别。1号常常发现自己与他们的情感背道而驰。对他们来说,简单的放松练习就很有帮助,尤其是能够让情感浮现到意识层面的注意力练习。

强制倾向(做正确的事情)

1号认为只要自己花时间去寻找和思考,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就一定会出现。所以他们总是把时间填得满满的。因为空闲的时间让他们感到焦虑。时间总是不够。时间在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中消失。看看下面这位来自洛杉矶的建筑工地承包商如何描述他的紧张情绪:

我知道,当我产生强制倾向时,我会感到压力。我突然开始思考螺钉的形状和大小,而通常,工具箱里有什么螺钉,我就用什么螺钉。我可能会试验好几遍,看看一个合适的螺丝钉是否真的合适。我知道它没什么问题,但是我必须回去检查,以防万一。我甚至会觉得自己做这些事很愚蠢,但是我又不得不做,要不然就可能出错。我开始重新查核各种物件的检验代码,虽然我早就已经查过了。我会突然觉得一些小问题非常重要,需要立即检查,而且如果我不做,我就会感到恐慌。所以我必须去看看。只要我检查了,我就会感觉好多了。看到一切都没有问题会让我如释重负。

当1号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物上时,他们是停不下来的。外在世界无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分清楚自己是在为了阻止焦虑而强迫性工作,还是为了快乐而工作。

内心批评家

当我们计划去做某些危险或错误的事情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们会自言自语。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仅仅是偶尔的,但对于1号来说,他们的内心却始终有一个声音在监督他们。

“大脑中总有一个批评的声音,在监督我的思想和感觉。”这就好像是一个发了疯的超自我。这种批评可能是带有侮辱性,甚至是惩罚性的。1号说,他们有时也会去批评他人,而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一种自我防卫,把内在的压力转移出去。当看到别人犯错时,他们的自责声就会小一点。

这种自我批评的倾向在佛教的冥想练习中被称为“审心”(JudgingMind)。审心的批评是非常阴险的,因为它是打着提供好建议的旗号。内心的批评是为了敦促你变得更好,为什么要质疑呢?为什么要去质疑应该、必须和一定呢?

审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思想比较。1号把自己的伴侣拿去与他人对比。他们心里在想:“希望我的玛丽和他的苏菲一样聪明”或者“希望我的爱人能和约翰一样可爱”。

比较意味着不安全。到最后1号会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一直在不停地进行评判和比较。当他们终于注意到这一点时,他们应该及时反省,看看是什么引发了他们的不安全感。

非黑即白的思想

当错误出现在最明显的位置时,它会取代全局性的思考。1号不愿意看到他们的恋爱关系或工作关系被阴影笼罩,一旦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错误上,他们就不再关注一个好伴侣的价值或者一份好工作的快乐。恋爱关系如果不是完美的,就是错误的。工作如果不是无缺的,就是令人尴尬的。千里之堤,溃于比较意味着不安全。

蚁穴。他们必须马上把问题解决掉。一个影响力只有10%的错误会在1号内心占据100%的空间。

唯一正确的方式

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让1号喜欢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选择。1号希望一切都清清楚楚,不要有什么模糊地带。他们想要的答案只有对或错两种。模糊就意味着死路一条。他们不想让自己被众多的可能性包围。1号在面临多项选择时,总感到浑身不自在。他们不喜欢快速做出决定,尤其当信息错综复杂时。一旦做出了决定,他们就不希望再去修改,或者重新思考。1号要帮助自己,就要让自己注意到不同观点的逻辑合理性和良好意图。

决定(要是不对怎么办?)

