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人越相似,就越互相吸引,这已被研究所证明了。该研究在实验室内进行,首先让被试者填写一份测试态度的问卷,然后给另一个他认为同样来参与该研究的陌生人评分。当这个“陌生人”(其实是事先安排好的研究人员)跟被试者有很多共同点时,可以从评分中看出被试者对这个陌生人的喜爱程度明显增加(Byrme,1971)。后来很多类似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发现。
当然,吸引力和相似性之间的关系依旧复杂,很多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如经济状况、性格特质、自尊心等,但这些因素并非一成不变。一项非实验室环境下的朋友关系研究发现,只需从两人的相似性上就可以预测其是否会相互吸引从而建立朋友关系(Neimeyer&Mitchell,1988)。也就是说,两个人越相似就越容易成为朋友。但若想由这份相互吸引开始而推测其朋友关系会持续多久,则要看两人的性格特质和思维模式的磨合情况了。相似性只是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这个宽泛话题中的一部分而已。
越相似的人之间越容易产生吸引力,那么已经产生吸引力的人之间还会变得更像吗?结果是肯定的。相互吸引的两个人会在时间的推移中变得越来越像(通常所说的“夫妻相”就是这个原因)。更甚者,很多伴侣对彼此相像的感觉要高于实际情况(彼此之间保留一些积极的假象,参看本书“积极假象”部分内容)。相似性是平衡理论的核心观点,平衡理论中提出的人人渴望和谐平等,也就意味着伴侣之间在心态和行为上的统一和谐,这跟我们先前所说的“心态合一”观点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性对吸引力的产生是很重要的,却不是唯一重要的。“差异产生吸引力”也是存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差异所产生的吸引力比由相似性所产生的吸引力要微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