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感犹如一条精心编织的挂毯,编织的丝线有爱、情感、信任、自我曝光以及各种积极主动的肢体语言,它们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亲密感(Hatfield&Raspon,1994)。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在寻求“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感?”“如何才能建立亲密感?”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的答案。Prager在亲密感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她总结说:亲密感(跟心理学其他主要概念一样)不仅复杂且是多元化的,很难总结出一个完美的定义让所有心理学家认同,更不要说制定同一个衡量标准了。她将亲密感认定为人际互动中的一项内容,而非置于感情关系中(这样就把亲密关系放在一个更广泛的层面上来研究了)。
正如前述,亲密的互动行为可以在多种情况下产生。如果这种亲密的互动行为可以一直维持,那么迟早会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亲密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日久生情”了。这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也是成立的,情侣间会有很多富有诱惑力的亲密小动作,正是这些小动作反过来影响了彼此在这段感情关系中的亲密行为体验。Prager总结亲密感体验包括:彼此之间感情积极热烈,都愿意进行自我曝光,因此交流顺畅,双方都能感觉对方既了解自己也理解自己。只要能一直保持这种良性的互动,两人自然能够被引领进入一段真正亲密的感情关系中。知道了这些产生亲密感的元素之后,你可能就会理解为什么心理学家Sternberg在他的“爱情三角论”中会把只有激情和承诺这两个成分的爱情称之为“愚爱”了,缺少了亲密感的爱情只能称之为一时冲动或者“少根筋”。
珊迪和乔的感情正如Prager博士所总结的那样,一步一步像建房子一样从地基开始建立起感情。当他们第一天在教师培训上认识的时候,乔就主动邀请珊迪共进晚餐,她也欣然赴约。两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认真的,他们相互了解了彼此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选择成为教师的缘由等。因为两个人实在相处得很融洽,所以珊迪有意邀请乔参加下周的家庭聚会,乔自然是满怀欣喜。又一次,两人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在那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乔又邀请珊迪一起去听音乐会。正是因为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这种“表达亲密感的互动行为”——当一方有所表示的时候,另一方会积极回应——乔和珊迪才会增进了解进而促进感情,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亲密体验”。自然而然地,两人建立起了“亲密关系”。
某些特定互动行为对我们亲密感的影响程度比伴侣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更甚,像“自我曝光、倾听和互动的乐趣”这样的现象可以直接影响人际互动特性(Prager,2000)。在亲密的互动过程中,无论是言语层面(如反馈、袒露心事)还是非言语层面(如目光接触、身体前倾)都占有一席之地,不可忽视。
Lippert和Prager更感兴趣的是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定义亲密感,即在感情生活中哪些行为或者特征被认为是亲密行为。从113对同居伴侣的细节反馈中(如从详尽的问卷、日记等形式中得到的相当详细的回复)可以看出,曝光真实情感和个人经历、表达积极情感、进行身心愉悦的互动、感觉被爱人理解,这些都是人们认为属于亲密行为的特质。
想检测一下你的感情生活到底有多亲密吗?回答下面自我问答框中的问题,或许会给你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