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渗透论:人际关系的发展》中提出“社会渗透”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全面综合地解释人际关系发展的理论,通俗点说就是在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曝光过程(Altman&Taylor,1973)。社会渗透可以被解析为: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核心部分,就一定要同时结合这个人的社会角色和外表呈现,因为两者必定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人际关系自然而然地往亲密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沟通和交流及如何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的问题。社会渗透指的是:(1)在交往过程中发生超越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层面的行为(例如不同程度上的个人隐私的披露);(2)在这个情感相互交换过程之前、之间和之后所引发的内在主观心理反应。这个专有名词囊括了各类行为,包括言谈举止及由社会环境刺激引发的行为,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长久持续地影响到个人情感。这个理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通过窥探一个人在各个时期是如何与社会相渗透相交融的,我们就可以有系统有深度地了解到他的内心世界,并且关联到在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他对奖励和付出是如何考量和评估的。假设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一直都是与奖励和肯定相挂钩的,那么这段关系自然就会持续下去,但如果只是不断地付出和承担,那么关系自然就会终止。
社会渗透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自我曝光,或者说一个人对其他人的真情表白。曝光的宽度(不同的话题)和深度(话题的私密程度)在关系的不同阶段是有所差异的,两个方面都会随着关系的进展逐步加深(Altman&Taylor,1973)。
大量心理学研究结果都支持“适当的自我曝光对维持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和持久性是很重要的”。适当的自我曝光跟社交吸引力之间紧密相关,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增加好感,即使在参与心理学实验这种环境下第一次见面的人们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第一次见面交谈时,那些善于适当自我曝光的人们比较讨人喜欢或者让对方感觉很有社交魅力,由此引发的好感自然升温。自我曝光对开篇故事中的托马斯和劳拉的第一次约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渗透是人际关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距离感则是一个跟社会渗透中的亲密性相抵触的另一个方面,两者可以保持人们在关系中的和谐平衡。Altman及其同事提出,伴侣应该尝试在一段关系中两种方式的不断轮流,即既亲密接触和坦诚相见也要保持距离并留有私密空间,由此才能让感情日久弥新。
辩证地看问题很重要,相互对立但连接得当从而综合一体地亲密合作,这就是更广泛阐释“亲密感与距离感”的例子(Feeney,1999)。Feeney请72对伴侣参与了关于归属感和关系满意度的自我问卷调查,然后又请他们花了大约5分钟来形容一下他们的感情以及交往的状况。这5分钟的自我陈述被录音后又被进行了专业分析,尤其针对距离感和亲密感的相关内容。研究结果显示,距离感和亲密感都很重要,尤其在当事人感觉跟伴侣之间的关系不够稳定和安全时。“在所有的72对伴侣中,共有37对伴侣其中至少有一人明确指出他们之间在‘亲密感与距离感’需求上存在分歧。”对这一需求的分歧与男性的满意度相关(分歧越大满意度越低)。还有一个重要发现是,“亲密感与距离感”问题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伴侣的改变、关系的改变或者外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转化,但对伴侣而言,这一问题并未消失,反而一直隔阂于其间。
心理学家Baxter和Erbert针对伴侣间由6种最根本的差异所产生的冲突进行了分析研究,尤其是在重要的人生关键时期。在众多关系节点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矛盾是“自主权与联系性”(类似于距离感与亲密感)和“开放性与封闭性”的问题。
虽然矛盾和化解矛盾是关系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仍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