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情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心理学家Fehr曾针对各个研究友情的心理学派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她指出“认知一致性”(跟第二章中的“平衡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引导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寻求一种平衡感和一致性,这当然也包括感情关系。我们希望我们所喜欢的人之间也彼此互相喜欢,还希望我们的伴侣和朋友喜欢我们所喜欢的,厌恶我们所厌恶的。

“发展论”研究感情是如何在斗转星移间逐步改变的。“社会渗透论”则是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Altman&Taylor,1973)。它既解释了自我曝光现象又为感情发展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回想一下,社会渗透论强调随着感情的宽度和深度进一步的发展自我曝光的程度也会随之增加。而感情发展理论则认为伴侣双方在整个感情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关键点(Ledvinger&Snoek,1972)。第一个点是零接触,即两人并不相识;第二个点是其中一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一些关于另外一个人的信息,但是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第三个点是泛泛之交,在某种场合两人相识了,彼此之间有一些大致的印象;第四个点是相互交往,双方相互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感情从第一个点发展到第四个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后来,Levinger又把这个模式延伸到分手阶段,这样就形成了ABCDE交往模式,即A是相识,B是接触,C是交往,D是褪色,E是结束。社会心理学家Fehr认为“强化论”是建立在行为习惯上的,并且强调在维持感情过程中奖励的重要性(相对于惩罚,惩罚也是重要的)。

这些理论都建立在强化原理上,想要更透彻地了解其中的奥妙,这里先要特别考虑下面的“交换论”和“平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