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真的有道理吗?

有一个观点是:无论我们外表看起来如何,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寻找跟我们看起来类似或是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作为恋爱对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魅力指数是满分10分的话(从1到10的评分范围),那么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寻找另外一个满分10分的对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只打6分而已,那么我们就会观察其他我们给打6分的人。

这个观点在心理学中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假说。

虽然有些研究并不支持“门当户对”假说,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结果证明该假说是真实存在的。Berscheid及其同事曾做过2项实验来研究被试者选择约会对象时是否会因有被拒绝的可能性而受到影响。在第一个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注册参加一个网络鹊桥会,一半的被试者以为他们会很简短地见一下约会对象,然后该约会对象会选择是要继续发展还是要就此终止,而另外一半被试者则相信他们不过是去跟安排好的约会对象跳一支舞而已,然后所有的被试者列出他们所期待的约会对象的条件和特质。结果发现他们对所期待的约会对象的选择并不会因为自己有被拒绝的可能性而受到影响,也就是“门当户对”假说被验证是真实存在的。换个通俗的说法,我们认为自身越富有吸引力,那么我们就会对约会对象的魅力指数要求越高。在第二个实验中,被试者要在6张照片中选择一个作为理想约会对象,与第一个实验一样,一半的被试者认为他们有可能被拒绝,另一半被试者则认为一定不会被拒绝。此实验结果跟第一个实验结果一致,被试者所选择的理想约会对象与他们自身的魅力指数密切吻合,跟他们是否会被拒绝这个特定条件无关。也就是说,自认为魅力指数只有6分的人就会期望跟同样是6分的人约会,而自认为魅力指数是满分10分的帅哥靓妹,也只会青睐满分10分的靓妹帅哥。

“门当户对”这一现象在中产阶级和中年已婚夫妇中普遍存在,并在同性朋友关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一项综合了18个专门研究朋友关系和恋爱关系中的“吸引力指数分析报告”(Feingold,1988)

指出,“门当户对”的确存在于一定数量的恋爱关系中,对约会对象的吸引力的校正指数为0.40~0.50.

在“门当户对”这一现象之外,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以貌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