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正确”的?二者的矛盾让决定变得困难。一个完美的选择需要能照顾到方方面面。一份完美的工作应该是既有学习的机会,又有发展的机会,既能满足个人成就感,又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一个完美的伴侣既要能讨老爸老妈的喜欢,又要让朋友们感到满意。由于在现实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1号总是犹豫不决,面临决定的最后期限。1号应该给自己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既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好的,而是恰到好处的。

推延行动

反复检查数据,确保“万无一失”,这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延误行动。完美主义者总是用思想取代行动。他们想让一切都清清楚楚,想寻找最好的解决方式,但是他们小心翼翼、慢条斯理的工作态度会让其他人感到疲惫不堪。没完没了的会议,翻来覆去的检查,1号拿着放大镜去审视每个步骤,但是其他人认为赶快行动才是最重要的。磨磨蹭蹭的做法只会让他人反感,觉得1号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作为圣人的1号

只要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1号就不会责怪自己。他们不会沮丧,也不会自责,他们反而会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而产生优越感。在九型人格研讨班中,很多学员都把1号称为“圣人”,因为这些1号已经不再自责。我们的很多“圣人”的确是天才。他们的确做得非常好。他们工作出色,受人爱戴。

还有一些1号,也觉得自己是“圣人”,他们找不到责备自己的理由。他们的生活方式、家庭、宗教或者工作,都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精神上高人一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为他们表现得很好,所以他们没有必要批评自己,也没有必要去考虑他人的想法。

新时代的1号

好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开办九型人格研讨班时,我看到了很多传统的1号性格者。他们的身上总是一尘不染,甚至是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看上去也属于更成熟、更高档的社会阶层。他们穿着传统的牛仔裤和运动鞋,仪态端正,态度温和,彬彬有礼。随着时间的迁移,新一代的1号性格者出现了。他们接受了更开放的教育,不再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现在,我们会听到1号性格者说:人“应该”是性感的,我们“应该”让自己放松,我们“应该”具有创造力,追求快乐是“正确”的。

装了“活动门”的1号

“活动门”的现象和人类起源一样古老。这种现象实际上是通过满足被禁止的需求来释放情感的压力。打开“活动门”的方法要比从“后门”溜走好,因为后者是对伴侣的欺骗。装了“活动门”的1号过着双重生活,每一种生活都是为了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在20多岁的1号性格者身上,“活动门”的现象尤其普遍。我们现在还能听到一些奇特的故事,不过近几年来情况已经好多了,我认为这是社会进步在发挥作用。下面这个故事来自一位年轻的办公室职员:

“活动门”的双重生活

不久前,我看到了一本非常漂亮的裸体写真集。我被那些图片吸引了,因为图片里那些模特的身材显然并不完美,但是照片却很漂亮。我一直想拍摄一套裸体艺术照,却总担心自己的身材不够完美,所以一直没有把这个大胆的想法付诸实施。于是,我找到了拍摄这本写真集的摄影师,毛遂自荐充当他的模特。一开始我既紧张,又害怕,在照相机面前就像一块僵硬的木板,慢慢地我开始露出笑容,开始开玩笑,开始享受在镜头前的感觉。当我再喝上几杯酒后,我整个人就像完全变了一样。

我很喜欢只暴露自己的身体,但却不露出面容的做法,就好像我在向全世界吐舌头。我这样做是为了向那些管束我的人,那些令我讨厌的人进行抗议,当然他们永远也不会看到我的照片,但是我就是想通过这种做法证明:我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人,也不是胆小害怕的人。我的父母想把我培养成一个温顺的、毫不性感的、没有秘密可言的女儿,但是他们失败了。

离开家的1号

一旦脱离责任,1号就会迅速改变。就好像一个刚刚做完作业的孩子,终于可以出去玩了。当1号进入安全状态时,他们的变化比其他性格类型更加显着。1号是九型人格中的完美主义者,而7号(1号在安全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性格)是九型人格中的享乐主义者,是寻找快乐的人。一个远离家门的1号喜欢玩乐。当他们外出度假时,爱情也会滋生,这是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无法体验的。在家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你永远也做不完。

