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是一个绝对重量级的心理学概念,指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发生所做出的判断。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把接收到的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过滤、筛选、处理、分析等加工之后会做出一个主观判断,这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就是心理学家们一直强调的“归因”。所以说,归因是我们把周围的人事物赋予我们想要赋予的意义的心理行为。这个过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归因之后我们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中所存在的每一个人,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和另一半,才对我们有意义。
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事情会因为当事人所做的归因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通常会从事件本身出发,即情景归因;但是当我们对他人行为尤其另一半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从他的本质上归因,即素质归因。比如,如果我们赴约的时候迟到了,会对自己说“路上堵车了”,但是如果我们的约会对象迟到了,我们就会说:“又迟到了,总是这么慢吞吞的。”所以我们的大脑总是会巧妙地给我们自己的行为找到非常合理的理由,而把他人的行为罪加一等。再比如,Schutz曾经邀请25对已婚夫妇参与了一项关于冲突的研究,他发现“即使那些关系良好的夫妇们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也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对自己有利的归因。双方都会特别强调自己的需要和被伤害到的感情,由此给自己一个理由或者台阶来解释其行为。双方也都会指责另一方首先挑起冲突,形容对方的行为不够理智或成熟,总之会把另一半的行为丑化。”所以开篇故事中当丽萨听到彼得说要更改时间的时候,就将其归因为:他从来不考虑我的计划。而彼得其实可能只是想周三下午更适合去查看幼儿园可以避免周一早上的忙乱而已。
对于冲突的研究,没有哪个概念比“归因”更重要。尽管有一些特定行为和事件会引发惯性冲突,但造成这些冲突的归因则会把冲突放大、加重或者变深。这一章里我们会反复强调,我们“如何考虑所发生的冲突”与“如何处理这个冲突”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如果我们以消极的眼光来看另一半,对冲突做消极归因的话,就很有可能一直生闷气,变得越来越伤心,然后我们就会对另一半说出消极的话或做出消极的行为。更糟糕的是,我们由此对另一半的积极和解行为也会采取消极抵制的反应。对冲突负面归因会让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自然不利于冲突的解决,也会降低感情满意度。当你继续往下读的时候,不妨每一次看到“归因”这个词时就用笔给标注出来,以加深对归因这个心理过程的重要性的理解。