快乐

矛盾的是,快乐也会让1号感到焦虑。当他们感到舒服时,他们又会想起自己应该做“正确”的事情。责任取代了浪漫。自由时间让人担忧。“爱情会消失。”“我们会变得懒惰,工作就无法完成了。”如果伴侣能够主动安排休息的时间,或者引导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1号的感觉会好得多。跟着别人做要比自己带头更容易。如果完美主义者发现自己用工作取代了承诺的快乐,他们应该回过头来想一想,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1号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思想斗争。一个声音说:“我可能会失去控制,工作就永远也干不完了。”另一个声音说:“我就去放松一个小时。”“我有享乐的权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担忧大声说出来,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和自己的伴侣好好谈谈,检查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工作期限,把追求快乐的实际风险最小化。

安全和危险

图11号性格点的动态变化

安全

在安全的环境里,1号原本关注的问题不再那么突出。他们的评判性思维也开始消失。放松变得更加容易;把工作放到一边,让自己休息一下,也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多样性的选择也不再令人害怕。

“让我们做些不一样的事情。让我们尝试一些新的事物。”随着环境的变化,1号会自然而然地向7号发展。1号在度假时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常常令人刮目相看。只要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家庭,他们就不再关注那些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并不是说1号在安全状态下会“变成”7号,或者在压力状态下会“变成”4号;而是7号和4号的特征通过1号表现了出来。比如,当7号对于多种选择的迷恋通过1号表现出来时,感觉更象是1号看到了不同观点的积极面,而不是像7号那样在无数的计划和梦想中迷失方向。

1号说,安全状态的积极作用是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一个不用自责的自我。他们只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决定的过程变得简单,而且决定是基于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应该”的要求。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了。安全状态的消极作用在于1号可能突然间变得什么都想要了。他们对以前的自己感到气愤。他们产生了一种反抗的力量,想要打破自己过去的形象。解放了的1号会变得十分自恋。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去反对什么。过去是过去。

1号说,他们很难在同一天里表现出两种性格,不可能一会儿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会儿又让自己放松享乐。他们似乎必须进行选择。你要么是极端负责的,要么是无所顾忌的。1号需要综合自己在安全状态和压力状态下的表现,而不是一味追求安全状态,避免压力状态。一个成熟的1号性格者既能拥有4号的独特眼光,又具有7号的轻松心态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同时还要保留着他们自己的严格作风。

危险

在面对压力时,最初的反应就是加紧最基本的防卫。当1号处于压力状态或感到危险时,他们害怕空闲时间。工作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而快乐则被完全从活动安排中删除了。内心的批评声变成了一股强大的惩罚力量。对情感控制更加严重,愤怒在不断积累。非对即错的思维方式牢牢控制了1号,让他们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压力继续增大,1号的注意力会向4号发展。1号永远也不会“变成”4号,但是4号的特征会通过1号的方式表现出来。

具有4号特征的1号性格者非常害怕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人抛弃,他们还会因为没有达到最优秀的标准而黯然神伤。在情感的危机中,1号会因为忧郁而变得麻木。1号惊讶地发现,良好的行为和大量的付出并不一定能为他们带来成功或者快乐。他们神情沮丧。

如果这种深深的忧郁能够被撼动,促使1号产生变化的愤怒就会随之而来。你很生气,因为你付出了,却没有成功。这不公平。1号可能会重新评估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途径。也许还有别的方法,更有效、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1号应该追随他们的怒火,去发现自己被忽视的需求。

压力状态的积极作用是能够帮助1号找到他们被埋没的情感需求。在具有4号的特征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再是最重要的,我们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这在1号的情感生活中,可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时刻。通过像4号那样融入到深层的悲伤和痛苦中,压力状态下的1号也会思考存在和生活的意义。

“我对他人的真实感觉是什么样的?”

“什么样的工作是可以激发我的,而不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我要的,而不是内心批评声规定的?”“什么是我想做的,而不是我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对于以前的1号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在面对危险和压力时,1号反而能产生积极的变化。很多1号说,当他们处于生活的低谷时,反而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和真实的情感需求。

压力状态的消极作用是4号的顾影自怜(“只有我经历了这些”)和忧郁(“什么都没有意义”)。在4号性格的激情中,嫉妒是不可避免的。当嫉妒进入1号的思想时,他们会把自己与那些成功人士、快乐人士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自己的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